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一人勝過忠義武聖關羽,堪稱忠義之最!

三國時期,有一人勝過忠義武聖關羽,堪稱忠義之最!

眾所周知,關羽是一代武聖的同時,更是中國文化裡忠義的代言人,但平心而論,關羽之忠的段位,並未達到最高境界,另有一人的忠,才是最頂級、最純粹的,此人便是黃忠。

三國時期,有一人勝過忠義武聖關羽,堪稱忠義之最!

第一,不依賴於領導是否有能力

。很多人的忠,是建立在領導有能力、能夠帶領自己一起奔前程的基礎之上,正如古人所言:“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很明顯,黃忠不是這類人,他所效忠的直接領導韓玄,輕賢慢士,殘暴不仁,與曹操、劉備這些當世英雄相比,實力相去甚遠,即便是黃忠的間接上司劉表,也只是提領荊襄九郡,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但即使如此,黃忠仍然在韓玄、劉表的手下一干就是幾十年,無怨無悔,從無二心。在這方面,趙雲相形見絀,他曾是公孫瓚部下,但公孫瓚的能力、志向、名氣均不如劉備,以趙雲的卓越能力,自然是願意跟著劉備這樣的英雄去打天下,所以在劉備借兵時,二人一拍即合。對趙雲來說,投靠劉備本無可厚非,但與黃忠之忠一對比,高下立判。

三國時期,有一人勝過忠義武聖關羽,堪稱忠義之最!

第二,不依賴於領導是否對自己有恩

。很多人的信條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知遇之恩,沒齒難忘”,把自己的忠誠,建立在領導與自己的良性互動之上,一旦領導厚此薄彼,或者賞罰不明,這種忠誠就會搖搖欲墜。很明顯,黃忠也不是這種人,黃忠大戰關羽的過程中,一時心軟放過關羽,韓玄不依不饒,竟把性質上升到了投敵叛變的高度,黃忠因此被押上了砍頭臺,幸虧魏延當機立斷,斬殺韓玄,救下黃忠,但黃忠卻反過頭來,痛斥魏延不忠,魏延向劉備獻城後,劉備請黃忠輔佐自己,黃忠提出的條件竟然是“厚葬韓玄”,黃忠之忠,真是空前絕後。對比一下魏延,因為不被韓玄重用,便心懷芥蒂,得到機會便殺之為快,後又因為諸葛亮臨終沒有將兵權交給自己,便懷恨在心,公然搞內訌。

三國時期,有一人勝過忠義武聖關羽,堪稱忠義之最!

第三,不依賴於與領導是否志趣相投

。有的人,既不尋求有能力的領導,也不會效命於對自己有恩的領導,而是終其一生,尋求一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領導。最典型的就是,關羽和張飛對劉備的一見如故,劉關張的關係為什麼堅如磐石?就是因為三人志趣相投,三人都有著建功立業、匡扶漢室的共同價值觀,所以才會一次次的打不垮、衝不散。關羽被俘後,曹操對關羽的禮遇不可謂不重,但關羽還是一心向劉備,其根本原因就是曹操的“架空漢室”與關羽的“匡扶漢室”水火不容。而黃忠呢,一身英雄氣的他,與韓玄之間、與劉表之間,何曾有一絲志趣相投的價值觀基礎呢,但即便如此,仍然不妨礙他在二人手下兢兢業業幾十年而無怨無悔,如此之忠,堪稱純粹至極。

三國時期,有一人勝過忠義武聖關羽,堪稱忠義之最!

結語:由此以觀之,

黃忠之忠,是最頂級之忠,是最純粹之忠,堪稱中國文化裡的忠義之最。

話說回來,黃忠之忠的立足點又是什麼呢?那就是自己內心的道德倔強,認準了就不再改變,我自橫刀向天笑,任爾東南西北風。

國人缺的就是這樣的倔強,總想審時度勢,總想隨機應變,倒不如像黃忠那樣,做倔強之人,抱篤定之心,行純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