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大全集》是難能可貴的佳作!

精品!《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大全集》是難能可貴的佳作!

第九章 第8課直面青春的情緒,情緒就會消解

53。不要害怕改變,沒有改變就沒有成長

在數億萬年前,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最活躍的物種之一,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被滅種了,至今沒有一個科學家能拿出確實的證據來舉證。但有人曾提出一個觀點,就是當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長期安於現狀的恐龍缺乏“應變”的能力,無法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恐龍式的人,我們姑且稱之為“恐龍族”。

“恐龍族”不喜歡改變,他們安於現狀,沒有野心,沒有創新精神,沒有學習熱忱,滿腦子目前的狀態,不設法改進自己,不讓自己有機會進行更好的學習。“恐龍族”不肯承認改變的事實,他們不願為自己製造機會,而情願受所謂運氣、命運的擺佈。

在我們周圍,你能發現許多類似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態不一定很好,可也不算很壞;他們的生活質量不一定高,可也不算太低;他們的人生說不上成功,可也算不上失敗。他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將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態保持下去。他們也想過冒險,從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但他們又擔心萬一失敗連自己現在的也失去了。也就是說,尋求一種生活的安全感成了他們最高追求的人生目標。

客觀來說,隨遇而安,過一種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是一種人生,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如果總是隨遇而安,把所謂的生活安全感放在人生的第一位,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惰性,機會來到面前也把握不住。

人們結伴去尋找一座嵌滿寶石的礦山。當他們沿著一條大路前進時,走著走著,突然前方出現了一條大河,擋住了前進的道路。河水奔騰不息,大有吞沒一切的勢頭。礦山就在河的對岸舉目可見,但面前的這條河卻使他們陷入了困境。怎麼辦?人們一直是靠雙腳在行走,但陸路已走到了盡頭,再用雙腳是走不過這條大河的。這時,人們能夠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然而,許多人卻不知道改變,他們仍按照陸地行走的方式走進大河,結果被淹死了,未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而另一些人,他們知道河水的兇猛,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改變自己,只能在遠處眺望那耀眼的寶石,望河興嘆。

另有一些人,他們改變了陸地行走的姿勢和習慣,學會了游泳,泅過了這條河,到達了寶石礦山。還有一些人臨河沉思,偶然看見一塊圓木在河裡漂浮,於是有了變化的靈感,意識到圓木能將他們帶到對岸,結果他們發明了船,同樣到達了礦山。

有些時候,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應該迫切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換句話說,就是有些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方法去解決問題,而是在問題面前,我們沒有真正做出努力。相信,在改變自己的同時,我們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面前最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面對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們要及時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思路,及時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所以不要害怕改變,沒有改變就沒有成長。如果大氣的成分不改變,就無法孕育出生命;如果季節不改變,就沒有開花結果的輪迴;如果我們不改變,也就不會有成熟、進步。

要知道環境的變化,雖然對每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種環境都有可供發展的機會,緊緊抓住這些機會,好好利用這些機會,不斷隨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觀念,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臺上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也許今天你面臨的問題看起來很嚴重,但當你成熟之後再回頭看它,就會覺得不過是小事一樁;也許今天對你而言是一個艱難的改變和突破的時刻,但當你成功之後再來回味人生,就會發現原來當時那一點小小的狠心和決絕是多麼必要。

年輕時對未知的世界心存恐懼是自然的,你要相信那些看起來很鎮定自若的同齡人,他們的內心其實也和你一樣緊張、不安。在這樣迷惘的時期裡,誰能讓自己儘早適應改變,誰就能儘早地走入下一個階段的生活。

54。恐懼源自你將自己的內心孤立

“我舉手發言,同學們肯定會笑我像個小學生;可是如果我不舉手,老師會覺得我這段時間沒有任何進步,但我心裡有一點點想法想要說,但又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一個準備在課堂上發言說說自己對近代史的看法的少年,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糾結。其實這些想法的背後都是一種情緒——恐懼。

恐懼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當我們看到獅子老虎的時候,我們不用思考也會體驗到那種恐懼的感覺。死亡、疾病、自然災害、天敵等的存在,讓我們潛意識中存在著危機感。當面對不確定的事情的時候,恐懼就會發揮作用。

