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要說我國古代最神秘的文字,甲骨文絕對算得上其中一種。眾所周知,甲骨文乃是殷商晚期刻在龜殼上用來占卜記事的文字,正是因為其刻在龜殼和獸骨上,所以其才得名甲骨文。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而國人首次發現甲骨文的時間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直到清朝覆滅,歷朝歷代都沒有學者系統地研究甲骨文這種東西。史書上更是沒有任何記載,不誇張地說,直到清末,國人還沒意識到甲骨文的存在。

而這一切隨著清末時期,河南安陽的殷墟被發現後,這一神秘的古文字才終於浮出水面。說到殷墟的發現,也跟甲骨文有著密切的關係。據說光緒年間,有藥鋪出售一味名為“龍骨”的藥材,被當時著名的古董商王懿榮看到上面有字。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出於職業敏感,他立刻感覺這“龍骨”不簡單,於是便上前詢問龍骨的來歷。順著藥鋪提供的線索,王懿榮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即河南安陽小屯村。而這裡正是殷墟的所在地,“龍骨”也不是什麼一般的藥材,而是刻著甲骨文的龜殼。

遺憾的是,當年王懿榮發現這個秘密後,殷墟里的甲骨已被藥販子偷得差不多了。王懿榮也是花盡畢生財力和精力,才勉強把市面上流通的“龍骨”收了個大概齊。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也是得益於王懿榮的努力,甲骨文研究算是正是啟動,一大批知名歷史學者和書法漢字大家紛紛加入了破譯甲骨文的浪潮中。這麼算下來,國人關於甲骨文系統的研究才百年有餘。

這百年來的破譯效果並不理想,總共發現的5000個甲骨文漢字,僅只有1500個被正式破譯。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中間經歷的研究斷層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從商朝滅亡到清末,甲骨文足足失傳了近3000年。也是這3000年裡沒有任何文獻可以參考,學者們無疑是摸著石頭過河。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正是因為甲骨文難以破譯,早幾年甚至還出現了懸賞。任何民眾只要破譯一個甲骨文漢字,相關部門便承諾給予10萬元獎金。然而,獎金再高也沒用,破譯難度遠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話雖如此,還是有人“吃到了螃蟹”的。他便是上海復旦大學的學者蔣玉斌,他早前畢業於中文系,對古文字十分感興趣。後來更是師從國內甲骨文著名研究學者董蓮池,在後者的引導下,蔣玉斌也走上了破譯甲骨文的漫漫長路。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而蔣玉斌破譯的甲骨文字不是別的,乃是我們熟知的“蠢”字。這個字在現代漢語裡筆畫都如此複雜,蔣玉斌又是如何破譯出來的呢?下面,筆者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蔣玉斌認為甲骨文裡的“屯”,就是現代漢語裡的蠢字,如此簡單的字形簡直讓人難以相信。我們先來看看東漢《說文解字》裡對“屯”的解釋,即“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從屮貫一。一,地也。尾曲。”似乎跟蠢沒有任何關係。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而古書《周易》裡對“屯”的解釋則為“象徵事物處在新生的過程當中”,不管是哪個版本,“屯”都被解釋成初生、新生的含義。那麼,這怎麼跟蠢字聯絡起來的呢?

再來看看“蠢”,眾所周知,漢字是象形字,瞭解意思可以從字形入手。而“蠢”字則是“春”字下面兩條“蟲”,這代表什麼?不也正代表著春天冬眠的蟲蛇破土而出獲得新生嗎?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可見,“蠢”字本義的“不聰明”,只是後人新增上去的引申義。而最開始的漢字“蠢”,就是代表著新生!

而《吳都賦》裡的一個詞“萬物蠢生”便能佐證這個結論,而如今大眾熟知的成語“蠢蠢欲動”,這裡面的“蠢”也並非愚鈍,而是包含了最初始的“新生初生”之意。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同時,將甲骨文裡的“屯”字替換成“蠢”,代入原來的上下文也能說得通。其段落翻譯過來便是“盂方和夷方等在商朝眼裡不成大事,無非是在蠢蠢欲動”。

不難看出,蔣玉斌這段破譯不管是從邏輯上,還是考據上都無懈可擊,也難怪他能拿走這10萬的獎金。

破譯1個甲骨文獎10萬,3000年前的蠢字被破譯,字形簡單的無人信

同時,大家也會發現甲骨文在破譯時的難度有多大。並不是想當然的去猜,而是要各種引經據典,形成邏輯閉環。這也是為何100多年過去,甲骨文僅破譯出了1500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