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選擇北伐,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為何處處阻撓?

諸葛亮北伐,這是三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戰爭之一,其目的不光是為了攻打魏國,更是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從諸葛亮北伐前寫下的《出師表》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劉備去世之前,不光把事務託付給了諸葛亮,李嚴其實也是劉備的託孤重臣,可是和諸葛亮相比的話,李嚴就顯得有些小人之心了。

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選擇北伐,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為何處處阻撓?

要知道,李嚴可是劉備最為信任的人物之一,從很早的時候李嚴就開始跟隨劉備,到後來定製《蜀科》,當時定製這本書的人還有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

這些人物無一不是劉備的心腹,可是李嚴為何在劉備去世後,處處於諸葛亮作對呢,甚至還阻撓過諸葛亮的北伐。

李嚴此人天生不願意和別人相處,經常為了一己之私做出些荒誕的事情,據傳他在任期間,嫌棄自己的住所太小了,就擅自做主將府邸擴大,搞得奢華無比。

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選擇北伐,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為何處處阻撓?

都督江州後,又與屬下牙門將王衝發生摩擦,王衝自知為李嚴所疾恨,懼怕因此被誣陷罪名而叛逃降魏。

李嚴自視甚高,護軍輔匡等年齡與地位與李嚴差不多,但李嚴卻不願主動與他們來往。說白了,就是李嚴自己高傲自大,還有些瞧不起人,一些官職不如他高的不敢得罪他,與他官職相同的則不屑於他在一起。

劉備去世後,李嚴便開始慫恿諸葛亮,打算讓諸葛亮進爵稱王,但是諸葛亮沒有答應,並且嚴厲的呵斥了李嚴,李嚴就是在這次的事情中對諸葛亮起了不滿。

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選擇北伐,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為何處處阻撓?

建興四年,諸葛亮準備起兵攻打魏國,但因為要身赴前線,不放心漢中的事情,就打算把李嚴召回漢中,可是李嚴卻沒有答應,不答應就算了,他還想著讓諸葛看給他劃五個郡,自己當刺史。

這種荒誕不經的要求諸葛亮自然不會答應,可李嚴在收到諸葛亮的回信後,依舊沒有放棄,他到處散播謠言,說司馬懿打算招降自己,甚至為自己準備好了官位,就等自己前去魏國。

這種謠言一聽就極度不真實,諸葛亮自然也不會相信,但是諸葛亮也沒有點破,反而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

升官後的李嚴還是很高興的,於是,他答應了諸葛亮的話,前去鎮守漢中。

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選擇北伐,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為何處處阻撓?

建興九年,諸葛亮率領大軍正式攻打魏國,並且命令李嚴在最後發管理運輸量草的事物,可是在大雨過後,糧草的運輸遭到了困難,山路崎嶇,再加上雨後的泥濘,糧草供應的不及時,這時,李嚴就以此為藉口,讓諸葛亮撤軍,諸葛亮看到信件後,無奈撤軍。

諸葛亮撤軍後,李嚴為了掩蓋自己運輸糧草不利的罪行,講責任全部推給了諸葛亮,並且說:“糧草如此充裕,為何要撤軍呢?”諸葛亮很淡定的掏出了之前李嚴讓自己撤軍的信件,李嚴的罪行頓時暴露,只得認罪。

從李嚴的所作所為來看,可以斷定他是一個十分自私的人物,首先,諸葛亮命他去鎮守漢中,他反覆推脫,其實就是為了得到封賞,而後李嚴散播謠言,諸葛亮覺得哭笑不得,索性就給他封賞,這才讓李嚴心甘情願的來到漢中。

可針對諸葛亮的北伐,李嚴又起了私信,他對諸葛亮早就有不滿的情緒,本打算陷害諸葛亮,結果弄巧成拙。

作為劉備的託孤重臣,不想著為蜀漢盡心盡力,卻在劉備去世後為自己謀利,甚至干預到了國事中,諸葛亮針對李嚴的罪行,向劉禪彈劾李嚴,最終,李嚴被貶為庶人。

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選擇北伐,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為何處處阻撓?

其實李嚴這個人自身就有很大的問題,蜀中所有的臣子對他都很不待見,只有諸葛亮覺得,大敵當前,不應該內訌,為了讓李嚴能夠安分一些,這才如此厚待李嚴,至於最終將李嚴貶為庶人,也是因為李嚴做的太過分了。

丟失了官職後,李嚴一心希望諸葛亮能夠再度任用他,所以一直在等待,可是結果並非他所願,一直到諸葛亮去世後,也沒有任用李嚴。

李嚴明白,朝中只有諸葛亮會再度任用自己,諸葛亮去世後,朝中所有人都不屑與自己為伍,所以他再也沒有迴歸的一天了,隨著諸葛亮的去世,他也一病不起,不久之後也去世了。

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選擇北伐,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為何處處阻撓?

其實諸葛亮並沒有剋制李嚴的意思,相反,他還給予了李嚴很多的優待,目的就是為了讓他與蜀國一心,共抗外敵,只不過李嚴自己沒有理會出這點,這才有瞭如此的下場,如果李嚴能夠稍微克制自己一點,結局其實也不過如此。

永珍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