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聽雨中年聽雨

中年聽雨中年聽雨

年輕的時候經常會吼出一句,“抓住青春的尾巴”,接著,就是一直嘆息遺憾青春的尾巴沒能抓住,突然就發現“中年”好像也就剩短短的尾巴了。刻這枚“中年聽雨”時,十月份氣溫罕見的37度,“氣高秋不爽”的“怏怏”狀,一夜之間,溫度驟降,風雨交加,“人生短短几個秋”的其中一個“秋”,管你是願意還是不願意,終於還是來了,於是就真的有了“中年聽雨”的意境了。

每逢雨天,朋友圈便會多了許多的“詩人”“出攤”,“攤主”中年人居多,各有各的“雞湯”販賣。其實,大多數肯定是在望著窗外發呆,看著“綿綿”、聽著“淅瀝”,突然的便想發那麼一個朋友圈,都喜歡用“聽雨”,似乎嫌“看雨”俗氣,其實不然,曾經年輕的我們也是聽過孟庭葦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很是“小資”的,這句歌詞裡“雨”是有“朋友”的意思的,雨天也確實適合三五知己喝茶聊天的,當然喝酒也行。

“雨”作為“朋友”的意思源於杜甫的《秋述》:“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老杜又在感慨人生了,一直就是這樣的感覺,杜甫在我印象裡永遠是中年人模樣,牢騷滿腹、感慨萬千、憤世嫉俗,總是跟自己過不去的樣子,好像他就沒有年輕過似的。《秋述》是一篇散文,有人自以為是的搞出了兩句七言“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不對的,此時杜甫“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的落魄之際,相當於“朋友圈”發文感慨當年得意之時即使下雨天也是“高朋滿座”,現在“不得行羅”!他的這一感慨影響力巨大,於是後來就有了“舊雨”喻故人、“今雨”喻新交的典故。比如辛棄疾的“舊雨常來,今雨不來……貧賤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范成大的“人情舊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減年”,都是人到中年尾巴時的感慨啦!數千年什麼都在進步、改變,惟有人情世故沒變,還是這樣!

朋友確實跟“雨”是有相似之處的。比如,有的朋友就如同夏天的暴雨,大熱天的突然給你一陣清涼,甚是爽快。不過這種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清涼是清涼,不定就搞你“落湯雞”似的,突然太陽出來了,眾目睽睽之下,怎麼也不自在。酒桌上就經常碰到這樣的人,五分鐘之前“中介”剛剛介紹認識,馬上搞得就跟幾十年沒見面的老朋友似的,勾肩搭背、摩肩接踵,胸脯拍的砰砰響,搞得你雖然彆扭,卻也以為得一“新雨”矣。第二天如約而至,“泯然眾人矣”。猶如夏日午後陣雨,世俗的陽光掃過,痕跡都不留。

真正的老朋友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好的朋友也是“貴如油”的,此處的“油”現在解釋為“石油”。關於“春雨”,尤其是喜歡老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雨”也就是“及時雨”,“及時”的好朋友就是“知時節”、“細無聲”的“潤物”,用這四句送給你的“舊雨”再合適不過了。當然,別碰上宋公明,他的那個“及時雨”來自於不同的天空,“潤”的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物”。

話說回來,也別總是期望著別人的“天空”下著滋潤你的“雨”,尤其人到中年,幾十年的“大浪”淘“雨”,你是幾回的“浪”?又是幾回的“雨”?

滴“雨”之恩,當湧“酒”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