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什麼樣的人生經歷最值得銘記?是大起大落的沉浮,還是平平淡淡的從容,又或是歸隱山林的灑脫……今天,牛欄江畔的一對姐妹花也許能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家住鬥古鎮街上的馬婭薇和顧慶美,一個90後,一個80後,兩人相差五歲,是從小玩到大的姐妹。

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馬婭薇(左)、顧慶美(右)在人參果基地檢視採收情況

父親是當地一所小學的教師,母親是工人,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1992出生在雙職工家庭的馬婭薇,從小生活衣食無憂,父母最大的願望是她將來女承父業,當一名教師。2012年幼師畢業後,馬婭薇卻沒按照父母的意願接過父親的班,而是跑到迤那鎮開了一家農家樂。幾年下來,馬婭薇的的事業小有所成,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但在父母看來,年輕人還是有份“鐵飯碗”的工作才靠譜。

相較馬婭薇而言,1987年出生的顧慶美家庭條件就沒有這麼好。父母是地道的農民,顧慶美從小就吃得了苦。2006年中專畢業後,就開始在社會上打拼,做生意、開餐館……幾年的闖蕩,顧慶美也積攢了一定的積蓄。2015年,顧慶美在鬥古鎮街上開了一家藥店,每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

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馬婭薇指導村民採摘人參果

2018年,馬婭薇透過考試成了鬥古鎮上關村的一名村警。每一次走訪入戶、調解糾紛,一個個剛出鍋熱氣騰騰的洋芋、一碗碗剛煮沸香甜解渴的甜酒,村民的淳樸善良讓她為之觸動。

“當地的村民都很勤勞,但就是沒有發展思路,找不到發展方向,雖然現在衣食無憂,但離真正的致富和鄉村振興還有差距。”馬婭薇決定為村民們尋找一條出路。

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2019年,馬婭薇從一個朋友那裡瞭解到雲南省石林縣小田壩鎮村民靠種植人參果發家致富的故事。看著上關村的氣候、土壤、條件和小田壩鎮相似,馬婭微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你一天地都沒進過,怎麼種地都不曉得,你這純粹是瞎胡鬧。”當馬婭薇把要種人參果的想法告訴家裡人時,家裡人和親戚一致反對。

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當時大家都反對,我偏不信邪,我覺得年輕人就應該為自己認定的事去拼一下,最後就算失敗了也不後悔。”要強、倔強的馬婭薇找到了自己的好姐妹顧慶美。一心也想為家鄉做點事的顧慶美一直苦於沒有發展方向,這下兩人一拍即合。

2019年正月,兩人來到小田壩鎮考察,親眼看著上萬畝的人參果鋪滿田地,村民家家都是兩三層樓的小洋房,更加堅定了馬婭薇種植人參果的決心。這年4月,兩姐妹透過購買人參果苗和流轉土地,在上關村種下了100畝人參果。8月份,人參果迎來第一次採收,當兩人滿懷欣喜地運著果子前往石林縣售賣,收購商的一句話讓兩人呆若木雞。

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當時老闆跟我們說,你們這個人參果已經得病了,沒有人會收。特意叫我們趕快回來處理,不然全部都要完。”果不其然,兩人回來後,發現近50畝的人參果樹開始枯萎,部分果子掉落爛在地裡。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兩人心有餘悸。

看著這樣的情境,家裡人都認為馬婭薇該放棄了。“失敗了就要找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經此當頭一棒,兩人發現,種植還得靠技術。於是兩人再一次踏上雲南省石林縣小田壩鎮的路。兩個多月的學習,育苗、剪枝、防疫……兩人滿載而歸。2020年,在兩人的精心管理下,160畝人參果,畝產都在5000斤左右,扣除各種成本後,兩人收入達60餘萬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馬婭薇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家人的支援。2021年,馬婭薇和顧慶美繼續穩住160畝的人參果外,還帶領村民種植100畝烤煙、80畝西瓜。金秋時節,人參果、烤煙、西瓜全部大豐收。口感好、質量佳的人參果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馬婭薇、顧慶美兩人也贏得村民的支援。

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馬婭薇、顧慶美的人參果產業讓100多戶農戶收益,農戶在基地務工既解決了就業問題

掙了錢

,又學到了種植技術,拓寬了視野,發展的思路進一步轉變。

“現在很多人都懂技術、懂管理,有好幾戶農戶都打算自己種了。”馬婭薇自豪地說,村民們的思路打開了,這才是真正的發展。

今年,鬥古鎮黨政班子實地考察了上關村的人參果產業後,當即與馬婭薇、顧慶美兩人制定了明年的種植計劃,由黨委政府牽頭向村民流轉500畝土地,兩人負責種植。

貴州威寧:勤勞姐妹花種出甜蜜人“生”果

秋意漸濃,漫步在牛欄江畔的上關村,整潔的村道穿村而過,淡紫色的人參果花開滿山坡,皮薄肉厚汁濃的果實掛滿枝頭,微風吹來,淡雅的清香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一個人,只要認認真真做事,終有回報。敢闖、敢拼、敢幹、實幹的馬婭薇和顧慶美,用雙手拼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結出了甜美的人“生”果。

編審:少數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