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三三四 偷渡陰平

鄧艾進兵到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挑選精銳部隊,想要與諸葛緒一起南下,經江油(今四川綿陽市平武縣南壩鎮)直奔成都。

諸葛緒因為原來接受的命令是阻截姜維,向西進擊超出了詔令,就率軍奔向白水(今四川廣元市青川縣營盤鄉五里埡),與鍾會會合。

鍾會想要專擅軍權,就向朝廷打小報告,誣陷諸葛緒畏懼敵兵,不敢前進,抓了諸葛緒,用囚車押送回京。

鍾會由此掌握了全部軍權。

姜維捨棄陰平,退保劍閣,與張翼、董厥、廖化等據關堅守。

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蜀軍屢次進攻,不能取勝。

鍾會前有劍閣雄關,寸步難進,後有黃金、樂城、漢城三地要隘,東溯漢水,芒刺在背。

如果兩軍長久對峙,還真有可能出現姜維預料中的局勢:“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到時退兵,蜀國諸城並出,前後夾擊,魏軍後果不堪設想。

史說三國:三三四 偷渡陰平

鍾會於是給姜維寫了一封信,勸他歸降。

書信說:“公侯你文武全才,超世謀略,功揚巴蜀,聲播華夏,遠近無不推崇。每每思念以往,我們同朝共沐大魏教化,吳季札、鄭子產的友誼,可用來譬喻我們之間的關係。”

姜維置之不理,信都懶得回,只是佈置各軍守住險要。

劍閣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要進成都,必攻劍閣。

鍾會屢攻不下,陷入前狼後虎、進退維谷的僵局,眾人都擔心會前功盡棄。

魏軍深入,運糧線路拉得很長,既艱難又危險,軍糧難以為繼,軍心開始動搖。

鍾會無計可施,就想領兵撤回。

史說三國:三三四 偷渡陰平

關鍵時刻,鄧艾上書,進獻“偷渡陰平”的奇策。

他說:“敵兵已經受到摧折,應乘勝進軍。如果從陰平出發,由小路經過漢朝的德陽亭(今四川劍閣西北)奔赴涪縣,從劍閣之西一百里處進軍,距離成都只有三百餘里,在這裡出奇兵衝擊其腹心之地,那麼劍閣的守軍必然往回奔赴涪縣,鍾會就可以兩車並行著向前推進。如果劍閣的守軍不往回撤,那麼接應涪縣的兵力就會很少了。兵法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如今進攻其空虛之地,一定能打敗敵人。”

鍾會認為此計可行,命令鄧艾執行。

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

鍾會也派部將田章等跟進。

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開鑿山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

山高谷深,非常艱險,運來的糧食也將吃盡,多次陷入困境。

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進退不得。

鄧艾身先士卒,用氈毯裹住自己,翻轉著滾下山去,將士們也都攀緣著樹木崖壁,魚貫而進。

鄧艾軍出其不意,直抵江油。

史說三國:三三四 偷渡陰平

江油據石門,臨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懸崖,是與劍閣齊名的天險。

蜀國守將馬邈探知魏軍來襲,派出三千民兵北進,伏擊魏軍。

這三千民兵走出江油百餘里,還沒到達指定的伏擊點,猝然遭遇田章率領的魏軍。

民兵面對正規大軍,雖說魏軍遠道而來,已是十分疲憊,但結果不出意外,三千蜀國民兵盡數被殲。

馬邈基本只剩一個光桿司令,空有天險,也無力守住,只好投降。

鄧艾率軍,乘勝進攻涪城。

蜀朝廷得知訊息,急忙命令列都護衛將軍諸葛瞻督率諸軍,抵禦鄧艾。

史說三國:三三四 偷渡陰平

南中督霍弋聽說魏軍偷渡陰平,上書劉禪,請求出兵北上,協助成都防禦。

霍弋,字紹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將軍霍峻之子。

霍峻任梓潼太守三年後去世,靈柩運回成都安葬。

劉備對霍峻之死非常痛惜,率領群僚親自參加了霍峻葬禮,並留宿霍峻墓上,養其子霍弋於府上。

劉備稱帝后,立劉禪為太子,任命霍弋為太子舍人。

劉禪即位後,任用霍弋為謁者,伴隨左右,掌管傳達等事務。

諸葛亮駐守漢中,準備北伐事宜時,徵召霍弋到丞相府,擔任記室,把他與自己的養子諸葛喬(諸葛亮兄長諸葛瑾之子)一道安排到軍營,與士兵們同甘共苦,著意鍛鍊。

諸葛亮病逝後,霍弋擔任黃門侍郎。

蜀延熙元年(238年),劉禪立劉璿為太子,任命霍弋為中庶子,成為太子的近侍。

劉璿喜愛騎馬射箭,出入沒有節制,不講規矩,霍弋引經據典,盡心規諫,甚為得體。

後來,霍弋擔任庲降屯副貳都督閻宇的參軍,又轉任護軍,兼任永昌太守,率軍清剿永昌郡一些不願臣服的少數民族,斬殺他們的頭領,攻破村寨,使之歸於安寧。

霍弋因功升任監軍翊軍將軍,兼任建寧太守,統管南郡政事。

後來,霍弋進封安南將軍,對南中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制定法律,施行教化,獎懲分明,整個南中地區社會穩定,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劉禪對形勢估計不足,大意輕敵,在收到霍弋請求帶領援軍北上的請求後,認為成都防禦堅固,而諸葛瞻兵力超過鄧艾,完全可以擊敗來犯魏軍,於是沒有批准霍弋的請求,只讓遠在永安的閻宇率兩萬兵馬回援。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知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