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紀錄片《不止考古》為何能拿到9.0的評分?

昨天,嗶哩嗶哩自制紀錄片《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收官(以下簡稱《不止考古》)。不同於其他同類紀錄片,《不止考古》將敘事視角轉向了背後鮮少有圈外人關注的考古工作,新興創作手法與獨特風格讓令人望而生畏的考古日常變得平易近人,尤其是一群“新生代”90後考古隊員的出現更是拉近了“考古”與年輕觀眾的距離,讓整部片子妙趣橫生,贏得受眾好評連連,豆瓣收穫了9。0分。

B站紀錄片《不止考古》為何能拿到9.0的評分?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自開挖以來就受到廣泛關注,三星堆相關的影視作品扎堆湧現,然而同質化問題也伴隨著大量的同題材作品一起出現,受眾開始審美疲勞。那麼《不止考古》是如何創新自我在三星堆影視市場中闖出一片新天地的?在《不止考古》中,同樣以馳名中外的三星堆考古遺址為背景,無論是考古版“他的眼睛就是尺”的冉宏林所長還是實驗考古的川大“最年輕考古教授”黎海超,甚至是三星堆“網紅火鍋”背後的修陶大佬曾卷炳曾大爺,他們的工作日常都被記錄到熒屏中,為這部紀錄片注入了人文色彩,讓從未接觸過考古的觀眾眼前一亮。

B站紀錄片《不止考古》為何能拿到9.0的評分?

更讓觀眾喜歡的是片中的一群90後考古隊員。三星堆考古遺址上佇立著一幢幢鋼架玻璃工作艙,考古人們需要在這些艙內完成文物發掘、取樣等高強度的工作。為了保證文物不會被汙染,所有下到探坑內的人都要穿上整套防護服全副武裝,長時間保持俯臥的姿勢與三星堆土壤之下的器物完成“親密接觸”。特有的工作方式亦給考古工作人員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帶傷上陣的90後女孩何曉歌自創了“圓規起立”的方式堅守一線。日復一日的工作中,90後考古“新生代”用新時代青年特有的創意與活力為考古日常重新上色。有人將尋找蜀王的野心寫在背後,有人則畫上一隻小狗陪伴自己每日的發掘工作,沒有刻意的雕琢和過多的描述,直白坦率地把文圖書寫在防護服上,繪就了考古艙內一幅奇思妙想的夢想藍圖。

B站紀錄片《不止考古》為何能拿到9.0的評分?

在工作艙外的田野之上,剛從探坑內上來的王瑞眼裡滿載星光地向攝影小哥科普文物,就算突如其來的暴雨造成辛苦開拓的三個坑坍塌了也能從容笑對。《不止考古》的鏡頭拍攝下的不僅是文物出土的背後,更是90後考古人毅然遠離城市喧囂來到田野之上盡心追求理想的真實記錄。當90後考古人這些可愛與堅守的一幕幕被拉到熒屏之上,大眾看到他們的青春與熱愛灑滿了整片三星堆大地。

B站紀錄片《不止考古》為何能拿到9.0的評分?

考古不是一代人或者幾代人就能完成的。以三星堆考古遺址為例,現在的研究發現仍只是冰山一角。這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主力棒已經開始交接。《不止考古》讓觀眾重新整理了對90後群體與考古工作的刻板認知,掌握更多自然科學知識,熟練運用高科技裝置,接觸最前沿考古學理論方法的90後考古人足矣擔起這份責任,他們,未來可期。

B站紀錄片《不止考古》為何能拿到9.0的評分?

有意思的是,該片在旁白上也延續了此前嗶哩嗶哩紀錄片一路來的詼諧風格,同時其特有的彈幕文化和活躍的社群氛圍也讓科普變得更加生動好玩。無論是從未有過的拍攝視角還是獨具平臺風格的歡樂旁白,這些新穎的創作手法顯然都更加符合年輕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