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了,該怎麼勸導他呢?

有位網友說:我身邊的一個朋友,30來歲還沒錢買房。帶著老婆、孩子跟父母住在一起。平時生活矛盾就多。兒子也上初中了,還跟著爺爺、奶奶睡一間房。老婆與兒子也時常埋怨這種不如意的生活。

本來朋友就過得鬱悶,回家還經常要處理婆媳矛盾,做夾心板。兒子讀書成績也不好,班主任一直微信上給朋友發訊息,督促朋友要管教孩子。

朋友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了,該怎麼勸導他呢?

這次朋友公司裁員。失業這件事,就好像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他。他晚上找我出來喝酒,一大男人痛哭流涕,說自己活不下去了。

我也勸了他,說可以借2萬塊錢給他應應急。還跟他說了我哥哥從一窮光蛋,翻身成了裝修公司老闆的事。可是我看朋友好像都聽不進去。

我挺怕朋友真的想不開,該怎麼勸勸他呢?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快樂,即使是想要自殺的人也是如此。

只不過正常人認為應該透過努力,增加收入;透過開朗的性格,與家人更好的相處。而有自殺想法的人,則是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或面對的事件,所以他想要透過自殺去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

朋友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了,該怎麼勸導他呢?

有自殺想法的人,分為兩種情況:

1. 覺得自己無法達到理想的目標

,徹底否定自己的價值,找不到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就像問題中所說的:“到了而立之年,看到得都是自己的失敗與負擔。自己的收入單薄,想到壓在身上的房貸、卡債、老父親的贍養等問題,就覺得很難面對,活得壓抑”。

2. 身患重病。

重度抑鬱症;或其他重大疾病,會產生大額治療費;會讓人感到太多痛苦,想要解脫等。曾有媒體報道:在湖北京山縣農村,有“自殺洞”。生了重病的留守老人,為了不拖累子女,選擇在自殺洞了結自己。

第二種情況會比第一種情況更復雜,也更有自殺干預的難度。但如果第二類人群身邊,有真心願意照顧他的親人在側陪伴,照顧,則可以降低自殺率。

第一類人群,可以進行心理干預。因為會造成他們自殺傾向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對於人生價值的定義。

就以文中的例子來分析,文中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出息,無法負擔生活中的各類支出,壓力太大。

朋友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了,該怎麼勸導他呢?

若想對此類人做心理疏導,可以嘗試以下三個步驟:

自殺想法疏導第一步:部分認同他的想法。

這在勸說有自殺傾向人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普通人聽到你要自殺,常常會第一時間阻止你,否定你的所有想法。

這樣的善意可以理解。但如果你想要與對方交流,你對他的全盤否定,會讓他關上心門。這也是為什麼你的勸說,很難打動他的原因。

如果你一開始能夠部分認同他所說的話,那麼他會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與接納,這會讓他願意跟你傾吐更多內心的聲音。

例如:認同朋友說得,現在自己過得很辛苦。而不是跟朋友說:你現在那不算辛苦。想我哥哥當年,那比你苦多了。。。

朋友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了,該怎麼勸導他呢?

自殺想法疏導第二步:重新定義自我價值

案例中的主人公,認為自己是30多歲的男人,理所應當要頂天立地撐起家庭,承擔家中所有壓力。

在這樣的自我價值定義下,案主會時常對自己的表現感到不滿意。這種不滿意會日積月累,直到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

所以我們可以問問案主: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感到自己有價值?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你會怎麼樣?

也就是說,我們要將案主的注意力從“自我否定”轉移到“自我認同”上。一旦注意力發生了轉移,案主內心的限制性信念也會隨之發生鬆動。

朋友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了,該怎麼勸導他呢?

自殺想法疏導第三步:將自殺動機轉化為生活動力

案主想要自殺,是由於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能夠具備更強的生活能力,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

對於個體而言,想要自殺的背後有著很強的情緒和動力。如果能夠將這股力量從“求死”轉化為“求生”,那麼對個體而言,將會帶來很多變化。

我們在勸導有自殺想法的人時,也可以應用這一技巧。

例如可以詢問對方:你現在做了些什麼,能讓自己距離目標更近一些呢?如果想要更多的接近目標實現,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應該發生一些什麼樣的改變?

朋友的自殺傾向越來越嚴重了,該怎麼勸導他呢?

透過以上三步,從理解、個人非合理信念的改變與動力轉化引導,來勸說自殺傾向的人。

你可以幫助他們看到以往自己疏漏的方向與自我閃光點,這能夠幫助他們更理性地看待目前所遇到的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