在孩童的時候,可能我們害怕的東西還比較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認識一知半解的時候,恐懼感就隨之增強了。恐懼能摧殘我們的創造精神,足以消滅個性而使我們的精神機能趨於衰弱。一旦心懷恐懼的心理、不祥的預感,則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懼這個惡魔,從古到今,都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是進步事業的破壞者。

神話中許多人都有一種杞人憂天感,他們常常猜想著大不幸的降臨:要生病了、要遭遇不測、要面臨火災水害……假使在他們出門的時候,他們的心目中一定會看到種種災難——火車出軌、輪船覆沒——他們總是想到最壞的一面。

當整個心態和思想隨著恐懼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時,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收到功效。而秘密法則展示給我們的是: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的痛苦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那些使得我們愁眉苦臉的事情,那些使得我們步履沉重、面無喜色的事情,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這些恐懼只源於你將自己的內心孤立。如果你能想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承擔這份恐懼,如果你相信當你決定解決問題的時候,會有很多人願意幫你一起面對,你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事情是無法解決的。

要知道恐懼純粹是一種心理想象,是一個幻想中的怪物,令我們感到恐懼和擔憂的90%的事情並不會真正發生。多與人交往,開啟自己封閉的世界,我們的恐懼感就會消失。如果我們都被正確地告知,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如果我們的見識廣博到足以明瞭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那我們就不會再感到恐懼了。

在這個世界上,你並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有許多人能夠為你提供幫助和支援。如果你懂得運用學識、經驗、能力及影響力來消除自己內心的恐懼,成功會來得更快且更有保證。

查爾斯是一所州立大學文學系的學生,他喜歡創作,在大學期間已經發表了100多篇文章,有評論時事的,有諷刺學校的,還有一些是他創作的短篇小說。畢業前,老師指著一則招聘啟事說:“這家報社正在招聘編輯,你可以去試試。”

其實查爾斯也知道這家報社在招聘,但他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老師,我不符合條件,他們要求的編輯實際工作經驗必須兩年以上。”

老師笑笑道:“你發表作品的時間不也已經超過兩年了嗎,你肯定沒有問題的,記得帶著你的作品!”

查爾斯又說:“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這個訊息了,現在正是經濟危機的時候,報社有的是高材生挑選,我就怕自己沒有什麼競爭優勢。”

老師問:“你見過總編了?你瞭解過全部競爭對手的情況了?”

查爾斯說:“沒有。”

老師嚴肅地問他:“那你到底怕什麼?”查爾斯想想,最多自己也就被拒之門外,那樣就繼續關注別的工作好了。於是,他拎著一檔案袋的發表作品去見總編,最後被破格錄用了。

查爾斯之所以感到沒有信心,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學生,而報社那邊是要求苛刻的招聘方。好在他還能夠和老師說說自己的想法,老師打消了他的種種顧慮。如果他自己一個人悶在心裡想這些心事,一個合適的工作機會恐怕就被他錯過了。

許多時候,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巨大、恐怖。當還未去嘗試的時候,自己已經給自己下結論“我肯定是不行的”,這樣的論斷已經放棄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其實當我們感到害怕時,與其向“恐懼”投降,不如理智地判斷一下,如果害怕起不到任何作用,那就試著從心底消除恐懼、戰勝恐懼。

戰勝恐懼的力量只在我們直接面對恐懼事物的瞬間產生。如果想得越多,潛能就被自己封鎖得越嚴,最後只會相信自己絕無那種抗拒恐懼的能力。所以請先開放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屠格涅夫曾說:“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一個人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之下,只要改變恐懼的內心,不丟失自信,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55。焦慮除了讓時間流走外毫無用處

這個世界節奏太快,快得讓每個人都得繃緊了弦,甚至隨時奔跑起來。空氣中似乎瀰漫了緊張壓抑的氣息,我們的表情和行為都充滿著緊張,我們總是焦慮和不安,緊張已經像一張大網牢牢地伸到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事實上,我們的確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慮時代,有一首現代交響曲就叫做《焦慮的時代》,我們的樂曲都以焦慮為題,可見其影響之深了。

但不同於原始人因自然和動物襲擊所帶來的焦慮,我們的焦慮似乎更加神秘。它看不見摸不著,模糊不清,難以名狀,卻絲絲縷縷地滲透到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深處。我們總是試圖去排除這些干擾,甚至去反擊,但卻無能為力,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於是,它就成了我們頭頂那片陰雲,我們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給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投下陰影。

那麼,就這樣束手無策,向我們的焦慮乖乖投降了嗎?

