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無腿男孩“跑”起來了!背後是杭州這個團隊

01:01

浙江新聞客戶端 之江潮

近日,一條特效影片在網上挺火:一個無腿男孩,藉助特效“站”起來,在草坪上奔跑、在籃球場馳騁的故事。

而這,正是杭州一個愛心團隊耗時9個月,幫助這名殘障男孩完成的“奔跑夢”。

9個月,無腿男孩“跑”起來了!背後是杭州這個團隊

“我好想知道自己跑起來是什麼樣子”

故事,起源於安徽人少軒的一條私信。

7歲那年的一場車禍,讓少軒永遠失去了雙腿。被送到醫院時,他的神志依然清醒,兩條腿骨就擺在他的面前。

少軒把自己的人生分成兩個階段:“03年前,我像一隻幼獸,奔跑在天地間,歡脫且自由。03年後的我有了牢籠,鎖住了我的身體,也鎖住了我的思想。”上高中時,看到同學們相約去打籃球,他只能在教室裡面帶著羨慕的眼光,幻想自己在籃球場上的身影。

今年3月份,少軒在B站上看到了UP主“影視颶風”的特效影片。“我好想知道自己跑起來是什麼樣子。”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影視颶風”發去一條私信,希望能透過特效影片看到自己奔跑的樣子。

9個月,無腿男孩“跑”起來了!背後是杭州這個團隊

這條私信,透過網路從合肥傳到杭州。

“影視颶風”團隊位於杭州餘杭,團隊負責人Tim則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

平時,團隊會做數碼測評、特效影片等等,粉絲數不少,後臺每天會收到很多私信。

但在成百上千的訊息裡,這條特殊資訊,還是很快引起了Tim的注意。

利用特效,讓無腿男孩重新奔跑這個想法,深深打動了他, “不只是為了實現他的願望,也想找到我們自己前進的方向。”

於是,他聯絡了少軒,坐上了前往合肥的車。

一場雙向奔赴,就這樣開始了。

“特效不僅是冰冷的技術,還可以很有人情味”

少軒原以為自己的私信不會得到迴應,或者最多是AI換臉。

沒想到,威亞測試、實景拍攝、後期特效……在“影視颶風”團隊的幫助下,少軒開啟了一段獨屬於他的圓夢之旅。

製片晴晴從頭到尾參與其中。用團隊成員的話來說,這個專案“從穿羽絨服做到穿短袖,再做到穿羽絨服”。

專案細化分解,方案反覆最佳化,光稿子就改了20遍。特效組還找了很多行業大佬,幫助理清方案。

9個月,無腿男孩“跑”起來了!背後是杭州這個團隊

準備充分後,團隊包車把少軒接來杭州,這也是25歲的少軒第一次獨自出遠門。他說,感覺空氣都是新鮮的。

為了圓夢,他前後來了杭州三次。拍攝難度很大。

走路和奔跑,對大多數人來說稀鬆平常。但對常年依靠輪椅的少軒來說,是那麼陌生和遙遠。

跑步時甩動手臂是人的本能,但僅僅一段向前甩手臂的動作,少軒NG了三十幾次。

Tim和團隊成員則在旁邊,耐心示範,陪少軒找回奔跑的感覺。

那是7月的杭州。籃球場上,沒有遮陰處,團隊成員都揣著藿香正氣水,開機第一天,氣溫30多度。

一個幾秒鐘的鏡頭,反覆拍了30多遍,只為捕捉最好的狀態。

他們還轉場去了安吉。

在安吉的草坪上,看到兩臺大吊機時,少軒說自己懵了,沒想到這麼大陣仗。

拍攝完成後,花在特效上的時間也比預期的要久。

1分半鐘的影片,逐幀修改,由於人眼對人體的運動非常熟悉,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間運動的差別哪怕是零點幾毫秒,都會發現不夠逼真。

精益求精的Tim,對成片提了很多意見,覺得還有不少可以完善的地方。

不過“男主角”少軒倒是很滿意。他設想過很多次,影片成片裡自己的模樣,想看見自己打籃球的樣子。

從夏天等到了冬天,看到影片那一刻,少軒百感交集。

9個月,無腿男孩“跑”起來了!背後是杭州這個團隊

這條1分半鐘的成片,前後動用40多人。要知道,目前“影視颶風”整個團隊也就百來號人。

Tim給我們粗算了一筆賬,“跑步”專案不算人力,就投入了數十萬。

投入這麼多人力物力,值得嗎?我們問。

他很肯定地回答,值得。

在Tim看來,一方面,他們幫助少軒實現了奔跑的願望,另一方面,這個專案也讓團隊找到了做特效的價值。“特效不僅是冰冷的技術,還可以變得很有人情味。”

9個月,無腿男孩“跑”起來了!背後是杭州這個團隊

“似乎整個世界都在奔向你”

雖然製作過程充滿挑戰,但團隊同樣收穫了很多感動。

就像Tim所說:“當我們鐵了心想做成這個片子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奔向你。”

為了讓影片的呈現更完美,團隊去聯絡伴奏帶的授權、找人填詞、演唱,都得到了大家非常積極的迴應和配合。

終於,在12月2日國際殘疾人日的前一天,“影視颶風”在B站釋出了這條公益影片:《一位粉絲想看到自己奔跑的樣子》

影片迅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登上B站熱榜首位。

9個月,無腿男孩“跑”起來了!背後是杭州這個團隊

特效始終在探索人類想象力的極限邊界。最近,《阿凡達2》馬上要上映了。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有越來越多人重新審視人與科技的關係。這個影片也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思考。

看完影片,有人評論,比起那些逼真的機器人和飛船,用特效做出失去雙腿的人奔跑起來的樣子更讓人感動,這才是科技與人文的交叉路口。

有網友說,技術之於現實不再是冷冰冰的引數和螢幕,而是一個可以點燃人存放於內心多年的夢想。

也有網友說,這段影片讓他看到了當代年輕人的熱血與擔當,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意義。

影片釋出後,少軒幾乎每天都會開啟這條影片重新看上幾遍。這些天,他的B站賬號後臺,也湧進了一大批網友。

有人把少軒當成了樹洞,也有人小心翼翼發問:“如果我日後碰到和你情況類似的殘障人士,我該怎麼幫助他?”

這個發生在杭州和合肥兩地的暖心故事,還在繼續發酵。

如今,在Tim的鼓勵下,少軒也成為了一名UP主,他也想為殘疾人群體多發些聲。

做完這個暖心專案後, “影視颶風”又捐出了20萬元,用於中國殘疾人無障礙事業。

“特效是少有的,能讓大家清晰看到世界另一種可能性的手段。把現實裡的不可能在螢幕上實現的驚喜感,最讓我心動。”Tim說,他們要繼續做出打動人心的作品、做有價值的內容。

(執筆 沈吟 劉俏言 影片策劃 張楠 劉俏言 影片剪輯 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