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帛畫,因在帛上作畫而得名,而帛是古時絲織品的總稱。這一種繪畫形式,最早起源於戰國中期的楚國,是楚人特有的作畫方式。

因為考古發掘出來的帛畫,基本上都是楚漢墓中隨葬的絲織品繪畫。

1949年2月,在湖南長沙陳家大山的一座楚墓中,挖出了一幅戰國時期的帛畫《人物龍鳳圖》。畫裡的女子雙手合十,身穿曲裾深衣,袖子非常寬,是非常典型的楚國裝束。在整幅畫的上方,還有龍鳳在飛舞著。乍一看,這些影象的組合好像很奇怪。如果拿楚人一個非常重要的“引魂昇天”觀念,就解釋得通了。拿這幅畫來說,就是死後女子的靈魂,可以被鳳引導著飛昇,從而獲得永生。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帛畫《人物龍鳳圖》

同樣,同時期的另一幅男子帛畫《人物御龍圖》中的影象組合,也是楚人引魂昇天觀念的表現。除此之外,在馬王堆漢墓裡也發現了表達引魂昇天觀念的兩幅帛畫。那麼,問題來了,楚人為什麼喜歡畫這種奇異怪誕的影象呢?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帛畫《人物御龍圖》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幅帛畫

一、獨特的楚文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創造了濃郁的藝術環境和創作氛圍

楚國位於中原之外的長江中下游和江漢平原,它跟北方一馬平川的平原不一樣,是山林荒蠻之地。而且,當時的長江與漢水經常發生水災。大水到時,瘴氣瀰漫,疾病肆虐,毒蛇猛獸橫行,使人產生了畏懼之心。屈原在《楚辭·招魂》裡寫道,東方有會勾人魂魄的巨人,還有十個太陽。南方有食人族和九頭毒蛇,西方滿地流沙,北方到處都是冰封的雪山。可見,在楚人心裡外面的世界有多麼可怕。

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雄虺九首,往來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魂兮歸來!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淵,爢散而不可止些······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飛雪千里些。——《楚辭·招魂》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楚人原先認為天上有十個太陽,後來被射掉了九個,帛畫上就是那九個太陽

生活在這種惡劣環境中的楚人,無法用科學去解釋這種情況,也沒有能力脫離這種困境,那他們要怎麼辦呢?他們只能靠想象力,把自己內心的種種情緒,恐懼、崇拜等加註在神明身上,創造出《楚辭·九歌》裡記載的如東皇太一、東君、少司命等的神明。而且,他們的神跟中原的神不太一樣。相比中原質樸的神,如嘗百草的神農、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楚人想象出來的神就相對比較浪漫了。他們相信冥冥之中有神靈在主宰著一切,對他們進行祭拜,可以獲得庇護。

而楚人之所以能有如此不同的想象力,是因為楚地沒有像中原那樣受到嚴格的“禮”的教化,也不像中原那樣有嚴肅求實的理性主義精神。遠古文化與地理風貌的積澱和影響,形成了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社會習俗。而且這種狀態最有利於藝術的發展,比如濃厚的巫文化色彩,對人與鬼神“情感溝通”的渴望,以及與此相聯絡的上天入地、遊目騁懷的審美觀照方式,楚人特有的幻化空間意識、無拘無束的藝術想象等,都突出表現在他們對帛畫的藝術處理中。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插畫師陳絲雨繪製的《楚辭·九歌》裡的山鬼形象

秦統一六國後,焚書坑儒等一系列措施,使秦代的帛畫發展形成了一個斷層。但楚文化的精神仍根深蒂固,在遠離當時政治、文化中心的邊遠地區默默延續。而秦末楚人劉邦建立漢朝,大興楚文化,以至西漢初期又形成了帛畫的鼎盛期。

從上古楚地所傳承下來的種種神話傳說和故事,深深地瀰漫在漢代人們的觀念乃至藝術活動中,這些神話傳說和故事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甚至成了當時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題。天上、人間和地下在畫面中連成一氣,混而不分。這是一個人神雜處、怪誕奇異、猛獸眾多的世界,更是一個登仙祝福、祈求保護的神話世界。總之,他們把楚藝術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留和延續了下來。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漢代人們把楚藝術的內容表現在了帛畫中

