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釉瓷器的年代鑑別

綠釉瓷器最早在漢代出現,漢代的綠釉瓷器為鉛綠釉陶,金代扒村窯和元代磁州窯出現了綠釉釉下彩褐彩的製作,元代景德鎮燒製成了孔雀綠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種。

明代的綠釉以孔雀綠色釉為主,早期為顏色與瓜皮相似的“瓜皮綠”,永樂年間出現了淡綠色釉,但是清代康熙時期是綠釉燒製的全盛期,原有的“瓜皮綠”在清代康熙年間也是燒造最成功的。

此外清代出現了郎窯綠、鸚哥綠、松黃綠、魚子綠等多個種類,其中“郎窯綠”也叫“蘋果綠”、“蘋果青”、“綠朗窯”,它是郎窯紅的窯變產品。

綠釉瓷器的年代鑑別

綠釉簡介:

綠釉為中國古代傳統陶瓷釉色之一,它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同時又以鉛化合物為基本助熔劑在低溫狀態下燒製而成的美麗色釉品種。綠釉經歷了漢代伊始階段、唐宋發展階段和明清繁盛階段三個時期。伊始階段的綠釉器物為釉陶,綠釉所附著的載體為陶器而非瓷器。發展階段的綠釉器物既有陶器也有瓷器,是陶、瓷並存。而到了繁盛階段的綠釉器物絕大多數已經是瓷器了,這也正與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基本歷程相一致。

縱觀歷史綠釉器物是傳統的工藝技術一直在傳承著,以河南的鞏縣窯為例,在鞏縣窯作品中我們就發現了非常經典的六世紀的鞏縣窯綠釉貼塑鬼臉紋行爐,從這件六世紀鞏縣窯綠釉經典傑作可以看到當時北方綠釉高超的技術水平,不僅印紋精準奇特,而且綠釉的成色、釉質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綠釉瓷器的年代鑑別

瓷器簡介: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製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透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

中國最早的瓷器,就是青色和白色,玉的顏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又燒製出了青花瓷和彩瓷。伴隨著海上貿易的發達,瓷器遠銷海外,精美的瓷器和高超的製造技術享譽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名片從絲綢變成了瓷器,中國被稱為“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