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外長對俄說了“三不”,俄羅斯人很擔心,中方態度變了怎麼辦

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馬斯洛夫日前在接受塔斯社採訪時表示,美國可能會加劇亞洲的緊張局勢,以迫使中國停止“支援”俄羅斯。

他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裡,美國很有可能在亞太地區引發類似俄烏衝突的危機,讓全球陷入兩個衝突的漩渦,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亞洲,而美國將是唯一一個不受影響的國家,他們希望坐收漁利。馬斯洛夫指出,美國此舉與其是考驗中國的軍事實力,更不如是企圖汙衊中國長期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問題的國家形象。

秦剛外長對俄說了“三不”,俄羅斯人很擔心,中方態度變了怎麼辦

(美國很有可能在亞太地區引發類似俄烏衝突的危機)

的確,秦剛外長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通話中提到的“三不前提”,即“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說法,對比此前常用的“中俄合作無上限”的表述,確實有部分人將其解讀為所謂“中國逐漸放棄支援俄羅斯”的跡象。但是這些人估計忘了,“中國支援俄羅斯”的說法,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因為核心問題在於,中國在俄烏問題上從來沒有支援俄羅斯,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應該放在中俄加強戰略合作與互信的大框架下談。換句話說,不論有沒有俄烏衝突,都不會影響到兩國在這個層次的合作。西方把中俄戰略層面的合作,曲解為中國在俄烏問題上支援俄羅斯,其實是一種偷換概念的行為。

秦剛外長對俄說了“三不”,俄羅斯人很擔心,中方態度變了怎麼辦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會拿這種戰略層面的合作當作籌碼,換取美國在戰術層面的讓步,我們絕不可能答應這樣不平等的交易。可以說,俄羅斯方面的擔心,其實沒什麼必要。

這裡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中國停止了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在俄烏問題上站在西方一邊,放棄中立支援烏克蘭,作為回報,或許美國真的會減少在亞太地區的動作,比如停止在南海“自由航行”、叫停幾個對臺軍售案,減少與日韓的軍事合作等等。但問題關鍵在於,美國這些“友好行為”恐怕只會持續一段時間,一旦俄烏衝突結束,美國大機率是要“翻臉不認人”,繼續在亞太地區集中力量對付中國的。

秦剛外長對俄說了“三不”,俄羅斯人很擔心,中方態度變了怎麼辦

(美日聯合軍演)

相比之下,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是不能貿然停止的,一旦我們中斷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那麼這20多年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戰略互信就會化為泡影,俄羅斯必然會認為中國是一個“不可靠的夥伴”,曾經對中國的懷疑與戒備將捲土重來。而與此同時,失去中國的俄羅斯將失去未來明確的發展方向,向東向西都沒有出路的俄羅斯要麼徹底孤立於世界,要麼重現葉利欽時代倒向西方的悲劇,而這兩種情況都不符合現階段中國的利益。

另外,在失去中國的這個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後,俄羅斯的經濟很可能會第一個扛不住,並對俄烏衝突的發展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最壞的情況,就是俄羅斯輸掉俄烏衝突,然後一個親西方的俄羅斯政府上臺。

秦剛外長對俄說了“三不”,俄羅斯人很擔心,中方態度變了怎麼辦

(俄羅斯總統普京)

當然,從這個層面上講,普京政府也確實很擔心中國在戰略層面上與俄羅斯疏遠。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俄羅斯是絕對不會思考這種問題的,但如今烏克蘭戰場形勢已經進入消耗戰階段,危機長期化已經不可避免,現在考驗俄羅斯的與其說是軍事實力,更不如說是經濟實力。能源價格飆升的視窗期已經過去,對俄羅斯石油“限價令”生效後,西方正在醞釀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限價令”,外部多重危機的疊加,給俄羅斯內部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

去年1-11月份,俄羅斯尚有5500多億盧布的財政預算盈餘,而12月份過去後,俄羅斯的財政預算變為“赤字”狀態,而且赤字高達3。3億盧布,佔全年GDP的2。3%。外界預計,如果西方“限價令”所設定的價格上限進一步被壓低,石油價格跌至40美元一桶的話,那麼俄羅斯至少會損失3分之1的能源出口收入。

秦剛外長對俄說了“三不”,俄羅斯人很擔心,中方態度變了怎麼辦

(能源收入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柱)

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經濟“向東看”幾乎成為了目前唯一的選擇,而俄羅斯“向東看”的基礎,就是中俄之間保持穩定、全面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學者會擔心“美國會加劇亞太緊張局勢,迫使中國不支援俄羅斯”的原因。

但有一說一,美國加劇亞太緊張局勢,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臺海、南海、東海等方向,美國一直在尋求攪動風浪,破壞中國周邊的和平與穩定,因為圍堵、遏制中國是美國的長期戰略目標,是美國兩黨難得的共識,美國幾乎沒人敢挑戰這種反華的“政治正確”。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明確表示“不會減少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並多次強調“中國是最大戰略威脅,是唯一能挑戰‘國際現行體系’的國家”。換句話說,美國也不可能把“放棄在亞太地區向中國施壓”這件事放在天平上跟任何事情作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