二、人們圍繞現實需求進行的想象,賦予帛畫3類不同的主題內容

楚人的想象不是憑空捏造,毫無根據的,而是圍繞著現實需求而展開的。

出於這種情況,可以把帛畫分成三類不同的主題:一類是反映人死後靈魂昇天為主題的帛畫,一類是誇耀墓主人生前生活為主題的帛畫,還有一類是有關養生主題的帛畫。

1、以引魂昇天為主題的帛畫

這一類的帛畫也叫旌幡畫,在墓主人下葬時被覆蓋在棺蓋之上,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墓主人死後靈魂昇天。

這類帛畫以戰國時期的兩幅男女帛畫,以及西漢時期馬王堆1、3號墓出土的兩幅T形帛畫為代表。早在戰國時期,浪漫的楚人就相信人肉體的死亡並不是生命真正的結束,死後的靈魂可以重生直至永生。所以我們來看這些帛畫,可以發現畫面中營造了一股濃濃的生命輪迴觀念。

而且,這類作品在繪製的時候有一定的構圖方式。戰國時期的帛畫分成兩部分空間,上面一部分表現的是天上,下面一部分表現的是人間。此時人們的思想還相對簡單,墓主人由龍、鳳等祥瑞引導就可以實現飛昇。而所謂的天上與人間,並非是對等的而是連續的過程,它體現了由人間向天上的飛昇,主題是“昇仙”,要旨是“永生”。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到了漢代,人們對生命、宇宙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反映到帛畫上,就是畫面的空間被分成天上、人間、地下三大部分。畫面自下而上的三部分,其實是墓主人靈魂昇天的路徑走向。其中,人間部分主要描述了墓主人生前生活場景的畫面。地下部分主要表現的是陰間的敘事空間,這部分畫有大魚、黑斑紅蛇等象徵著死而復生的神靈形象,意味著墓主人死後的靈魂得以重生。而最上面的部分,畫有金烏、蟾蜍、扶桑等形象,表示天界。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2、以彰顯墓主人身份、表現其生前生活為主題的帛畫

西漢末年,受儒家文化影響,人們意識到死後昇仙的願望難以實現,開始將興趣轉移到在進入死後世界依然能夠享有現有的享樂生活。這一思想表現在帛畫藝術中,也就是說西漢時期流行的昇仙題材,進入東漢後不再得到重視。人們將興趣和目光從昇仙中抽離出來,轉而投向了冥界,開始更多地刻畫墓主人生前所具有的社會地位的場面。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帛畫主要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豐功偉績的場景,對墓主人生活場景的敘事,可以彰顯墓主身份的不凡。

這類帛畫以西漢馬王堆3號墓棺室西壁的帛畫《車馬儀仗圖》為代表,其儲存相對完整。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帛畫《車馬儀仗圖》

帛畫內容為宏大的軍陣場面,有鼓樂齊鳴,有將領臨壇,有武士持幢,有騎兵、車兵、步兵陣列整齊威武,人物狀態並非嚴陣以待,或抄手肅立,或扭頭交談,或側身而立。畫面捕捉到的細節相當真實,讓人感覺出墓主人剛臨高壇的瞬間狀態。帛畫將這個情節以一個靜態的形象概括出來,側重於事件的開始,暗示事件的持續與結果,形成一種令人觸景生情的境界。這種純寫實、具有歷史價值的敘事性描繪,在中國早期繪畫藝術中不常見,也顯得更加珍貴。

另外,同一棺室的東壁一幅同西壁差不多大小的帛畫,但破損地比較嚴重,不能展示全貌。但根據殘片中的建築、車騎和婦女划船等形象,還是可以推測出來,畫面上描繪的仍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東壁的帛畫破損地比較嚴重

3、以養生為主題的帛畫

除了上述兩種,還有一類主旨是養生保健的帛畫,這類帛畫相當於現在的健身圖譜。

養生保健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早在戰國時期,楚人就認識到運動保健的重要性,以呼吸運動為主的“導引”方法已相當普遍。到了漢代,導引療法又得到進一步發展。這類帛畫以馬王堆3號漢墓的帛畫《導引圖》為代表。

這幅作品主要是描述健身的畫面,人物形象各異,就像《抱朴子內篇·別旨》中所記載的那樣,畫中人物“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雖然這幅作品的畫面有不少殘缺,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古人是如何鍛鍊身體的。

這幅作品的主題雖然沒有前面兩種帛畫的故事情節性,但對人物動作的描繪極為細緻,對人物畫的形體刻畫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這種呼吸與肢體相結合的運動方式,是古人對身體健康和體育鍛煉的見解,對於瞭解我國早期的醫學和體育具有重要意義。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帛畫《導引圖》

