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暑假挖了個“樹洞” 讓那些被校園欺凌的孩子傾吐心聲

他用暑假挖了個“樹洞” 讓那些被校園欺凌的孩子傾吐心聲

△亞明(化名)(前排中)與他的團隊成員。

時隔3年,亞明(化名)已經能夠很坦然地講述自己在高中階段遭受同學排擠乃至出現心理問題的過往,但當他第一次在飯桌邊把這些經歷講給爸爸媽媽的時候,媽媽捂著臉抽泣不止。

偶爾仍然會被那些夢魘驚醒,亞明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這個暑假,他和同伴一起開啟了“樹洞愛心計劃”,關注那些正在遭遇校園欺凌的孩子。

“我因為校園欺凌,有過最窒息的一段校園時光,當時我多想找一個樹洞把所有的苦都統統扔進去啊,而從欺凌走出來的我想要建立這樣的樹洞,稀釋他們的苦澀。”

創辦“樹洞愛心計劃”

亞明18歲,大一,臉上依然帶著些許稚氣,很愛笑。這個暑假,他創辦了“樹洞愛心計劃”,7月中旬,他們剛剛組織了一場線上的關於校園暴力的講座。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薛老師在講座中對於校園欺凌的定義,讓很多家長覺得驚異——當一個兒童在一段時間內反覆遭受來自於另外一個或多個兒童的消極行為,如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搶奪物品,威脅、戲弄、辱罵、奚落、嘲弄和起外號時,這個兒童就是在受欺負。也許受欺負的程度有深有淺,但無一例外,這全都是屬於欺凌的校園暴力。

一名家長表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他的印象中,校園暴力,主要指的是肢體行為,“原來,給一個孩子起外號,也屬於校園暴力。”

另一名家長則很坦率地承認,在中學階段,自己應該算是一個“壞學生”,“我很驚訝那些被欺負同學長大後的一些想法,也許,我可以作為反面角色,分析當事人的想法,一起探討,以減少這類事情發生的機率。”

200多人在群裡熱烈討論,講座的效果超出了亞明及小夥伴的預期,這讓亞明覺得,自己付出的那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亞明在大學裡選修了三個專業,暑假過得並不輕鬆,各種論文、考試接踵而來,每天的時間都要掐著指頭算了又算,樹洞計劃剛剛起步,他還必須擠出時間分配到志願者工作上來。有段時間,他累得頻繁發燒。

“文宣的收集和創作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討論組織的規劃和結構需要一次次和組員溝通辯論,透過不斷地收集素材和想法,才有了樹洞進一步的規劃;還有各類專業人員構建資源庫……”這些工作比想象中複雜,有段時間,凌晨兩點睡覺幾乎成了亞明的常態。

進入高中遭受校園欺凌

“樹洞計劃,旨在讓大家盡情傾訴,我們會以同行者的身份,做一個讓你盡情講述,保護你的秘密,和你分享煩惱的樹洞。”之所以取名“樹洞計劃”,與亞明當初的經歷不無關係。

他希望,當校園暴力受害者遭受欺凌時,能有一個私密的心理傾訴平臺和線上線下互助會小組,像樹洞一樣,傾聽排解他們的痛苦和煩惱。

說起當初那些經歷,亞明不時還會出現一些疑惑,“中學生的不喜歡,有時候可能是一些很簡單的細節。或許我也有問題吧,表現得太熱情……但我至今也不認為太熱情是一個錯誤。”如果當時有人能站出來,亞明說,或許事情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在大學,亞明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一個遭遇校園暴力的人,比如,有同學僅僅因為口音或者穿著,就會遭到同齡人的嘲笑或排擠。這也促使他最終做出決定:創辦“樹洞愛心計劃”。

亞明的高中階段,是在市內一所重點中學度過的,才入校,他就接收到了一些同學們不太友好的資訊。

一次,學校舉行宣講會,亞明拿起話筒,正要提出他的問題,左右兩側的一些同學卻開始竊竊私語,聲音大到隔了很遠也能刺中他的內心,“他怎麼這麼跳?”“喜歡出風頭唄,你看他走路就知道,獨具一格。”

宣講會結束,亞明幾乎是本能地向那些同學示好交流,可那些竊竊私語的同學,揹著書包驕傲地離開了,“哎喲,話這麼多,開始發言還沒講完呢?”

