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字 中國人》透露了多少中國智慧?

先來看新聞——近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組織編寫、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字 中國人》,入選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評選的2022年中國好書·月榜圖書(9月)名錄。之前,該書已入選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中宣部“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好書薦讀活動9月書單。

《中國字 中國人》透露了多少中國智慧?

《中國字 中國人》透露了多少中國智慧?

和大家有點不同,我關注的不僅是這本書,還有編寫這本書的人——顏炳罡教授。有一次,顏教授參加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組織的講座,一上來就把觀眾逗樂了:“在曲阜開這樣的會,我必須來呀,而且來得非常有底氣,因為我是代表‘孃家人’來的!”可不是嘛,孔子的母親是顏氏,顏教授是顏子七十九代孫,當然能代表“孃家人”了!玩笑歸玩笑,顏教授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的努力,可謂有目共睹。而他,以及他主編的這本書,則是山東省發力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簡稱“兩創”)的一個縮影,一個典型代表。文化“兩創”,已經成了一個熱詞。文化大省山東,一方面有著無可替代、不可複製的文化資源,一方面肩負著責無旁貸、無法推脫的“兩創”責任。說句實在話,山東如果搞不好“兩創”,真有點對不起如此豐厚的文化資源。前兩天,和幾個文化人座談,說起了山東的各種“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孫子、顏子(顏回)、晏子(晏嬰)、管子(管仲)……全國有幾個省能比山東多?諸子百家如果開大會,估計一小半都是山東口音,何況開會的地方大機率還是臨淄的稷下學宮呢。

《中國字 中國人》透露了多少中國智慧?

這既是玩笑,也是事實。這麼好的資源,給了山東搞好“兩創”的底氣。底氣有了,還得有辦法、有技巧。文化,很多時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文物、館藏雖然看得見,但它們是“死”的,也不生動,沒法與人交流、互動。得讓它們活起來、動起來,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們——才會喜歡。更多的文化資源,你雖然可以看見,卻無法觸控、無法接觸、無法交流。就拿漢字來說,如果它不是連成句子、段落、篇章,你就很難體驗漢字的魅力。幼兒學漢字,只生硬地記住它的樣子,卻不懂它的意義,學習就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文化資源,必須變得可觸、可感、可交流,才能生動起來。古老的陶器、兵俑,本身是生冷的、灰暗的,甚至是無趣的,你要讓它變成故事、變成動畫,觀眾才喜歡它。《中國字 中國人》就做了這樣的嘗試,而且非常成功。我們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很偉大;然而孩子們會問:“偉大在什麼地方?”你可以努力地向孩子闡釋四大發明以及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但總有一種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的感覺,因為孩子們會用他們發散的思維,找到可以和你的論點相對抗的地方。

《中國字 中國人》透露了多少中國智慧?

其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一點既非常偉大,同時又是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無法複製的,那就是漢字——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漢字中的中國智慧。這種智慧,甚至超越了當代人的想象力。或許是因為,我們現在使用電腦、手機太多了,沒有機會認真去書寫,對熟悉的漢字習以為常,便忽略了漢字的智慧。比如“德”字,在甲骨文中,是一個人手拿耒耜耕地,種子在發芽生長。“德”的最初含義,其實是大地孕育種子發芽,讓萬物生長。“物得以生,謂之德”,在中國智慧中,“德”是與生命聯絡在一起的。比如孔子經常提到的“仁”。在郭店楚簡中,它的字形,上面是一個人的身體,下面是心。仁,就是“用心關愛生命”。這是中國智慧裡的“仁德”。那麼,禍患呢?“患”字,上面是兩個“中”,下面是“心”,表示忠於兩個物件、有二心。有了二心,禍患就不遠了。

《中國字 中國人》透露了多少中國智慧?

出了問題,如何解決呢?漢字中的智慧,是“恕”,即孔子倡導的“忠恕之道”。“恕”,分開看即“如心”,用你的心去考量他人的心思,就是要有同理心。孔子用八個字,對此做了經典闡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字裡面,有多少中國故事、中國智慧?恐怕是數不清的。這本書打開了探尋“中國字裡中國智慧”的一扇門。更可貴的是,它可觸控、可感覺、可交流。中國人的中國字,中國字裡說中國人。一言以蔽之:字裡行間,滿滿的中國智慧!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階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6冊。

壹點號高了高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