三、楚人獨特的繪畫技法,使帛畫具有了鮮明的藝術特點

楚人在帛畫的繪製上有著自己的特色,其獨特的繪畫技法具有鮮明的藝術特點,

分別是:構圖奇特;寫實與誇張相結合的造型;濃墨重彩的設色。下面就從這3方面進行討論:

1、獨具匠心的構圖方式

戰國、西漢時期的帛畫構圖方式都較為奇特。

比如戰國時期的兩幅人物帛畫的構圖,使得不對稱結構上下相適、均衡平穩,且主次分明。在《人物御龍圖》畫面中間,一男子側身直立,乘著龍舟。龍舟呈U形,碩大的龍頭和細小的龍尾似有不對稱之感,但龍尾上一引頸長唳的仙鶴的出現,平衡了畫面。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帛畫《人物御龍圖》

西漢時期的兩幅T形帛畫,先是巧妙地利用了T形帛畫的橫、豎兩部分,作為天界和人間的自然分界。畫面中相向飛騰的雙龍,下半部分穿璧升騰的雙龍架構,連線雙龍的長蛇、雙手託舉大地的禺強和底部纏繞的兩條大魚形成一種力量感,穩穩地支撐著畫面。另外《車馬儀仗圖》的構圖也很別緻,為了營造宏大的場景,採用俯視的角度來描繪車馬儀仗行列的全貌,畫面動感極強。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T形帛畫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車馬儀仗圖》中採用俯視的角度來描繪車馬儀仗行列的全貌

2、寫實與誇張相結合的造型方式

戰國、西漢時期的帛畫在造型上以線為主,具有寫實與誇張相結合的藝術特色。

戰國時期的兩幅人物帛畫中的墓主人形象寫實,或頭挽髮髻,身穿雲紋的長袍,合掌而立,形象生動。或寬袍高冠,手執韁繩,神情瀟灑。而龍鳳的造型則有誇張的成分,不僅地誇大龍鳳和人的比例關係,還運用了線條裝飾造型。

西漢時期T形帛畫中人物的形象造型更加生動寫實。如馬王堆一號墓T形帛畫中墓主人體態肥胖豐滿,頭向前傾,背微駝曲,一派貴族的貴婦人形象。而對於神靈的繪製也更加誇張、怪異。而且還有大量的裝飾處理,比如動物身上繁複的紋飾、枝葉纏繞的扶桑和動態翻卷的雲紋等,畫面中充滿著裝飾趣味。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寫實的人物造型

3 、濃墨重彩的設色方式

戰國、西漢時期的帛畫,都採用濃墨重彩的設色方式,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氛圍。

比如在戰國的《人物龍鳳圖》裡,先用墨色勾勒出女子和龍鳳的形體。再小面積地用黑色塗抹,一些細小的部位,如女子嘴巴的部位用紅色渲染。畫面整體墨色濃凝,給人莊重肅穆的感覺。

西漢時期的帛畫設色就更加豐富了。比如T形帛畫中,以墨線襯深底,使得整個畫面呈現一種灰暗的赭紅色調,有一種莊嚴而神秘的氛圍。在飛龍的腹部、華蓋的紋飾、天台與地臺等部位塗以漸變的白色,減輕了背景的沉悶感。而畫面中紅與藍對比色的大量運用,使得畫面詭異而又絢爛。

楚漢帛畫:3種表現主題,獨特繪畫技法,成為荊楚文明的特有標記

圖|T形帛畫中豐富的設色,使得畫面詭異而又絢爛

總結:

帛畫內容天馬行空,將現實生活、豐富的想象力與高超的繪畫技術完美結合,呈現出一種詭異譎怪、奇幻瑰麗的格調。透過帛畫,我們能看到不同於傳統中原文化的一個想象力爆棚的世界,以及楚人獨特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長期以來佔據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強調的倫理道德,說的是“子不語怪力亂神”。在它的影響下,我們對於早期的神話瞭解的不多。而早期神話裡有文明的源頭,如果把歷史比喻成一個人的話,那麼早期的神話就相當於是人的童年階段。這正是想象力最豐富的時候,這樣的想象力,使得我們相信自己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而歷史遺留下來的這些藝術作品就是在告訴我們,即便是身處科學的世界,也要富有想象力,因為這是創造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