亞明也曾主動想要溝通,但班上的一個“小團體”警告他別和他們說話。“憑什麼?我們又沒有任何仇怨,你這麼做是校園暴力。”亞明據理力爭,卻被人用字典打到臉上。

對方不認為這是校園暴力,“我們只是不和你說話而已。”之後,亞明的每次“反抗”也都是無疾而終。甚至,每次小組討論的課堂,亞明都會被前後桌晾在旁邊,即使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大多數時候,同學也完全把他當透明人對待。

這個小團體的影響,幾乎讓全班都對亞明避而遠之。班上建QQ班群,唯獨沒有他進群,好不容易求來一位同學拉他進去後,卻發現大家都不說話。

亞明在群裡打招呼,群成員一下子從33人變成了29人。好些天后,亞明終於從一名同學那裡得來真相:原來,他一進群,大家就新建了一個沒有他的群。

希望父母和老師能理解

亞明也曾向老師求助,但老師告訴他:“其實,做自己是挺好的,但是,當我們身處這個社會的時候,最大的問題不是去尋找別人的問題,而是尋找自己的問題。如果你找一下自己的問題,也許,情況會有所改觀。”

終於,亞明最後的心理防線被擊潰。自那以後,每天晚自習下課後,亞明都只敢靜靜地呆在座位上,直到所有人走光,清潔工阿姨來催促時才緩緩起身。每天走在路上時,他也不敢去看其他人的目光,“看小說,不管是感動的還是悲傷的,憤怒的,我似乎都沒有任何情緒的代入了。”

上課無法專注,無法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書本上的文字,最終,亞明的成績也跌到了班上最後一名。

生活和學習上的壓抑讓他感到無比疲勞,亞明曾經在腦海中設想過自殺、離家出走,但每每念及父母,亞明又放棄了,“我都無法想象離開我之後,父母會怎麼活下去。”

在與學校的校醫溝通後,對方告訴他,他的很多症狀,都與抑鬱症相符,或許應該進行更深入的治療。

糾結許久,亞明向父親提出,想去看心理醫生,卻被父親一口回絕。在父親固有的印象中,看心理醫生,就是“精神病”,亞明或許是正處於青春期的焦慮中。

這個暑假,重新聽亞明講述當初的那些經歷,父親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我們有很多時間去工作娛樂旅遊,卻沒有時間進入孩子的內心,可能在我們大人看來的一件小事,卻足以成為傷害孩子的大事。”

重獲自信走出陰霾

“或許我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走出來。”亞明笑著攤了攤手,“但我碰到了那些陪我走出欺凌的好友,作為曾經的經歷者,我想要為那些正在遭受校園欺凌的學生做點什麼。”

轉機出現在亞明參加學校的志願者團隊,當他主動跟他們講話,他們給予了亞明最基本的尊重與最誠摯的溫暖。“他們不會嘲笑我的夢想,鼓勵我調整心態,繼續努力。”走出欺凌的陰影,可能只是一次愉快的交談,一個瞬間,亞明的心通暢明亮。

接下來的日子終於有了一點起色,每次校內外任何活動,亞明都會主動參加,遇到新的同學,他也都會嘗試著走上前,介紹自己。

“最開始,我也會不自信,但是當邁出第一步,就會感到很舒適。”亞明逐漸學會,不再刻意關注他人的目光。

這樣交友方式的增多,亞明漸漸明白,自己抑鬱的原因,是太想讓所有人喜歡他;而事實上,並非每個人都會喜歡他。“不必討好,不必強迫,砍斷班級的牢籠,善良待人,尋找自己的舒適圈就好。”現在,亞明很喜歡社交生活,大學裡短短一個學期,他認識結交了400名朋友。

