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你被大眾點評騙過多少次?

你被大眾點評騙過多少次?

開啟微博,搜尋大眾點評,就會發現有不少使用者都被大眾點評上的店鋪評論騙過。他們被好評吸引,慕名去打卡,到店了之後卻發現體驗糟糕。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這看起來好像是個機率問題。實際上卻是刷評成風的體現。

某博主就曾有一次這樣的經歷:

他瀏覽大眾點評的時候,發現有一家店極具存在感,無論如何搜尋,首屏都是它。而且這家店還入選了大眾點評的必選榜。

博主心想這家店的口碑一定不錯,於是到了某家分店嚐鮮,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

他進門許久,服務員都沒有來招呼。沒有碗筷,沒有水,他就這樣坐了15分鐘。當博主忍不住催促的時候,一個服務員竟然小聲抱怨道:“我這一天受的氣也是夠多的。”

上菜之後,博主更是大失所望:酥肉又黑又硬,腦花表面有黑紋,冰粉也難以入口。

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的博主,簡直百思不得其解:這家店這麼糟糕,是怎麼入選必選榜的?

在觀察了一番之後,他發現了貓膩。

該門店在僅有10條評論的情況下,就成了當地美食熱門榜第一。目前,它的44條評論裡,有19條評論來自只發過一條評論的使用者。

更匪夷所思的是,一位使用者還玩起了一人分飾兩角的遊戲:

9月3日時,他是來店消費的顧客,奉上了圖文並茂的好評;9月7日時,他又搖身一變成了老闆,說道:“我們已經試營業啦。期間菜品88折優惠。”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此情此景,大有陰兵過境的味道。

事實上,刷評這種現象已經不是秘密。

一家健身房的評論區裡,兩位使用者發了一模一樣的照片: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甚至有兩個人發了一模一樣的文字點評: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簡直生怕別人看不出來他們是水軍。

那這些評價又是從哪裡來的?

原來它早已經形成一條規模龐大的產業鏈。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三個群體的共謀

根據自媒體“深燃”的調查,刷評形成了由商家、第三方刷單公司和大V三方共同參與的產業鏈。

商家如果想刷評,可以透過淘寶等方式找到第三方公司,提出刷評需求。

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刷評方案,分為有點評、收藏、探店的整包方案,和提供單項操作的半包服務。而且第三方公司還會給商家提供評論使用者等級的選擇,按照層級來收費。

這樣的方案看起來周到又貼心,也難怪不少商家會心動。

而第三方公司在接到訂單之後,就會把需求傳達給刷單群的大V們。需求裡,會把時間、地點、價位、要求寫得清清楚楚。

其中,普通的“收藏+評論”會有幾十元不等的報酬,而“探店”的報酬則高一點,會多達幾百元。

動動手指就能夠賺到幾十元。探店不僅能免費吃飯,還能掙更多。刷評簡直是一份美差。

於是乎,這份工作吸引了大量的大V參與。第三方公司聲稱自己手底下有50個500人群,也就是有將近25000個大V在每日瘋狂刷評。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除了刷好評之外,大眾點評的差評也可以被人為控制。

知乎使用者“六一”就爆料道,在商家被人差評的時候,商家會找大V使用者們幫忙反擊差評、舉報差評,因為差評被舉報得多了就會被刪除。

黑心的商家,甚至會組織大V去給同行刷差評,為的就是打壓對手,好讓自己的排名更靠前。

那如果是消費者給差評,商家會如何應對呢?

假如消費者在吃飯的時候當場給差評,而且被服務員看到的話,該名消費者有可能會被贈予免單。商家這樣做,為的就是勸誡消費者刪除差評。這個操作,是不是跟某些淘寶店家如出一轍?

總而言之,無論如何,商家都有控制評論的方法。消費後的點評,本來是消費者用於監督商品服務,並給他人提供參考借鑑的途徑,如今已經變得不再真實可靠。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我們正在為“刷評”買單

商家明明可以好好經營,把口碑做起來,自然不愁沒有客流量,為什麼非得刷評?

這其實是由平臺性質和機制決定的。

大部分普通使用者其實都很“懶”,很少會自發自覺去評論。那一個普通使用者,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去大眾點評評論?

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覺得這家店特別讓人滿意,所以想給個好評。又或者是覺得這家店特別坑,氣得打了個差評。

如此一來,大眾點評上的評論就會顯得特別極端。商家為了讓評價變得更“合理”,就會想到刷評的方法。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而且,大眾點評的評論與商家利益牽涉非常大。它會根據口味、環境和服務等評級展示商家的分數,在首頁選擇性地曝光商家。

基於大眾點評的月活躍使用者數超過2。 5億這一事實,大眾點評對於商家客流量的影響無疑是十分關鍵的。

而且當其他商家都試圖在用刷評的方式吸引客流的時候,不刷評的商家反而成了落後的那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就此發生。於是乎,無論商家是大是小,都只能被迫走上刷評的道路。

但是無論如何,這都不是商家刷評的理由。它們這樣做,最終損害的是我們每一個消費者的權益。

我們都正在為這樣的行為買單。

筆者就曾經錯信過大眾點評——前幾個月,我在大眾點評看上了一家日式拉麵店。

它的評論區清一色好評,不乏“湯底很濃郁”、“炸雞酥脆”等溢美之詞。霎時間我對這家店鋪充滿好感。

2.5億人都在用的大眾點評,是“舌頭騙子”

圖文無關

然而當我到了現場,卻發現自己被騙了:拉麵糊成一團,還帶有一股說不出的怪味。我切實地感受到了被評論欺騙有多麼難受。

這好在只是一家餐廳,顧客覺得不好吃,下次不再去就是了。那如果刷評的是一家診所呢?我們會不會遇到無良醫生?會不會在上手術檯的那一刻才發現被騙了?會不會有性命之憂?

當我們成為待收割的韭菜的時候,鐮刀只恨不得自己能被磨得更鋒利。

作者: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