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一族被清廷剿滅,卻遺漏了一個兒子,如今後裔已有上千人了

女真族在明末之際一統了東北諸多部落,世代以捕魚打獵為生的女真族戰力頗高,驍勇善戰之能完全不輸於草原的蒙古部落,中原膏腴之地頗為讓人眼饞,努爾哈赤自然也不例外。

吳三桂一族被清廷剿滅,卻遺漏了一個兒子,如今後裔已有上千人了

明末天災人怨氣,外有強敵,內有積弊叛亂,清軍最終南下入關,一統中原。在清軍入關後,他們發現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八旗軍一項習慣的戰術在嶺南之地毫無作用,鐵騎也被江南的丘陵山脈削弱了該有的優勢,在有些地方甚至不如步兵的作用大,最後清軍眾人商量對策,執行了一個決議:以漢制漢。

所謂的“以漢制漢”就是採用漢人帶領大軍攻打嶺南等地,漢人中立下大功的被封為藩王,吳三桂就是實力最為強大的藩王。他雄踞西南,不服朝廷管教,清廷派遣下來的官員要麼途中“暴斃”,要麼被架空,整個西南等地,他跺跺腳都要震三震。

吳三桂一族被清廷剿滅,卻遺漏了一個兒子,如今後裔已有上千人了

藩王實力日益雄厚,這是朝廷所不希望看到的,順治皇帝安定了天下,社稷江山的基礎由此打下,但是礙於朝廷的元氣尚未恢復,他臨死前都未曾動三王。康熙皇帝即位,這位少年皇帝幼年時被架空,而後卻足智多謀的挫敗了輔政大臣,開啟了一生的輝煌。在外敵面前,康熙首先想要革除藩王之亂,吳三桂自然是重中之重。

吳三桂在雲南等地經營了很長時間,兵強馬壯,他本認為康熙皇帝不會有膽子敢和藩王開戰的,可是少年皇帝之英勇自然無人能及。吳三桂被逼無奈,最終發動兵變,一時間貴州湖南等地皆落入吳三桂之手,西南等地失去了朝廷的掌控。

吳三桂一族被清廷剿滅,卻遺漏了一個兒子,如今後裔已有上千人了

吳三桂造反,遠在京都當質子的吳應熊就遭殃了,吳應熊為了保全吳家之血脈,暗中買通旁人將庶出的長子送到了吳三桂身邊,康熙大怒時下令將吳應熊及其嫡長子處死,這個庶出的長子也成為了吳三桂登基稱帝后的皇太孫,名義上的下一任“西南王”。

吳三桂足智多謀,自然知道此消彼長之下藩王之亂很難成功,於是他採用了聯合的政策,和其他藩王一起作亂。吳三桂如果沒有死亡,極有可能會動搖了大清的根基,可惜他的突然離世卻讓清廷看見了黎明的曙光。吳三桂去世後,十幾歲的皇太孫即位又怎麼可能壓得住那些豺狼虎豹、良莠不齊的麾下將軍呢?在清廷的攻擊下,吳家和麾下叛亂的將士一同被誅殺,落得個悲慘下場。

吳三桂一族被清廷剿滅,卻遺漏了一個兒子,如今後裔已有上千人了

吳三桂及其家人雖然去世了,但是卻留下許多謎題:吳三桂的墳墓在哪裡,曾經迷得吳三桂樂不思蜀的陳圓圓又在何地?這一切都眾說紛紜,直到2010年來自貴州的一則報道,揭示了陳圓圓及其吳家遺留血脈下場。報道中說,貴州的一個馬家寨中有著上千名村民,經過專家的實地考察,這裡極有可能就是吳三桂後代之人的藏身之處。

原來,吳三桂去世後,皇太孫獨木難支,吳家的反叛逐漸走向了陌路,吳三桂的侄兒另闢蹊徑去到了人跡罕至之地避難,陳圓圓也到了此處,算是帶著吳家最後的希望隱世。可是為什麼這個村子不叫作“吳家寨”呢?原來吳三桂的忠誠下屬馬將軍為了引開清軍,主動用自己吸引注意力,眾人為了感恩馬將軍的救命之恩,於是將村子改成了馬家寨,同時也避免了清軍的圍剿和追捕。

吳三桂一族被清廷剿滅,卻遺漏了一個兒子,如今後裔已有上千人了

如今的馬家寨還能看到陳圓圓的墓,但是馬家寨是否是吳三桂血脈的最後沉眠之所,還需要我們一點點去驗證,畢竟歷史蒼茫百年已過,早已物是人非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