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見路不走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是豆豆的作品《天幕紅塵》中葉子農說的一句話。

《天幕紅塵》是作家豆豆的一部作品。是豆豆的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其他兩部作品是《背叛》和《遙遠的救世主》。

1991年8月24日,中國商人羅家明在莫斯科自己辦公室開槍自殺。此時的政治局勢是蘇聯解體,而羅家明和蘇聯高官共同投資油井的專案,也因此成為泡影,導致羅家明欠下了105萬美元的鉅額債務,感覺前途一片漆黑,開槍自殺,引出了主人公葉子農的那句話四字真言——“見路不走”。

四年前,葉子農找到在北京開公司的羅家明,想讓羅家明給自己的專案投資

5萬,一年的時間,到期返還羅家明50萬。葉子農用500元買羅家明5分鐘時間。羅家明以為是騙子,5分鐘後給了葉子農2000元,去賺最會賺錢的溫州人的錢。半個月後,葉子農從溫州做生意賺了8000元后來找羅家明。於是羅家明就給了葉子農5萬。一年以後,葉子農找羅家明,並帶來說好的50萬。羅家明看出了葉子農的確不簡單,想邀請他一起到美國發展。葉子農拒絕,說自己已經賺夠了去德國柏林的錢。

羅家明也拒絕了葉子農的

50萬,讓葉子農送他一句比50萬還要值錢的話。於是,葉子農說出了四個字——見路不走。羅家明沒有理解“見路不走”到底是什麼意思,錯用了“見路不走”。葉子農對羅家明的妻子林雪紅說出了這樣的話,

見路不走是提醒他,甭琢磨什麼高人、高招兒,是讓他做老實人、辦老實事的,是讓他實事求是的,可他還是奔高人高招兒去了,這一奔可就瞎了。

也可以這麼說,羅家明的能力和見識不足以撐起他所承攬的專案,必食惡果。

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經驗、教條,要走因果、走條件的可能。見路不走就是讓你解放思想,不要怕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很多人一看到跟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不正常了,心裡不踏實。也不要怕跟別人一樣,因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別人一樣顯不出自己高了。見路不走是解決實事求是的可操作性問題,實事求是的態度、觀念、思想,是一切正確認識和決策基礎。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書中主人公葉子農,研究了

22年馬克思主義,初中的時候為了讀原著,自學了英語和德語,後來上過政法大學,考取過佛學院。他的一個國家安全部門的朋友張志誠曾經對他提出疑問:研究馬克思主義為什麼還要學佛學?葉子農是這樣回答的:感覺困在“境”裡出不來,想找個解。

後來才明白,佛家

“講無所住,講因果律,講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葉子農說的是“見路不走,即見因果”。上佛學院讓葉子農從“境裡”走了出來,“悟”出來了。

羅家明的妻子林雪紅需要處理自己丈夫的身後事。她透過華商會,然後聯絡四位債權人,到柏林找到了葉子農(葉子農事先不知情)。葉子農按常理不用糾纏這件事情,但是處於道義考慮,直接拿出瞭解決

105萬債務危機的方案,就是在布達佩斯建設工廠,利用這個跳板,進行勞務輸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應該是51天),化解了這次債務危機。

透過這次債務危機的化解,葉子農認識了幾個債權人:戴夢巖、慕容久、布蘭迪。三個債權人都非常欣賞葉子農這個人,因此,便引發了三個迥然不同的故事:戴夢巖和葉子農之間的不是愛情的愛情故事;由布蘭迪,後來是奧布萊恩,引發的一場涉及

