多家銀行出招 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近期,多家

銀行

頻頻出招,發放貸款助力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國家開發銀行日前披露,截至9月末,今年已發放131億元相關領域貸款。不少銀行也針對專精特新客群推出專屬

信貸

產品、配備專屬額度等。專家表示,專精特新企業多是輕資產企業,應更多開發

智慧財產權

質押

、訂單質押等適應其特點的信貸產品,同時豐富科技型企業融資增信措施。

針對性研發信貸產品

國家開發銀行日前披露,截至9月末,該行今年已發放貸款131億元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援4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7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對此,國家開發銀行表示,該行聚焦資訊科技、高階製造、

新能源

新材料

等重點領域,主動對接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比如,國家開發銀行蘇州分行積極響應蘇州市關於金融支援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號召,研發“國開智惠貸”產品。同時,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國家開發銀行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給予優惠政策。比如,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8月釋出“首都產業強鏈築基”見貸即貼專項合作金融產品,對相關企業提供程式互嵌、標準互認的“低

利率

+見貸即貼”金融服務模式。

除了國家開發銀行外,近期部分銀行也推出諸多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舉措。不少銀行設計了針對專精特新客群的專屬信貸產品,還為相關企業專設了貸款額度。

“目前,已有部分銀行制定專項計劃,專門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開發成長貸、‘小巨人’貸、‘單項冠軍’貸等專屬金融產品,比較契合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招商銀行

表示,該行推出專屬特色入池貸,並設立專精特新專項融資額度200億元,為不同級別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金額最高3000萬元、期限最長3年的信用貸款。

江西銀行

則與江西省工業和資訊化廳聯合推出“專精特新貸”專項產品。江西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暉表示,未來三年,江西銀行還將配置不少於1000億元“專精特新貸”專項信貸額度,提供定製化的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等綜合金融服務。

多途徑解決融資難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有輕資產、缺乏傳統抵押物等特點。中國

證券

報記者瞭解到,在實際發放貸款過程中,銀行多透過政府增信、探索智慧財產權質押等方式,對接專精特新企業融資的多元化需求。

在政府增信方面,江蘇銀保監局完善貸款風險分擔機制,將專精特新企業列入“蘇信貸”支援範圍。廈門銀保監局等出臺的《關於銀行業

保險

業高質量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推廣政府引導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從銀行實踐來看,對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臨的資產評估困難、外部擔保乏力等問題,

農業銀行

廣州分行則透過擔保“三結合”來緩解:一是與政府增信結合,實現擔保增信和風險分擔;二是與智慧財產權結合,探索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質押擔保模式;三是與收益權結合,探索開展

合同

能源、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等收益權質押模式,以及核心專業裝置、未來貨權抵押等模式。

除了發放貸款之外,“股權+債權”也是更精準對接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的重要方式。比如,招商銀行廣州分行就與廣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開展政銀合作推出“專精特新·展翼行”專精特新企業專屬金融服務方案,聯合廣州市知名投資機構、

券商

搭建專精特新企業專屬“股權+債權”服務平臺。

構建綜合化金融服務體系

無論從監管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來看,近年來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都在不斷增強。展望未來,專家認為,還應進一步完善智慧財產權評估、風險分擔機制等,構建綜合化金融服務體系。

董希淼表示,要解決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難問題,銀行需破除對抵押擔保的過度“迷信”,將商標、專利等作為授信依據,大力發展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根據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等特點,在保持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更多信用貸款產品,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引入融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豐富科技型企業融資增信措施。

巨豐投顧高階投資顧問謝後勤也認為,應開發智慧財產權質押、訂單質押等適應專精特新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健全有效的智慧財產權評估機制和規範的評估流程。

如何在給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支援的同時,合理防控風險,確保商業可持續性?對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對相關業務風險的管控實際上是蘊含在業務模式創新當中的。比如,智慧財產權質押做得更好、評估更準確,對相應貸款的風險防控水平也就會提升。另外,和擔保企業進行風險分擔,也可以有效分散風險。”

此外,專家認為,構建綜合化金融服務體系也很重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行業、規模、發展質量等方面差異較大,金融機構需要滿足不同企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曾剛說,應從以貸款為主的服務模式,升級為“表內+表外”“商行+投行”“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全方位服務。

主力資金加倉名單實時更新,APP內免費看>>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