當然不是!

吃阿司匹林、鎮靜劑和安眠藥就能解決嗎?

當然也不是。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生理上的疾病,但如果病由心生,藥物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它可能讓你暫時好受一些,但之後會是更嚴重的焦慮、抑鬱。你會漸漸對藥物產生依賴,直到最終連藥物也無法解決問題。

真正能戰勝焦慮的,還是一種寧靜、沉著的心志。

當你感到自己內心被堵得滿滿的,已經無法獲得平靜時,你可以考慮將心靈騰空。“我現在什麼都不想,只感受自己心臟在跳動、血液在迴圈、我在呼吸……”你可以去找專業的瑜伽師指導,他們能幫助人們將自己的內心倒空。

騰空後的內心,一定沒有恐懼、仇恨、不安全感、內疚、悔恨和罪惡感。經常問問自己“我現在感覺如何”,然後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做心靈瑜伽。不要覺得自己不用藉助這樣的形式來達到寧靜,很多時候,儀式能幫助我們確信內心。如果你消極地對待自己的焦慮,一味處於這樣的狀態,那你也只是在折磨自己,事情也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

一位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勸慰著她那在床上翻來覆去、折騰了足有幾百次的丈夫:“睡吧,別再胡思亂想了。”

“嗨,老婆子啊,”丈夫說,“你是沒遇上我現在的罪啊!幾個月前,我借了一筆錢,明天就到還錢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兒有錢啊!你也知道,借給我錢的那些鄰居們比蠍子還毒,我要是還不上錢,他們能饒得了我嗎?為了這個,我能睡得著嗎?”他接著又在床上繼續翻來覆去。

妻子試圖勸他,讓他寬心:“睡吧,等到明天,總會有辦法的,我們說不定能弄到錢還債的。”

“不行了,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啦!”丈夫喊叫著。

最後,妻子忍耐不住了,她開啟房門,對著鄰居家高聲喊道:“你們知道,我丈夫欠你們的債明天就要到期了。現在我告訴你們:我丈夫明天沒有錢還債!”她跑回臥室,對丈夫說:“這回睡不著覺的不是你,而是他們了。”

如果凌晨三四點的時候,你還憂慮在心頭,似乎全世界的重擔都壓在你肩膀上:怎麼才能考到滿分?怎樣可以使嘮叨的媽媽改變對你的看法?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大學怎麼辦……可憐!你的腦子裡有許多煩惱、問題和亟待要做的事在那裡滾轉翻騰,你彷彿永遠無法再入睡了。

不,你會睡著的,只要你採取一個簡單的步驟,對自己說一句簡短的話,說上幾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鬆。你要對自己說,同時心裡也要真的這樣想:“不要怕。”

(溫馨提示:全文小說可點選文末卡片閱讀)

深呼吸,一切由它去!睜開眼睛,再輕鬆地閉起來,告訴自己:“不要怕。”要仔細想想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要真正相信,不要讓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懼和煩惱之中。

但是,我們不能將焦慮與計劃安排混為一談,雖然二者都是對未來的一種考慮。如果你是在制訂未來的計劃,這將更有助於你現實中的活動,使你對未來有自己的具體想法與行動指南。而憂慮只是因今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而產生的擔心。憂慮是一種流行的社會通病,幾乎每個人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未來擔憂。憂慮既然如此消極而無益,既然你是在為毫無積極效果的行為浪費自己寶貴的時光,那麼你就必須改掉這一缺點。

請記住一點,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憂慮的,絕對沒有!你可以讓自己的一生在對未來的憂慮中度過,然而無論你多麼憂慮,甚至抑鬱而死,你也無法改變現實。這是個焦慮無處不在的時代,所以要想從焦慮中擺脫出來,我們只有先改變自己的狀態,這樣,生活才會更加美麗!