“民主”的政治陰謀,葉子農因此被暗殺;慕容久(和後來的方迪)從葉子農的“見路不走”中尋找自己麵館的未來出路。

戴夢巖和葉子農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走到一起,不可能,也正好違背了

“見路不走”的真諦。故在這場愛情故事中,葉子農始終沒有什麼行動,而戴夢巖的愛是轟轟烈烈的。她敢愛敢恨,而葉子農開始就知道沒有結果。戴夢巖要找的是一個能夠託付終身的人,但是很明顯的問題是:她要的葉子農給不了她,甚至連“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沒有辦法,戴夢巖這個“愛情的傻瓜”已經深深地被葉子農這個邋遢男人的“深度”折服。戴夢巖想盡一切辦法,要給他們兩個“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個“相交”可能。也算是痴人說夢吧,《遙遠的救世主》中說的,這是天道,是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轉移,也是本書說到的,戴夢巖屬於“見路非路,見路就走”,不尋求實際,不尋求條件。到最後,戴夢巖才終於明白,對她和對葉子農來說,愛是放手,不是擁有。

書中還有一個人物叫方迪,她是大學研究生,透過慕容久認識了葉子農,也只是見過一次面。到最後才知道,原來對葉子農愛的最深的竟然是隻見過一次面的方迪。最後方迪在自己的墓碑前是這麼說的,

“我們只見過一面,我沒有資格對你做什麼,可你知道女人還特愛把自己當回事,好在你也不在意這些,那就這樣了。我不是個迷信的人,可心裡的牽掛總得有個寄託吧,我就是放心不下你老在外面飄蕩,總有個颳風下雨的時候吧,你要是不嫌棄呢,碰到颳風下雨就進來躲躲,累了就來歇歇腳,我把心放在這兒了,你什麼時候來我都陪你。”

“臭小子,愛死你了,受不了你,真得受不了你……”

從布蘭迪開始,到奧布萊恩策劃的這場

“政治陰謀”,完全地把葉子農推到了風口浪尖。當NRG世界民主聯盟拜訪葉子農開始,葉子農就明白了這是一場“政治陰謀”,用他的“見路不走”,把當時的各種條件綜合到一起,很快分析出來這件事情的可能結果。葉子農這樣說。

事實上,很多事物並不是以簡單的對錯就可以判斷的,是屬於條件的可能與否。任何事物,從成因到結果都是有規律的,什麼條件產生什麼結果,什麼結果需要什麼條件,這是科學。遵循因果律,走條件的可能。

“‘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的意思通俗點說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的如來當真相講,往大里說就是了悟得道的意思。

書中另外一個債權人慕容久,在美國經營著一家祖傳的麵館,但是經營地也不溫不火。自從認識葉子農後,就想從葉子農這裡得到些

“靈感”,想徹底弄明白“見路不走”真正含義,來拯救自己的家族的麵館生意。但是真正領會了“見路不走”的精髓的還是和老九一起合作的大學研究生方迪。《天幕紅塵》中除了葉子農,也只有方迪真正理解了葉子農的“見路不走”。

見路不走是不唯經驗、教條,不是排除經驗、教條,不唯就已經包含了學習、借鑑。任何一個成功的經驗起初都不叫路的,走的人多了才叫路。見路不走是更接近科學的思維,不表示路就沒有用了,對於不能理解見路不走的人,見路就走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至於能走到哪裡就得靠碰運氣了。大家都是人,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事實不是這樣的,別人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都是人”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只有我具備了別人能做到的全部條件,我才可能做到,而事實上我很難悉數複製別人的條件,只有根據我的條件去做我能做到的,才是不脫離實際的。

見路不走不是讓你非跟別人一樣或不一樣,是讓你以結果對條件的需要去取捨。不唯經驗教條,不是否定,經驗教條也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你的預期果對條件有什麼要求,你就去準備這些條件,不要在意這些條件是新的還是舊的,也不在意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見路不走。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方迪把經營麵館作為了她的畢業答辯論文,把

“見路不走”的精髓深深植入了她的畢業論文答辯中,植入了她的麵館開業和經營。

見路不走,不唯經驗,不唯教條,唯條件論。根據我現有的條件,做我能做到的。

“見路不走”比《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天道”理論,層次更高,內容更深,但更好理解,更接地氣。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