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馨”故事:安裝充電車棚不能犧牲居民安全 虹口警方“三所聯動”找到化解矛盾最大公約數

老舊小區安裝電動腳踏車充電車棚,本是解決消防隱患、各方皆大歡喜之事,沒想到卻遭遇二樓居民竭力反對,導致車棚反覆拆裝,由此還產生了額外費用。

“虹馨”故事:安裝充電車棚不能犧牲居民安全 虹口警方“三所聯動”找到化解矛盾最大公約數

圖說:北外灘新舫小區的電動腳踏車戶外充電車棚。警方供圖

為解決這鄰里和經濟的雙重糾紛,虹口警方透過“三所聯動”機制找到了情、理、法的最大公約數。

2022年8月,北外灘新舫小區的電動腳踏車戶外充電車棚工程正式上線。新舫小區是建成於上世紀90年代的中層老舊小區,僅1幢6層小樓,內住居民20戶,電動腳踏車是大多數居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因為沒有室外充電設施,以往居民們不是把笨重的電池提進樓充電,就是選擇飛線充電,既不方便,也帶來了火災隱患。

對於安裝充電車棚,居民們意願很強烈。在業委會努力下,有一家公司願意免費為小區安裝充電車棚。但小區公共區域只有樓前不足5米寬的1條通道,車棚選址是個難點。經過公司實地勘察和業委會協商,最終決定將安裝位置設在緊挨著居民樓的通道處。

這個選址卻讓住在2樓的鄧先生跳了起來。“怎麼可以就裝在我家窗下?來個賊踩著車棚就能翻進我家,況且我又不要充電,我不同意!”鄧先生的反對不僅表現在言語上,還數次阻撓安裝人員施工。這也讓想裝車棚的居民惱怒不已,雙方多次對峙,甚至要拳腳相加。

眼看矛盾要激化升級,北外灘派出所的社群民警周永承介入開展工作。在他看來,充電車棚是剛需,但鄧先生家的安全顧慮也不無道理,要徹底解決這類鄰里糾紛,不僅要講法律也要講情理。周永承建議引入“三所聯動”機制調解雙方矛盾。

11月初,在北外灘派出所牽頭下,鄧先生、小區業委齊聚於所內的“虹馨”三所聯動糾紛調解室。在民警、調解員、律師三位中間人見證下,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地闡述了自己的訴求。

聽完各方想法,律師援引民法典、消防法規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其中的關鍵條款展開解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業主大會的提議經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後即有效,並且業主大會的表決結果受法律保護,若因個人意見加以干涉,別的居民可以向法院申請排除妨礙。安裝車棚新舫小區有95%的居民同意,鄧先生的異議並不受法律支援。

法律關係捋清了,但鄧先生家的安全也不應被犧牲,社群民警周永承在調解會上提出建議,聯絡消防部門由專業人員重新評估選址。在消防部門的指導下,充電車棚的選址很快有了“B方案”,新位置不僅滿足居民充電需求,也遠離鄧先生家的窗戶。

但“B方案”也導致了一個新問題——公司只提供一次性免費安裝,重複拆裝的額外費用該由誰來承擔?有了前期的調解經驗,在“三所聯動”機制幫助下,業主們很快達成了平攤安裝費用的協議,鄧先生也積極地參與其中。

近日,新舫小區居民終於擁有了自己社群的充電車棚,不僅居民們滿意,緊張的鄰里關係也恢復了和諧。

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峰 通訊員 崔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