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曹操不相伯仲,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認為,前者會稍遜色一些?

首先,劉備就好像一支三級聯賽的弱隊的教練,俱樂部窮得要死,手底下有幾個天賦還行的球員,剩下的球員水平都不怎麼樣,結果劉備帶著這支球隊一年一級跳,終於升到了頂級聯賽。

但是頂級聯賽除了本國聯賽還有歐戰,本國聯賽還能玩一玩,要打歐戰雙線作戰人員儲備就不夠了,結果從來沒拿到歐戰冠軍。

曹操就好像一支頂級聯賽的強隊的主教練,俱樂部富得要死,看上別的球隊有好球員就花大價錢買過來,年年全明星,在頂級聯賽也是呼風喚雨的主,球隊本國聯賽冠軍都不稀罕了,就盯著歐戰冠軍,每年引援排兵佈陣也都是奔著歐冠冠軍去的。

劉備與曹操不相伯仲,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認為,前者會稍遜色一些?

劉備的球隊明明不具備雙線作戰的能力,非要雙線作戰,結果主力球員受傷賽季報銷,不僅歐戰失敗,本國聯賽也踢不好了。但是球隊又放不下歐戰的執念,連年雙線作戰,連年主力球員受傷報銷,最終拿不到成績,俱樂部入不敷出,只能解散。

其次,仔細讀三國,你看禰衡是在罵曹操的用人,實質都是禰衡表揚曹操的用人,取其性、用其才。有些是要國學基礎才可以推演出來,就如武將被罵屠狗輩,屠狗輩多是魄力、不怕得罪人的管理型人格,而罵荀彧是弔喪的,就是體現荀彧脾虛思慮多,沒有安全感下的足智多謀。

或許劉備也有曹操的這些人格,但是劉備不能物盡其用,也就是說每個人才到底放在哪裡?就如龐統不被重用,難道就是龐統一個人有這個待遇嗎?

劉備與曹操不相伯仲,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認為,前者會稍遜色一些?

龐統是代表,諸葛亮也不傻,為什麼要三顧茅廬?原因是諸葛亮看不上劉備,最後免為其難。諸葛亮最後五丈原痛苦說的是天意,我覺得實際罵得是劉備憨逼。再者,三國厲害在什麼地方,小時候的認知讓我們喜歡蜀漢,那種認知幾乎算是沒文化的認知吧?

當我們讀書多了,我們慢慢會喜歡吳國,最後很多人喜歡魏國。有人說三國就是謀略小說的成功樣板,能寫出那麼多人性與陰謀詭計的作者羅貫中真不簡單。

劉備與曹操不相伯仲,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認為,前者會稍遜色一些?

老農民就喜歡勁大,能打的角色,所以劉備的將軍真的都如此。不僅古代的老農民也喜歡,今天的老農民也喜歡,所以三國演義滿足底層人的需求,也滿足真正聰明人的要求。真正善於謀略之道,真正謀略的看點幾乎不在蜀漢,而在曹操的陣營。

從三分天下戰略,論諸葛亮的絕望,三分天下蜀漢的優勢是兵精糧足,中原長年混戰,戰爭已經讓中原打得比長平之戰後的趙國還慘,幾乎寡婦國了。

劉備與曹操不相伯仲,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認為,前者會稍遜色一些?

因此蜀中漢子就笑了,當年劉備笑得也跟菊花一樣,大口稱讚先生妙啊。但是關羽丟了荊州,這還不可怕,蜀中漢子還在。但是劉備一戰直接絕了諸葛亮的心,那就是夷陵之戰,舉國之力,陸遜一把火讓蜀漢變得比趙國還趙國,蜀中遍地是寡婦。

劉備懂這些不?懂,要不怎麼在白帝面前興奮得吐血呢?愧對諸葛亮,這帶來北伐兵源不足,而北伐的策略或許就是給蜀國延壽,因為對外進攻還能表示蜀漢還好,一旦被人發現虛弱就能被人滅了。因為夷陵厲害,這一仗決定了蜀國將是第一個被魏國滅的。

劉備與曹操不相伯仲,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認為,前者會稍遜色一些?

仔細閱讀三國,你們會發現一個事實,只要諸葛亮不在,這三兄弟幾乎都在翻車。就算武力值高有什麼用呢?這樣有意義嗎?真實歷史上能打的,被羅貫中一筆送走得比比皆是,如潘鳳。

歷史上也可以看出這點,謀略型的大戰略者也多是衛青這類被人罵刀筆吏的。喜歡力大就是王的親劉派必定不喜歡衛青,喜歡李廣。因為李廣勁大,這就是我們種地的價值觀,就算不打仗,回家種地務農都是一把好手。但是打仗真是種地那麼簡單?

劉備與曹操不相伯仲,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認為,前者會稍遜色一些?

曹操的隊伍倒是夠幸運,不僅支撐得了雙線作戰,幾個能對他產生威脅的球隊各自遭遇問題,眼看這個賽季就能拿到歐冠冠軍了,結果俱樂部讓人給買走了。

俱樂部新主人直接把功勳主教練給踢了,還解僱了功勳主教練的助教,提拔了一個球探當主教練,但是這時候球隊優勢太大了,其他球隊連上場比賽的十一個人都湊不齊,所以哪怕是個球探當主教練也帶隊奪取了歐冠。

可以說,劉備曹操這兩位教練都是名帥,兩支球隊打比賽也互有勝負,那麼各位看官覺得,兩位主教練的綜合能力能相提並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