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隨著江歌母親起訴劉鑫一案進入僵持階段,我們越來越難看清,究竟哪方佔據正義。而不管結果如何,逝去的江歌永遠都會是看客心中的意難平。

我們曾相信“善有善報”,但在這個事件中,兇手成功洩憤,圍觀者毫髮無傷,而挺身而出的人成了犧牲品。

我們該如何理解劉鑫?從某種層面上說,她只是遵從生存本能,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面對死亡的懦弱,我們對她的恐懼並非不能共情。

但是,如果一個人脆弱到逃避任何責任,從始至終依賴他人,恐怕並不值得憐憫。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人性最脆弱的一面,就是人性最危險的陰暗面。將她和江歌一步步推到絕境的人,正是她自己。從心理的層面上說,一切都源於她的逃避型人格和強迫性依賴傾向。

一、逃避型人格:逃避危險,越逃越危險

逃避型人格是一種常見的抑制社交能力的人格障礙,表現為自我感覺能力不足,對負面評價極其敏感。

擁有這類障礙的人群,一般難以相信自己有主導一段關係的能力,從不直面問題,帶給人一種若離若離、拖泥帶水的感受。

逃避行為是這類障礙的一個重要方面。

劉鑫為了逃避在異鄉求學的孤獨,不加審視地選擇陳世峰作為戀愛物件,這成了她錯誤的開端。逃避孤獨沒有錯,這是人的本能。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孩童時期,我們透過父母跟世界締結“我和你”的關係。成年之後,我們透過投入事業、友情和愛情,跟世界產生更緊密的聯絡,擺脫幼年和社會脫節的孤立感。如何對抗孤獨,是人生每個階段都要面對的問題,但一味逃避絕不是最佳方式。

逃避戀愛關係課題,是她墜入深淵的第二步。在和陳世峰同居後,兩人頻繁爭吵,對方的控制慾和偏執讓她難以忍受。

和陳世峰相戀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逃避孤獨,顯然一個高自尊的偏執者無法成為一個溫暖的港灣。

她沒有直面戀愛課題的勇氣,也沒有改變對方的能力,於是堅決地選擇了分手,兩人不歡而散。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面對陳世峰求複合的訊號,劉鑫的做法是不接電話,不回簡訊。

一再的逃避引發了陳世峰的憤怒,面來勢洶洶持兇器前來的陳世峰,她躲在門後,甚至沒有勇氣和對方當面爭吵。最終陳世峰殺害江歌以洩憤,而劉鑫成功逃脫生命危機。

逃避問題,只會讓問題惡化,讓事件往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二、逃避型人格的實質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Fromm)曾在《對自由的恐懼》中提出這樣的觀點,人處在焦慮、孤獨和壓力中時,會選擇放棄獨立性自我,找一個依靠,讓這個依靠為自己承擔某種責任。

放棄責任,依賴他人,這正是逃避型人格障礙的本質。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這類障礙者會習慣性地逃避問題,他們依賴別人來解決,自己卻袖手旁觀。強迫性依賴是這類人格障礙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劉鑫的依賴性已經發展出病態的程度。霍妮在《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中提出“對照管本人生活的‘夥伴’的神經症需要”,所謂神經症就是由焦慮驅動的強迫性需要。

一個堅信自己脆弱的人,會迫切尋找能照顧自己的人。不管是陳世峰還是江歌,都是劉鑫在焦慮時為自己尋找到的照顧者。

劉鑫曾經依賴陳世峰。作為同在異鄉求學的中國人,劉鑫很難不對他產生親切感,在孤獨焦慮的驅使下,她很快就選擇了和對方同居,在此之前,她甚至不知道陳世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她和江歌的關係更能體現她的依賴性。劉鑫稱呼江歌為“三叔”,甚至在江歌因她而死之後,她都沒法改口。

這個稱呼包含了一種男性化的認知,讓人聯想到一個可靠男性的形象。

不難想象,江歌對劉鑫必定是多加照顧,劉鑫才習慣性地將她當成保護者,在自己有生命危險的時候,理所當然地讓江歌挺身而出。

而她對其母說的話則暴露出幼稚的自我。事發之後她對母親說:“對不起媽媽,我闖禍了”。

沒有對生命逝去的惋惜,沒有對自己言行的反思,只有陷入麻煩的無助和對母親的慚愧。這種心智上的退行,可以歸為對“原始紐帶”安全感的依戀。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從個體發生學的角度看,嬰兒在出生前就透過臍帶與母親相連,出生後與母親相聯絡的臍帶依然在精神上存在,這種聯絡讓它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弗洛姆將這種聯絡稱為“原始紐帶”。

歸根結底,劉鑫並未將“依賴母親的自我”從身上剝離,因而她沒有辦法對其他事物負責,永遠都在期待他人的照顧。

但是,哪有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三、人性的脆弱與陰暗

有件事情值得深思,在劉鑫受到大眾指責時,她將矛頭對準了江歌媽媽。甚至不惜用“吃鴿子肉”這樣的比喻來刺激一名喪女的母親。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她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不僅是因為她相信自己無罪,不該受到指責。更是因為她作為一個敏感的人,在情緒被逼到牆角之後也會尖銳地反擊。

更深層的心理機制是,因為她內心深處希望改變脆弱的自己,

但她選擇了透過依賴他人解決問題,所以表面不得不做出一副脆弱的模樣,實際上,她潛意識裡充滿了掌控人生的權力慾。人們都說老實人生氣最可怕,就是這個道理。

這份攻擊性是她對壓力的應激反應。但她殺傷力最強的一面,則是逃避型人格本身。

究竟什麼力量,能強大到驅使你親眼目睹好朋友死在自己面前,對她的哀求無動於衷?不是變態欲,也不是作惡的決心,僅僅是強迫性逃避的神經症內驅力,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而已。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但是往大了說,這種內驅力會矇蔽人的眼睛,讓你看不清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無法做出最有利於人生髮展的選擇。

劉鑫本可以放棄一個錯誤的人,本可以發展一段良好的關係,本不該讓他人承擔嚴重的後果。但不作為和視而不見,讓事情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境地。

用弗洛姆的觀點來說,人生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積極地投入自由生活,透過愛和工作與世界建立健康的聯絡,培養出獨立且完整的人格

另一種則是受到孤獨、焦慮和壓力時,放棄自由,退回到依附的狀態,以此克服孤獨感和無助感。

惹怒陳世峰,害死江歌:劉鑫的心理到底有多扭曲?你可能想象不到

當人生重大課題來臨時,諸如戀愛、交友甚至生死抉擇,直面它絕對是最重要的一步,逃避者會成為“自我”的囚徒,永遠無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人生寥寥數十載,若是種種酸甜苦辣都沒勇氣親自去體驗,這注定是充滿遺憾的一生罷。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