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上海人又要見證歷史了?這個七月,太罕見了…

剛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的上海人

可能又要見證歷史了

7月,本該進入颱風的活躍期

但颱風意外地……消失了……

副熱帶高壓雖然暫時“封印”了颱風,但被夏季驕陽加熱的海水正蓄積著巨大的能量。一旦副熱帶高壓“封印解除”,不排除後期颱風發動機會猛烈地開動起來。

在近期多雲、陰、陣雨的切換過後,七月底八月初,申城又將加入“高溫群聊”啦。

【關注】上海人又要見證歷史了?這個七月,太罕見了…

什麼時候高溫再來?

下週前期,上海的氣溫差不多還是維持在這個水平,不過後半周又要發力了。

上海中心氣象臺預計,週日下午陣雨再來光顧,持續到下週一,氣溫在30℃出頭。下週二以後副熱帶高壓明顯增強,氣溫將再次向上爬升,下週後期預計逼近或觸及高溫線。

【關注】上海人又要見證歷史了?這個七月,太罕見了…

為什麼今年臺風“斷檔”了?

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與2020年第2號颱風“鸚鵡”分別於5月中旬和6月中旬生成、發展、消亡。

而到了本該颱風活躍的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意外地平靜起來。

7月中旬,菲律賓以東的一個颱風胚胎99w趁副高短暫北抬時集聚能量,一度被日本氣象廳升級為熱帶低壓,但最終功虧一簣沒能成為今年第3號颱風。

而最近黃海上有個“雲卷卷”,曾給山東半島沿海帶去過大風,衛星雲圖上看著也與颱風很相似。然而,這是一個冷暖空氣交匯而成的溫帶氣旋,與颱風屬於熱帶氣旋有本質不同。

【關注】上海人又要見證歷史了?這個七月,太罕見了…

那麼,為什麼今年臺風到了7月反而“熄火”了呢?

那就不能不提副熱帶高壓這個夏季天氣系統的“大boss”。

原來,颱風的生成需要溫度較高的海洋表面積聚充足能量,並由上升氣流帶來旺盛的對流活動,從而催生熱帶擾動。而在勢力龐大的天氣系統——副熱帶高壓裡,卻盛行下沉氣流。因此,被副高控制的熱帶海域很難生成颱風。

今年自入夏以來,副高持續偏強、偏南,使得颱風生成源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使其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擠壓了颱風生存空間,這是今年以來臺風生成偏少、登陸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注】上海人又要見證歷史了?這個七月,太罕見了…

7月沒有颱風有多罕見?

中央氣象臺中期預報顯示,未來一週,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無颱風生成。8月上旬中後期,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有1個颱風生成。

今天已經是7月24日,再過一週,7月就結束了。按照這份中期預報,今年7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就真的沒有颱風了。

這將再創造一項歷史記錄。因為1949年有相關氣象資料記錄以來,7月份尚未出現“空臺”現象。1954年、1957年、1985年、1998年7月臺風也少,但至少還生成了1個。

【關注】上海人又要見證歷史了?這個七月,太罕見了…

颱風個數偏少,並不意味著今年臺風威脅減少,從目前情況來看,目前西太平洋及南海海溫都較常年(27-28℃)明顯偏高,在30℃左右。一旦副熱帶高壓北抬,將十分有利颱風生成發展。不排除後期颱風集中生成或爆發的可能性。

氣象專家告訴記者,若7月出現“空臺”,也無證據顯示後續再來的颱風會“很強”或“很弱”。對上海來說,通常7、8、9月為颱風主要影響的時段,過去二十年上海平均每年約有1-2個颱風影響,過去兩年稍多,在2-3個。

本文綜合自:周到上海

微信編輯:皮小姐

上觀號作者:上海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