56。青春的怒火需要理性來澆滅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我們聽到的許多議論是“某某候選人很熱情、很樂觀,不會情緒化,相比之下更適合做領導人”,而不是“某某的經濟策略和政治策略不錯,我們應該支援他”。由此可見,人們對於領導人的個性的重視,遠遠大於他對於經濟與政治的宏觀把握。

在判斷一個人是否能擔當重任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做“就算心中有天崩地裂的大事情,但表現出來也要像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一樣。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大將軍”。對學習階段的人而言,現在正是完善自己的時候,除了豐富知識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有沉穩的情緒。一個人只有控制了情緒,才能控制自己的才華,影響周圍的人。

1939年,德國軍隊佔領了波蘭首都華沙,此時,卡亞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籌辦婚禮。卡亞做夢都沒想到,他和其他猶太人一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納粹推上卡車運走,關進了集中營。卡亞陷入了極度的恐懼和悲傷之中,在不斷的摧殘和折磨中,他的情緒極其不穩定,精神遭受著痛苦的煎熬。

一同被關押的一位猶太老人對他說:“孩子,你只有活下去,才能與你的未婚妻團聚。記住,要活下去。”卡亞冷靜下來,他下定決心,無論日子多麼艱難,一定要保持積極的精神和情緒。

所有被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他們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塊麵包和一碗湯。許多人在飢餓和嚴酷刑罰的雙重摺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亞努力控制和調適著自己的情緒,把恐懼、憤怒、悲觀、屈辱等拋之腦後,雖然他的身體骨瘦如柴,但精神狀態卻很好。

5年後,集中營裡的人數由原來的4000人減少到不足400人。納粹將剩餘的猶太人用腳鐐鐵鏈連成一長串,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節,將他們趕往另一個集中營。許多人忍受不了長期的苦役和飢餓,最後死於茫茫雪原之上。在這人間煉獄中,卡亞奇蹟般地活下來。他不斷地鼓舞自己,靠著堅韌的意志力,維持著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軍攻克了集中營,解救了這些飽經苦難、劫後餘生的猶太人。卡亞活著離開了集中營,而那位給他忠告的老人卻沒有熬到這一天。

若干年後,卡亞把他在集中營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他在前言中寫道:“如果沒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懼、悲傷、絕望的情緒在我的心間瀰漫,很難想象,我還能活著出來。”

是卡亞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救了自己。與卡亞不同的是,總有許多人不停地抱怨命運的不公,自己付出了辛勞的汗水,得到的卻是失敗和痛苦。當有人不理解他的時候,就會感慨自己命途多舛,埋怨周圍的人不能換位思考。每年因為這種情緒上失控而做出終生後悔的事情的人,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

真性情的人固然可愛,但過度情緒化的人就有點兒令人厭惡了。總是將自己的思想理解為真理,這樣的人不僅帶給周圍的人不快樂的情緒,也會錯失很多成長、進步的機會。情緒化會讓周圍的人認為你喜怒無常,不敢委以重任或信賴你,因為你顯得不夠成熟。情緒化還會讓你喪失判斷力,衝動之下說出錯話,做出錯誤的決定。

如何避免自己過於情緒化?這首先需要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你不是世上的聖人,也不是唯一的主角。所以你必須接受有人可能忽略你的現實。另外,最重要的還是增加自己的見識。越是短視的人越是會斤斤計較,越是博學的人越能用理性分析問題。

另外,我們應該關注並重視對手和競爭者的意見。法國作家拉勞士福古曾說:“敵人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

我們並非邏輯的動物,而是情緒的動物。我們的理性就像在狂風暴雨的情緒汪洋中的一葉扁舟。聽到別人談論我們的缺點時,想辦法不要急於辯護。因為每個沒頭腦的人都是這樣的。當你因惡意的攻擊而怒火中燒時,何不先告訴自己:“等一下……我本來就不完美。連愛因斯坦都承認自己99%都是錯誤的,也許我起碼也有80%的比例是不正確的。這個批評可能來得正是時候,如果真是這樣,我應該感謝它,並想法子從中獲得益處。”

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裁查爾斯·盧克曼曾經用100萬美元請鮑伯·霍伯上廣播節目。鮑伯從不看讚賞他的信,因為他知道不可能從中學到一點東西。福特汽車公司為了瞭解管理與作業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請員工對公司提出批評。當你不能理性思考的時候,請別人來幫你分析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因為我們往往看別人的時候會比較客觀。

