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秦獻公為何將王位傳給贏渠梁?原因和康熙傳位雍正類似

故事背景:公元前362年秋,在秦魏“少梁之戰”中,秦獻公贏師隰中了魏軍射來的毒箭,生命危在旦夕,誰能肩負起強秦的擔子?

大秦帝國:秦獻公為何將王位傳給贏渠梁?原因和康熙傳位雍正類似

立嫡?還是立長?千古難題其實並不存在!

立嫡?還是立長?這是一千古難題。贏渠梁是嫡妻所生,而贏虔是長子。該立誰?

其實早在周公時就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只要明白什麼是嫡長子,就知道贏渠梁繼位其實是名正言順的。贏虔雖然是長子,但是他是庶出。贏渠梁是嫡妻所生的長子,他繼位是再合情合理不過了。只是,春秋戰國之際,誰還管什麼周公禮法,早就是“禮崩樂壞”了。所以,如果立贏虔也是無可厚非的,這就是爭議所在。

可是,為何甘龍等更支援贏虔?上大夫甘龍更支援贏虔的表現:

在黑伯已經當眾宣佈了新國君是贏渠梁後,上大夫甘龍高呼:“嬴虔將軍擁立有功,將軍萬歲!”大臣們也忙不迭跟著高呼:“嬴虔將軍萬歲!”

大秦帝國:秦獻公為何將王位傳給贏渠梁?原因和康熙傳位雍正類似

在我看來,甘龍此舉,一是試探。他想看看嬴虔到底有無反心;二是向嬴虔丟擲橄欖枝,向他表明自己是支援他的,只要他有意國君之位,自己就會擁立他。從甘龍後面的一系列表現來看,他確實是更支援嬴虔,這也是因為贏渠梁當國君,站在的是秦人的角度,而不會太顧慮秦國老士族的利益。

再有,在秦獻公離世時,嬴虔為上將軍,手握重兵,如果他要反,他其實是有能力的。你看魏國同為上將軍的龐涓有多傲嬌就知道上將軍是怎麼個地位了。朝廷上的老臣都是見風使舵的主,既然贏渠梁與嬴虔兩人,無論是誰繼位都是合理的,那麼他們也就無所謂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誰佔上風就支援誰了。所以,秦獻公立贏渠梁為太子著實是步險棋。

大秦帝國:秦獻公為何將王位傳給贏渠梁?原因和康熙傳位雍正類似

那麼,贏虔是真的無心國君之位嗎?

從秦獻公剛剛離世後,他的種種表現來看,行為上,他是支援君父的決定的。可是他的內心呢?秦獻公為何臨死前讓贏虔割指立誓,寫下血書:

若負君弟,天誅地滅?

秦獻公棋高一招,死前讓贏虔割指立誓

大秦帝國:秦獻公為何將王位傳給贏渠梁?原因和康熙傳位雍正類似

其一,這和秦獻公的早年經歷有關。秦獻公的父親是秦靈公(在位: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秦獻公是秦靈公的嫡子,理應繼位。可是秦靈公去世時秦獻公才5歲(實際上是10歲),於是國君之位被擁有兵權的叔父贏悼子(秦簡公)奪了去,秦獻公便一直流亡在外。後面又傳給秦惠公,直到秦出子時,左庶長菌改發動政變,迎立秦獻公歸國。正是這一經歷,也讓秦獻公多了一顆提防之心。

其二,秦國在秦獻公時期經過了大小戰役早已經千瘡百孔,國力衰微。秦國目下需要的不是戰爭,而是休養生息。他很瞭解自己的兩個兒子,論武功,兩子不分伯仲,甚至有可能長子贏虔反而更勝一籌。但是,論治國,顯然贏渠梁更懂得以大局為重。秦國原本就是荒涼之地,是六國都不屑的貧瘠之地。秦人窮,是共識。《大秦帝國》中也有相應的描寫,比如在開頭時,公孫痤被秦軍俘虜,公子卬代替統領大軍,在秦軍悄悄撤離時,公子卬在馬上遙望秦軍營寨,冷冷笑道:

“再等半個時辰,讓那些窮秦做一回飽死鬼!”秦國原本就窮,在經過少梁之戰後,秦國確實已經再打不起一場仗了。

所以,秦獻公選擇把國君之位交給贏渠梁,考量的不是嫡庶之分,而是秦國的未來,誰能使秦國富強起來。此外,從秦獻公臨終前交代贏渠梁的事中也可知道他早已將秦國的局勢看得透透的:

其一,不要急於復仇。二十年來,秦國已經打窮了,留給你的,是一個爛攤子。要臥薪嚐膽,富國強兵。像公父這樣老打仗,不行。其二,要善待臣下,尤其是世族元老,不要輕易觸動他們。其三,也是最要緊的一條,要兄弟同心,不得交惡。

第一條,如果是長子贏虔繼位,以贏虔的性格,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復仇。

第二條,秦獻公知道贏渠梁將來的道路必定會受到一大波人的阻攔,因為贏渠梁會更在意普通秦人的利益,但是老世族們也不是輕易可以得罪的,所以,秦獻公交代的是不要輕易觸動他們。而且他知道贏虔是和秦國老世族們站在一起的,如果老世族們的利益受到威脅,必定會攛掇贏虔,贏虔難免不會心動,所以,他提前要贏虔立誓。後來的發展也證明,秦獻公確實很有先見之明。

大秦帝國:秦獻公為何將王位傳給贏渠梁?原因和康熙傳位雍正類似

第三條,贏渠梁已經做了國君,那麼就需要安撫一下長子贏虔。兄弟二人同心同德,秦國才能走得更長遠。這三條臨終遺言中就可見秦獻公的智慧。

結語

這也讓我想到《雍正王朝》裡康熙的臨終遺言。

秦獻公和康熙,他們都自知他們在自己的那條路上走得太遠了,但是無法回頭,所以就寄希望於下一任國君,希望他們走得是和自己全然不同的一條路。

否則,秦獻公會選長子贏虔繼位,而康熙選擇的人應該是廢太子胤礽,而不會是嚴苛、剛正不阿的雍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