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以後,就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都是另買房子,搬出去和父母分開住。尤其是現在的農村,結婚還要在縣城買商品房,結婚後小兩口去縣城住,把父母留在農村。

我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農村人結婚後,都是和父母在一個院子裡住,即使不在一個院子裡,也會一起吃飯,如果連飯都不在一起吃了,那就叫分家了。所以那時候都是大家庭,尤其是父親那輩,都是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一個大家庭都二三十口人。而現在的家庭,都變成小家小戶,大家庭沒有了。

“三代同堂”,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三代同堂,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承傳的優良傳統。為什麼三代同堂?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便於身教。

我們大家都知道,言教不如身教,教孩子一件事情,與其給他說一百遍,不如親身做一遍給他看。

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孝道。為什要傳承孝道?最簡單的原因,就是養兒防老。

如果辛辛苦苦把兒女養大,但子女卻不孝順,不但不照顧父母,還氣著父母,忤逆父母,那你生養他們有什麼用呢?還不如養只小狗呢!所以現在城市裡養寵物的老人特別多。養只小狗,又聽話又乖巧,能夠天天陪伴在身邊,子女一長大,就看不到人影了,即使生了病,也不能馬上趕回來。

現在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除了養孩子成本高以外,就是因為孝順的子女太少了,大家都怕到老了子女不孝順,還天天生氣,何苦呢!算了,還是不生了!

“三代同堂”,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那怎樣傳承孝道?靠學校行嗎?不行。現在的學校,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孝道它教不了,頂多也只能教一下理論上的東西,形式上的一些東西。實質的東西,只能由父母來教,在家庭中教。

在學校裡,老師或許告訴學生要愛父母,要幫父母做家務,要幫父母洗腳,但在學生心裡,即使做到這些,也只會當成一項家庭作業完成,不會發自內心地去做,如果老師不說了,他也就不做了。

在為人處世、道德品行方面,只有父母,才是子女真正的老師。現在有句話說得很好:“子女只是父母的複製品”,為什麼?就是因為孩子從一生下開始,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多,他只會跟身旁的人學,父母怎樣做,他就怎樣學,這就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三代同堂”,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就是一個最好的學校。

父母就是老師,父母孝敬爺爺奶奶,就是最好的教學,子女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母不用言語去教,只要做到就好,父母怎樣對待爺爺奶奶,子女將來就怎樣對待父母,這不就是現在人說的“複製品”嗎?

現在人很少三代同堂,就剩下兩代同堂了,那就沒法教學,光靠嘴皮子講,那能好使嗎?你自己都做不到孝順父母,卻告訴孩子要孝順你,你好意思說嗎?說得出口嗎?就算說一百遍也沒用,因為你自己都沒有做到。孩子就會想,你都不做,憑什麼讓我做?這不是孩子的錯,是父母的錯。

但現在的社會,很多和末學都是一樣的情況,出生在農村,但卻在城市工作、學習,不能回去。而父母在老家,又不習慣城市裡的生活,所以一家人很難團聚。那這樣的話,就沒有辦法教育孩子了嗎?

“三代同堂”,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當然有,我們中國人重實質,不重形式。即使沒有住在一起,只要心中有父母就夠了,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如果你心裡真有父母,常常牽掛著父母,那你就會經常給父母打電話,跟父母噓寒問暖,聊聊家常。孩子看到,就會知道在你的心中,父母非常重要,將來他長大後,在他的心中,也會把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了。

如果你天天都是給朋友、同學打電話,聊天,那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朋友、同學比較重要,父母比較不重要,等他長大了,也不會理你。

“三代同堂”,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為什麼是寶?因為他有人生經驗,起碼比我們多二十年經驗,那是我們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家裡有老人陪著,人生就會少走很多彎路,老人不會眼巴巴看著子女往坑裡跳,往邪路上走,他一定會把最寶貴的經驗,都告訴孩子,而別人卻不會輕易告訴你。

三代同堂,最利於教育孩子,任何學校、輔導班、特長班等等,都代替不了家庭教育,這是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說,如果有條件,還是儘量和父母住在一起,能夠三代同堂,這是一個家庭的福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