理性思考,是澆滅情緒怒火的“乾冰”。

57。戰勝自己是一個不斷超越的過程

每個人心中都沉睡著一個巨人,當你喚醒了他,他就能助你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為了不起的人物。很遺憾,大部分人還沒有喚醒心中的巨人就已經離開了人世,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那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喚醒了自己心中的巨人呢?一定要實現歷史巨人那樣的豐功偉業才算是不枉此生嗎?也不盡然。其實,將自己內心的巨人喚醒,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意外事故的刺激作用,也可能是長期一點一滴地改變。今天比昨天好,現在比過去好,這就是超越。

巴伐洛夫,1926年5月出生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個小村莊。很小的時候他就出來半工半讀,一把24磅的大鐵錘成了他參加社會建設的主要工具,為此,鄉親們曾親切地稱他為“大鐵錘”。

17歲那年,巴伐洛夫參軍,經過短暫的訓練後,他很快就隨部隊投入對法西斯的大反攻作戰中。在長達4個多月的激戰中,巴伐洛夫隨蘇軍主要突擊兵團向法西斯匪徒勇猛進攻,頑強地突破了德軍堅固設防的戰略防禦帶,粉碎了德軍所謂的“東方壁壘”。

在慘烈的登陸爭奪戰中,德軍從西歐調來了大量的黨衛軍和坦克兵團進行瘋狂反撲。巴伐洛夫和戰友們用反坦克槍和燃燒瓶先後擊毀了數輛敵軍坦克。接著,他們又與進入陣地的納粹黨衛軍展開了肉搏戰。在幾度易手的陣地上,身高1。84米、擅長摔跤的巴伐洛夫將兇惡反撲的法西斯匪徒一個個摔在爛泥裡,並用衝鋒槍和鐵錘把他們送回了“老家”,因此,成為讓敵人望而生畏的“戰神”。

戰爭結束後,25歲的巴伐洛夫戴著勝利的軍功勳章復員回到了家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和摔跤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天,他與朋友路過莫斯科體育館,看見摔跤運動員們正在作體能訓練。他對朋友說,自己的體能成績與運動員相比並不差,朋友不信,他便走進館內,把100公斤重的槓鈴抓起來推舉了好幾下。

這一舉動博得了所有在場運動員的喝彩,也引起了一位教練員的注意。經過與巴伐洛夫的交談,教練員馬上表示願意收這位英雄為徒,讓他參加摔跤訓練。

剛開始巴伐洛夫的成績並不理想,但他以軍人特有的毅力堅持訓練,連節假日也從不中斷訓練。不僅如此,他還自費買票到處觀看摔跤比賽,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一年之後,他就在全國性的比賽中奪得第三名。

隨著一次次比賽的成功,巴伐洛夫的技藝日臻完善,成為當時同類摔跤級別的領軍人物。1956年11月,在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上,他以當年“戰神”的特有氣概力挫群雄,一舉登上了古典式摔跤專案重量級冠軍的寶座。人們稱這位具有軍人氣概的衛國英雄是“開著坦克的摔跤王”。

巴伐洛夫早期從來沒有確立過“要當最棒的摔跤手”的目標,但他每到一處,就儘自己的一分力。在做工人的時候,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做戰士的時候,則勇往直前、衝鋒殺敵;在做運動員的時候,挑戰自己的極限去與對手競技,他只在自己的舞臺上超越過去。他就算是一個喚醒了心中的巨人的強者!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是說一個人只有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一個人若超越不了自己,不但不利於自己的發展,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成為無可替代的人了。

好高騖遠是青年人的一個通病,很多人都想著自己要成為地球超人,但少有人像巴伐洛夫那樣,踏踏實實地去超越過去的自己。過去每天遲到,現在能夠按時上學了,就是一個超越;過去不敢在課堂上發言,現在能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了,也是一種超越。當你從按時上課、勇於發言,慢慢變得有思想、有見地,然後再能結交著名的人物、和優秀的人做朋友……你成為一個政治明星、領袖的夢想也就這樣一步一步實現了。

只要每一天都有超越自己的地方,或者是讓自己的優點更加穩固,這樣的成長都是值得期待、充滿希望的。但今天和昨天一個樣,甚至不如昨天,這樣的生活就會令人厭倦、感到無望之極。

