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評論戾氣重的人主要涉及五個心理學效應,導致戾氣沖天。同時也吸引了不少人一同圍觀,是非不斷。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1。引起戾氣重的五大心理學效應

①踢貓效應(Kick Cat Effect)

是指對於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物件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典型的壞情緒傳染。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一個男子因為工作不順,回家後看到妻子還沒做飯,便對妻子嚷嚷道,“我整天累死累活,到家連口熱飯都吃不到,是不是不想過了?”

妻子覺得委屈,加班回來遲了些沒來得及做,便把氣撒到兒子身上,“把電視關上,作業做完了沒?”

兒子一臉無奈,心想他招誰惹誰了,氣沖沖地回到房間,看到貓在玩耍,於是下腳朝貓踹了一腳,“滾一邊玩去!”

男子工作不順沒地方發洩只好找妻子撒氣,妻子委屈拿兒子撒氣,兒子不爽只能找貓撒氣,一層接一層地找比自己“低”一層級的物件轉移情緒,而通常人們對外界發洩的代價和成本極高。

人們又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心生怨氣卻找不到地方發洩,而網路是一個“無名氏”群體,不需要承擔責任。

人們為了發洩情緒,紛紛把矛頭指向網路,成為隱形的“鍵盤俠”,把情緒轉移到別人身上進行人生攻擊,或直言心中各種不滿,戾氣沖天。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②觀察者偏見(observer bias)

是指觀察者個人的動機和預期導致的結果。通常,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只是自己預期的結果,並非事物本來面目。

例如,盲人摸象。三個盲人不知道大象長什麼樣子,便找來一隻大象讓他們去摸。

摸到象牙的人覺得大象長得像蘿蔔;摸到耳朵的認為大象像芭蕉扇;摸到尾巴的覺得大象像繩子。

於是三個瞎子吵了起來,各自指責對方瞎說,欺負他是個瞎子,大打出手,各個被打得鼻青臉腫。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站的高度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各自的看法就不相同。

而人的天性希望別人認同自己,不希望有人反對,而又想尋找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於不認同、反對的人便開始爭吵,惡語相向。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③手錶定律(Segals law)

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不能知道準確時間,反而製造混亂,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另一層意思是人們不能同時擁有兩條道德行為標準來約束自己,否則會使自己混亂。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有兩條行為規範,一條約束別人,一條約束自己。而通常人們喜歡用高標準、高道德要求別人,而用低標準規範自己。

當看到某個名人犯了錯、失了誤,或有花邊新聞時,便出現心理失衡(Psychological imbalance),心理不平衡,即使這些錯誤在自己身上也經常犯,對自己卻熟視無睹,而把心中的不滿發洩到別人身上,用道德去綁架他人。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④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又稱責任分散效應,當圍觀的人數增加時,任何一個旁觀者提供幫助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即使採取反應,反應的時間也延長了。

當某個人在大街上大喊需要報警幫助時,即使周圍圍滿了人,也不會有人立即做出迴應,而是互相推卸責任,因為大家心裡可能都在想別人已經報過警了,不需要自己幫助了。

同樣的,當看到有些人戾氣很重時,大家會想會有相關人士制止這種不好的言論的,聽而任之。當有些人主動制止,反而被攻擊時,更加重了別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⑤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

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有些人當看到他人可以隨意的在網上大肆發表過激的言論時,覺得好玩和刺激,於是自己也開始隨大流,在網上各種抨擊。

抨擊的越厲害,反而有更多人關注、觀看、留言。他們的“粉絲”就是他們不斷前進、偏激、戾氣重的動力之源,從而產生優越感和自豪感。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2。如何抵抗戾氣?

①學會釋放壞情緒

人的壞情緒就像垃圾一樣,一直往垃圾桶裡堆東西,垃圾遲早會溢位來。同樣,壞情緒壓多了遲早也會爆發。

要找到一種釋放壓力和壞情緒的合理的方式,比如找人傾訴,做自己喜歡的事,吃一頓大餐,k歌吶喊等。

以一種健康、理性的方式排解出去,而不是把壞情緒轉移到他人身上洩憤,影響社會安定與和諧。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②內行和外行的較量

外行抨擊、侮辱、謾罵內行該怎麼辦?

郭德綱老師說過:

內行要是和外行去辯論,那就是外行。比如我和火箭科學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

最好是煤,煤還得選精煤,水洗煤不好。要是那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他就輸了。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③注意一言一行

要記住,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對他人產生影響,不要隨便的去發表言論,更不要採取過激的行為。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家人、伴侶、朋友、同事,甚至孩子看到我們如此戾氣重的言論後,又會對他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舉一個生活中我經常遇到的例子。一位媽媽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要注意安全,可是自己卻騎個車帶孩子闖紅燈。

告訴孩子要講究衛生,自己卻隨口吐痰,上衛生間不洗手;一位爸爸告訴孩子不要抽菸喝酒,自己卻一根接一根地抽菸,一杯接一杯的喝酒。

孩子又會怎麼想?父母告訴自己不能這樣做,可是他們卻那樣做,於是他們開始偷偷摸摸地學著做。

言傳永遠不如身教,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從生活的瑣事做起,一點一滴去影響別人。

心理學:給別人評論戾氣那麼重,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五大原理

總結:

引起戾氣重的五大心理學效應:

踢貓效應;

觀察者偏見;

手錶定律;

旁觀者效應;

從眾效應。

抵抗戾氣的三個方法:

學會合理的釋放壞情緒;

內行與外行之說;

注意一言一行。

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烏合之眾》、《心理學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