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喜歡抱團,為何來到中國後,變成中國人,忘掉了母語?

猶太人是一個很特殊的團體,無論走到哪裡都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宗教信仰。由於處於弱勢地位,猶太人以母系血統為紐帶,因而一直保持著民族傳承,很少與當地民族融合。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曾經有一批猶太人來到了中國,然後變成了地道的中國人,連母語都忘掉了。可見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有多麼強大,把猶太人都同化了。

猶太人喜歡抱團,為何來到中國後,變成中國人,忘掉了母語?

最早來到中國的猶太人可能要追溯到周朝,而大批猶太人是在唐朝來中國的,見識過大唐盛世的寬容和繁榮。不過,這批猶太人似乎沒有存續下來,在安史之亂後便失去了蹤跡,下一批來中國的猶太人是在北宋年間。

998年10月,又有一批猶太人到達中國,他們乘坐阿拉伯商船,先抵達泉州,再進入開封。根據DNA檢測和遺存的猶太經文考證,他們在血緣和文化上與中東的波斯猶太人比較接近。

猶太人喜歡抱團,為何來到中國後,變成中國人,忘掉了母語?

猶太人在開封經營得不錯,就像後來的唐人街一樣,建起自己的商業街,變得越來越富有。宋人將他們稱為“一賜樂業人”,應該是“以色列人”的音譯。

當時的宋徽宗允許猶太人保留自己的宗教和習俗,可以永遠定居在開封。有了皇帝給的綠卡,猶太人開始把開封當成自己的家,活得非常滋潤。

猶太人喜歡抱團,為何來到中國後,變成中國人,忘掉了母語?

如果僅僅是這樣,中國的猶太人可能會和其他地方的猶太人一樣,始終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拒絕融合。問題出於中國人太寬容了,宋徽宗大筆一揮,允許猶太人參加科舉,享受完全的國民待遇。於是,這些猶太人正式融入中國社會。

北宋滅亡後,金、元兩朝缺乏金融人才,猶太人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他們紛紛給自己取了漢姓,以便更好地躋身上流社會。史書上記載著萬曆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有一位新晉舉人名叫艾敬,其實就是開封猶太人,本姓“埃茲拉家”。

猶太人喜歡抱團,為何來到中國後,變成中國人,忘掉了母語?

清朝末年,洋人傳教士大舉進入中國,終於發現了開封猶太人的後代。傳教士驚喜之餘,卻發現這些猶太人不但不再信教,居然連母語都忘了,而且幾百年的通婚使他們幾乎完全漢化,只有祖先留下的經文和家譜,才能證明他們是猶太人後代。

猶太人被中國同化的例子,充分證明中華文明的魅力,具有包容一切的特性。所以,“中國”更應該是一個文化概念,而不僅僅是指民族和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