亞明甚至學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那些“施暴者”:班級或者學校有時是一個封閉的監獄,孩子們不一定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因此,不包容一個特別的顏色。“而當你踏出這個禁錮你的小圈子,你會發現世界是彩虹色的。它包容永珍,也能容納獨特顏色的你。”

讓更多人關注校園欺凌

亞明希望將“樹洞愛心計劃”打造成一個品牌,讓更多的人關注校園欺凌。目前,除了線上講座和溝通,他們還開通了“樹洞來信”,鼓勵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將自己的故事講述出來,讓更多人瞭解校園欺凌的傷害。

“那些故事挺讓人悲傷的。讀了那些來信,我們想為有著校園欺凌經歷的同學提供一個安全的傾訴平臺,一個可靠的私密性聆聽平臺。”於是,“樹洞聆聽計劃”成為目前的工作重點,透過樹洞志願者,與傾訴者一對一交流,認真聆聽的同時,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

在朋友圈看到“樹洞聆聽志願者”的招募計劃,心理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小項第一時間報了名。“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校園欺凌,但是我一直關注著類似新聞,希望能夠用我的專業知識,幫助那些無助的孩子。”

現在,小項正在接受專業心理諮詢老師的培訓。聆聽平臺預計會在九月份在線上微信平臺開放,而聆聽志願者都是篩選出來的心理學專業大學生,屆時,還有專業心理諮詢師對平臺進行督導。

“在這裡,永遠有我們的關愛,我們的援助。不做冷眼對待的旁觀者,而去做現象的改變者,我們將陪伴你走出校園欺凌的陰影。”

與此同時,“樹洞愛心計劃”藝術展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辦中。藝術家們將採用文明合規的行為藝術、互動活動、畫作展、攝影展、舞臺表演等形式,幫助受到欺凌的人們獲得應得的社會關懷,引起社會更多關注。

在未來,亞明希望能搭建一個心理幫助和法律諮詢的線上平臺,透過自發對校園欺凌的研究不斷完善聯盟,組建由心理諮詢師及法律界人士組成的心理諮詢組和法律諮詢組,以及反對校園欺凌的愛心人士組成的志願者團隊,為大家搭建一個互幫互助、專業疏導、法律支援的綜合性反校園暴力平臺。

更遠的將來,“樹洞計劃”將在2019或2020學年在重慶本地學校組建反校園欺凌志願者平臺,幫助更多朋友及時解決自己的問題,遠離傷害。

“我們熱愛你性格的不同,包容你被外人所標籤的‘瑕疵’,我們能感受你心中的苦,因為我們自己也曾經歷過,並走出欺凌的陰霾。”

相關新聞>>

近日,為有效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婦聯等11部門出臺了《重慶市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簡稱《方案》),要求全市各中小學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並在校規校紀中明確對實施欺凌學生的處分規定。

《方案》要求,全市各中小學校要在每學期開學時集中開展相關教育、學期中在道德與法治等課程中專門設定教學模組,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學生欺凌防治專題教育。

透過組織學校或社群定期開展專題培訓課等方式,加強家長培訓,指導、教育家長依法落實法定監護職責,引導廣大家長增強法治意識,科學實施家庭教育,落實監護責任,切實加強對孩子的看護和管教工作,幫助家長了解防治學生欺凌知識。

學校要嚴格日常管理,要根據實際成立由校長負責,教師、少先隊大、中隊輔導員(團委書記)、教職工、社群工作者和家長代表、校外專家等人員組成的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

學校要制定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各項規章制度,主要包括:相關崗位教職工防治學生欺凌的職責、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學生欺凌的早期預警和事中處理及事後干預的具體流程、校規校紀中對實施欺凌學生的處分規定等。

對經調查認定實施欺凌的學生,學校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定學時的專門教育方案並監督實施欺凌學生按要求接受教育,同時針對欺凌事件的不同情形予以相應懲戒。

對於一般欺凌事件,給予書面道歉或紀律處分;對較為惡劣的欺凌事件可邀請公安機關參與警示教育,並對實施欺凌學生予以訓誡或紀律處分;對於嚴重欺凌事件,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專門(工讀)學校進行教育。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實習生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