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看完《躍上高階職場》第二期後,對節目的整體觀感:截止目前,滿分10分,作為職場綜藝,我可以打7分。

這個職場綜藝真的很贊,觀察員、導師、候選人,都各有不同的特點和能力。剛看了兩期,不管在內心、情緒、表達 還是做事風格上,均讓我受益匪淺。

同時在看節目的過程中,我也代入了自己的思考,無形中解決了內心的疑惑。

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1、導師

這次的四位導師(mentor)選的很好,作為觀眾,哪怕不是廣告行業的,

也能從他們身上或有共鳴、或有學習

Leong

coach人的技巧、

遊總

的領導力、

馬吐蘭

的業務能力、

陳新

作為young boss的方式(這個配置和《

令人心動的offer

》系列導師配置類似:有大佬、有詩人、有新銳、有骨幹)。

2、棚內嘉賓

楊天真

的職場觀點、

馬伊琍

的閱歷(這個是雙刃劍哈,僅供參考)、

何同學

的成長(職場小白在演播廳的生存之道)、

徐志勝

的真誠和入世(他很有意思,一個純素人在娛樂圈初體驗之後或將到來的彷徨期)。

不足的點:我其實更期待

莫老師

多說點;如同我不喜歡機場成功學書籍一樣、我同樣不太感冒

陳銘

的發言。

3、選手們:

怎麼說呢,這其實也是節目策劃的問題所在,這裡就不評價具體選手了,從節目策劃的角度來說說,我心中扣的3分:

整個前兩期給我一種"浮"的感覺

,這表現在“

綜藝感和專業度之間的拉扯

”,節目組太急於表現職場的各種話題和人設、而在有限的篇幅裡dilute了廣告職場的專業性和人的多面性。

選手其實有點多,人一多,節目估計也沒精力立體的呈現人物,而是集中呈現每個人的某一“人設”,但沒有深挖,比如:

我可以接受職場媽媽偶爾的早下班,但其實節目組沒必要把人設做的這麼極端,其實只需要補一個鏡頭:半夜哄睡孩子後自己繼續加班、或者11點睡但早上5點起床幹活。(我身邊太多這樣的職場女性or男性了)

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尤其是刻意打造的遭人嫌同事人設

我們身邊也不乏“周瑩”這樣的人,但她們一定有其他可以在公司立足之處,或者自帶資源、或者很會向上管理、或者有某一專業能力,但目前剪輯出的“周瑩”似乎只有被罵的點。所以,其實沒必要搞12個人還淘汰,不如就直接9個人,每個人多點篇幅去呈現。

感覺這期也的炮灰,就是周瑩。

預測節目組應該是想借此機會製造討人厭的同事話題引發輿論,但是這個人設也有點太激進了吧。我看彈幕已經在吐槽說這個人設和老闆有不正當關係了,或綠茶之類的字眼不堪入目,甚至連觀察員都直呼內行了,這節奏也帶得太明顯了。

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位姐面試的時候可是大放厥詞,說是拒絕了幾個億的專案?而且她的崗位是阿康,這樣真的很容易讓外人覺得阿康就是專門搞關係不輸出實際價值的,或者說網際網路行業這種人就是靠胡編亂造和吹噓履歷獲取入場券的。我印象中大公司的阿康基本都是顏值和能力並存的,並且情商很高。尤其是你要向中層邁步,你要同時搞得定老闆、客戶和創意同事,還要服眾,靠這種輕浮的表現大概三天就可以被開除了。

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周瑩目前是什麼title我不知道,但是按照中層劃分的話起碼得是SAM(資深客戶經理)了,表現出這些情況我也不知道如何評價了。彈幕應該比我們同行清楚,應該都是綜藝節目安排的劇本。在這裡我就不詳細展開對劇本的評價了,畢竟我已經覺得是劇本了。我主要為了明確我們在正規的、大型的、知名廣告公司接觸到的阿康,多數都是顏值和情商雙高的(女性)人才。大家不要對此有誤解,廣告公司的阿康絕對不是那麼好做的。

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雖然我不保證節目裡的”周瑩“是不是演員,但她的行為確實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現象。 我老闆是老外,招的第一個最資深的中國員工就是周瑩型別。再加上語言壁壘,後面的中國印度德國同事都紛紛效仿,最終導致一半以上都是周瑩型別。而且這些周瑩還惺惺相惜,認為彼此是高階的人。

我個人認為這都是小農經濟小商人為代表的speculator的表現,屬於職場“一刀流”,雖然這個“一刀”過程可能長達5-10年。而且當徹底割到了老闆和團隊的韭菜後,這些人一般也造成了團隊的巨大損失。 綜上,我認為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在任何地方都會出現,他對團隊領導者,團隊裡真正做事情,並且最後要獨當一面的人都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中階職場人的新生班?

《令人心動的offer》選取的是職場新人,我們可以看到同批新人之間的火花、友誼和熱血。(這其實是新人階段獨有的美好)

但往往中層跳槽,更多是要快速融合並帶團隊幹活了,的確比較難有同批新人那種初入職場一起成長的友情。

但!這個節目怪就怪在把一群中階職場人用新人的模式放入訓練營,他們很多都有家庭孩子了,對職場也都有了各自相對固定的理解,所以的確比較難有快速的友情線(因為他們的情感都有愛人或孩子做寄託了),這就導致:節目的競爭性和個體獨立性很強,而節目組又壓縮了專業呈現的篇幅,於是給我的觀感就是:沒有愛、也不夠專業。

躍上職場:綜藝感和專業度間的拉扯有水平,但急於凸人設令人詬病

當然,無論什麼階段,職場都是有友情的,比如劉權完全可以幫助轉行來的惠思、八月也可以用她的方式鼓職場瓶頸期的包子、馬姐也可以girls help girls的指點一下依秋(不是業務、而是職業方向)。以上人名,隨便說的。

以上,

做綜藝關鍵還是人,但人不應該僅僅是工具和標籤、更應該是立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