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970.8公斤!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創佳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通訊員 周紅飛)10月10日,在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劉寨玉米試驗基地,千畝大田鬱鬱蔥蔥、穗穗玉米飽滿圓潤,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由河南省科技廳組織實施的河南省重大公益專項“機收玉米新品種選育及配套生產技術研究”玉米新品種示範觀摩暨“豫單976”現場測產當天進行。

畝產970.8公斤!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創佳績

10月10日,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現場測產在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劉寨玉米試驗基地舉行。周紅飛/攝

在玉米新品種示範基地現場,專案主持人、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玲向大家介紹了專案新品種田間展示示範情況,逐一講解了103個品種的選育單位、表現特點及主要機收性狀特性。“這些品種中,接近90個畝產量超800公斤,30個畝產量突破900公斤,還有幾個畝產量突破了1000公斤。”李玉玲說。

按照農業農村部規定的玉米測產辦法,由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繼澤領銜的測產專家組,隨機抽取5個樣點對玉米新品種“豫單976”高產示範方進行了理論測產和實打測產,理論測產結果為:平均畝穗數為5409。03穗,平均每穗549。27粒,實測千粒重390。5克,理論產量為1160。18公斤/畝,八五折後平均產量為986。16公斤/畝。利用玉米籽粒聯合收穫機械進行實打測產顯示:收穫面積0。51畝,收穫籽粒鮮重616。2公斤,測定籽粒含水量為30。9%,按14%標準含水量摺合產量為970。8公斤/畝。

畝產970.8公斤!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創佳績

10月10日,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現場測產在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劉寨玉米試驗基地舉行。周紅飛/攝

專家組認為,“豫單976”作為籽粒機收的代表性品種,具有適宜籽粒機收、籽粒產量高、商品品質優良、綜合抗病性和抗逆性好、株高和穗位高適宜等優良特性,在今年玉米生長關鍵時期遭遇高溫、乾旱、陰雨、玉米螟蟲害發生較重等不利逆境條件下,依然表現出綜合性狀優良的突出優勢,市場推廣應用前景廣闊,依託優勢種子企業進行大面積示範推廣,將有助於促進河南省玉米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種子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替代、最基礎的生產資料,是現代農業的基石和“晶片”,優良品種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基礎和根本保障。玉米是我國第一大農作物,黃淮海地區是我國玉米三大主產區之一,其中河南省常年播種面積5000萬畝以上,產量佔全國玉米總產的8%以上。

畝產970.8公斤!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創佳績

10月10日,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現場測產在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劉寨玉米試驗基地舉行。周紅飛/攝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河南省不僅是商品玉米生產大省,還是畜牧養殖業、工業加工、食品加工和能源等行業綜合利用大省,對優質原料玉米剛性需求旺盛。目前,河南省玉米綜合機械化程度在85%以上,玉米收穫以機械摘穗為主,而籽粒直收比例不足10%,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程度仍較低,生產成本偏高。

“隨著農村勞動力減少、人力成本的大幅度攀升及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種植等因素影響,實現玉米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已成為確保增產增收、提高生產效益、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趨勢。”這位負責人說。

河南省重大公益專項“機收玉米新品種選育及配套生產技術研究”專案實施以來,以河南農業大學李玉玲教授為代表的育種專家,以優質專用、抗逆穩產、高產、適宜全程機械化為主攻目標,融合現代分子和常規育種新技術,建立現代高效的育種技術體系,挖掘並創制綜合性狀表現優異玉米種質資源28份,選育適宜全程機械化、抗逆穩產玉米新品種4個,篩選抗逆穩產、綜合性狀優良的機收玉米新品種或新組合25個,並在我省不同生態區建立展示示範基地,為促進河南省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畝產970.8公斤!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創佳績

10月10日,籽粒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76”現場測產在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劉寨玉米試驗基地舉行。周紅飛/攝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一級巡視員夏培臣說,“籽粒機收已成為制約實現河南省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要以我省玉米產業發展為導向,進一步加強相關領域研發水平,加大協同創新力度,推動河南省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河南農業大學校長介曉磊說,玉米作為河南省第二大作物,第一大秋糧作物,在河南省農業生產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省社會經濟發展,適宜全程機械化、抗逆穩產玉米新品種選育亟待實現突破。”介曉磊表示,“河南農業大學一定要發揮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優勢,以高度的責任心,在上級組織的領導下,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援,確保專項各項工作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