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我所擁有的,定是我必需的,不需要的,多一分都沒有

王恭:我所擁有的,定是我必需的,不需要的,多一分都沒有

一個大雪飄飛的天氣裡,有個清秀的年輕人,身著用仙鶴羽毛製成的大衣,行走在京口的大街上,引得人們在籬後窺視。此時天地間一片潔白,只見那青年從容淡定,徐徐而行,人們噴噴稱讚:“此真神仙中人也!“

此人就是東晉末年最重要的名士之一王恭。

王恭,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是早年清談名士王濛之孫。

唐朝有人寫詩云: “三五月明臨闕澤,百千人眾看王恭。”王恭風神灑脫如此。

再說說另一個主人公王大。

王大即王忱,也來自太原王氏,是大臣王坦之的兒子,小名叫佛大,亦稱王大。魏晉時人,大多有小名的。這個人名氣不大,但有個名氣大的成語來自他。什麼成語呢?後起之秀。

關於“後起之秀”的故事,是這樣的:

王忱是儒學長者範寧的外甥。有一天,名士張玄來範寧家訪問,跟王忱相遇。王盯著張玄,就是不說話,而張玄又不願放下架子,於是失望告辭。

事情發生後,範寧責怪外甥: “阿大呀,張玄,吳士之秀,既然有機會相遇,怎麼到了這種地步呢?”

王忱笑道: “如果張玄想跟我交往,自然會到我家去!“

後果然如此。

範寧於是大喜,說: “外甥啊,你真是後起之秀!”

王忱一笑: “沒你這樣的舅舅,哪兒來我這樣的外甥?“

聽上去確實有點肉麻,但王憂卻一舉成名,使“後起之秀”這個詞傳遍整個東晉。

王恭和王忱雖然齊名,但具體到性格、追求上還是多有不同。

王恭以方直嚴肅著稱,在局勢趨於動盪的東晉後期,是想有一番作為的;王忱呢,則放蕩不羈一些,愛喝酒,在事業上沒什麼想法,只是以恢復竹林精神為己任(是愛喝酒的精神嗎?),想成為阮籍那樣的人物。

他們年輕時,關係很不錯。

王恭:我所擁有的,定是我必需的,不需要的,多一分都沒有

一個悶熱的午後,王恭從會稽回到建康。王忱聽到訊息後,去探望。聊著聊著,王忱看到王恭身下的新竹蓆,便討要:你從會稽歸來,這是當地特產,不如送我一件。

王恭欲言又止。

王忱走後,王恭叫人將竹蓆送了過去。從那以後,沒了竹蓆的王恭只能坐草墊子了。

王忱聽到這個訊息後很吃驚,跑到王恭家: “我以為你有多餘的,所以才找你要啊!”

王恭說:“雖然我們齊名,但你還是不瞭解我呀!”王忱問:“怎麼呢?”

王恭答: “我為人有一原則,即身邊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看上去,這貌似是個說節儉的故事。但是,身無長物跟節儉無關,說的是名士的一種境界:我所擁有的,定是我必需的。不需要的,多一分都沒有。這是一種簡約與自足的狀態,一個人的內心因此而不會被慾望牽絆。

繼續說王恭的故事。

他是當時的名士,被不少人景仰。但也有人認為:他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比如,一個叫江敳(ai)看不起他。此人官至驟騎諮議,有聲名。王恭想請江做自己的長史,便於一日清晨去其家拜訪。

江敳還在睡覺,王恭便坐等廳中。

江敳起床後,沒搭理王恭,而是叫侍從取酒獨飲。

王恭有點尷尬,說:“您怎麼可以一個人喝?”江敳拾頭道: “啊,你也在啊?也想喝酒嗎?“

王恭說明來意,江敳未置可否。王恭這酒顯然喝得不愉快,最後起身而出。

還沒走出門口,江敳便於身後感嘆道: “人自量,固為難!”意思是,一個人正確地估量自己,到底是件比較困難的事兒!

王恭:我所擁有的,定是我必需的,不需要的,多一分都沒有

在東晉後期的名士圈裡,王恭是排名三甲的人物,但江敳卻不買他的賬,他沒直接拒絕王,而是用了句“也想喝酒嗎”,讓王自己掂量自己。江的意思其實是:王恭,我知道你的名氣,也知道你的道行,但你請我做你的幕僚,還差點。

王恭生活的時代,皇帝是晉孝武帝,專權的是繼謝安之後為宰相的皇族司馬道子以及王國寶。王國寶的名字很當代,但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晉人。他是王忱的哥哥,王恭與其頗有矛盾。王國寶的表妹嫁給了司馬道子,孝武帝的老婆則是王恭的妹妹。

這樣一來,太原王氏的兩股力量以聯姻的形式分別與皇帝和宰相掛上了鉤。司馬道子專權,讓孝武帝比較鬱悶。皇帝和宰相的矛盾漸漸在王恭與王國寶身上體現出來。

在司馬道子的支援下,王國寶的弟弟王忱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沒多久,在孝武帝的支援下,王恭由丹陽尹被任命為青、兗二州刺史,駐紮軍事重鎮京口,掌握北府兵。就這樣,昔日的朋友分別有了自己的陣營,二人甚至還差點打起架來。

那是在僕射何澄的酒局上。

當時,王恭還在做丹陽尹,王忱則剛辦完出任荊州刺史的手續。

王忱能喝酒,不出意外的話,在東晉排第一。他勸王恭喝酒,後者不肯。

王忱性情放曠,就強逼著王恭喝。王恭還是不喝。就這樣,僵持間,兩個人都把衣帶繞到手上,準備打架了。王恭喚出手下幾百人,王忱也把屬下招來了。酒局主人何澄最後鑽到兩個人中間,這才平息了一場鬥毆。

王恭:我所擁有的,定是我必需的,不需要的,多一分都沒有

幾年後,晉孝武帝因一句戲言意外被妃子害死,繼位的安帝是個傻瓜(司馬家的皇帝智力多有問題,智商大約被祖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和司馬炎透支完了),建康的權力落到司馬道子和王國寶手裡,矛盾公開了:王國寶企圖偽造孝武帝遺詔,欲殺王恭。後者趁機於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春以剪除王國寶為名向建康進軍。

王恭手下的北府兵將領劉牢之勇冠三軍,司馬道子無奈,只好殺王國寶以求王恭罷兵。

王恭守信譽,見王國寶死了,便退兵了。但事情還沒完。王國寶被誅後,司馬道子又企圖倚重王國寶的哥哥王愉,在這種背景下王恭再次起兵,但進軍過程中劉牢之被司馬道子之子元顯策反,不習軍事的王恭一下子沒活路了。

王恭之死帶來一個大變化:劉牢之因誅王恭有功,正式成為北府兵統帥,這也給他帳下的小校劉裕以出頭的機會。身無長物的王恭死了,東晉後期為時二十多年的動亂開始了……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單,因語恭: “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 “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