超越自己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成長,因為自己的存在於別人有益而變得重要。對於前進路上的人來說,永遠沒有終點,明天永遠會比今天更加值得期待。

58。控制情緒笑遍世界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忍”就是忍耐、剋制的意思。做人必須首先自制,也就是懂得管理自己。一個人的言行受著多方面的制約,如果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就必然會受制於人,失去自主的權利。

1。控制情緒是一種能力

晚年的海菲,已是一位事業輝煌、構建起自己強大的商業王國之人,每當他回首自己走向“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歷程時,他總是頗有感慨地說:“對於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來說,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夠做到不再難與人相處,而且笑對整個世界、笑對人生。”

怎樣才能控制情緒,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你心平氣和地面對一切,否則迎來的又將是失敗的一天。花草樹木,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生長,但是你只能為自己創造天氣。你要學會用自己的心態彌補氣候的不足。如果你為顧客帶來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麼他們也會報之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最終他們什麼也不會買。相反地,如果你為顧客獻上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他們也會報之以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你就能獲得銷售上的成功,賺取無數的金幣。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一種最浮淺、最直觀、最不用腦筋的情感反應。它往往只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作複雜、深遠和智謀的考慮,這樣的結果,常使自己處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為他人所利用。本來,情感離智謀就已距離很遠了,情緒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緒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勝算嗎?

但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待人接物中,卻常常依從情緒的擺佈,頭腦一發熱。還有很多因情緒的浮躁、簡單、不理智等而犯的過錯,大則失國失天下,小則誤人誤己誤事。事後冷靜下來,自己也會感到其實可以不必那樣。這都是因為情緒的躁動和亢奮,矇蔽了人的心智所為。

2。戒掉煩惱的習慣

《聖經》有言:“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生的難處一天就夠了。”在猶太人中間流傳這樣一句名言:“會傷人的東西有三個,苦惱、爭吵、空的錢包。其中苦惱擺在三者之前。”

憂能傷人,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似乎理所當然。爾士·梅耶醫生說:“煩惱會影響血液迴圈,以及整個神經系統。很少有人因為工作過度而累死,可是真有人是煩死的。”

心理學家們認為,在我們的煩惱中,有40%都是杞人憂天,那些事根本不會發生。另外30%則是既成的事實,煩惱也沒有用。另有20%,我們擔心的是事實上並不存在的。此外,還有10%,我們擔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說,我們有92%的煩惱都是自尋的。

蘇珊第一次去見她的心理醫生,一開口就說:“醫生,我想你是幫不了我的,我實在是個很糟糕的人,老是把工作搞得一塌糊塗,肯定會給辭掉。就在昨天,老闆跟我說我要調職了,他說是升職。要是我的工作表現真的好,幹嗎要把我調職呢?”

可是,慢慢地,在那些洩氣話背後,蘇珊說出了她的真實情況。原來她在兩年前拿了個MBA學位,有一份薪水優厚的工作。這哪能算是一事無成呢?

針對蘇珊的情況,心理醫生要她以後把想到的話記下來,尤其在晚上失眠時想到的話。在他們第二次見面時,蘇珊列下了這樣的話:“我其實並不怎麼出色。我之所以能夠冒出頭來全是僥倖。”“明天定會大禍臨頭,我從沒主持過會議。”“今天早上老闆滿臉怒容,我做錯了什麼呢?”

她承認說:“單在一天裡,我列下了26個消極思想,難怪我經常覺得疲倦,意志消沉。”蘇珊聽到自己把憂慮和煩惱的事念出來,才發覺到自己為了一些假想的災禍浪費了太多的精力。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自尋煩惱和憂慮的人,對他們來說,憂煩似乎成了一種習慣。有的人對名利過於苛求,在得不到時便煩躁不安;有的人性情多疑,老是無端地覺得別人在背後說他的壞話;有的人忌妒心很重,看到別人超過自己,心裡就難過;有的人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自怨自艾,這無異於引火燒身。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大全集

靜濤;舟東

成功勵志

免費閱讀

(點選上方卡片可閱讀全文哦↑↑↑)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感覺小編推薦的書符合你的口味,歡迎給我們評論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小編為你持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