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安全依戀建立的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人們猜測,嬰兒之所以依戀母親而不依戀他人,是因為母親提供奶水和食物。

那麼母愛依戀到底是因為食物還是另有原因呢?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直到20世紀五十年代末,心理學家才逐漸揭開安全依戀的奧秘,這對科學養育孩子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因為倫理關係,無法用人類嬰兒做實驗,所以心理學家哈洛用幼猴做了一系列的實驗。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哈洛和他的同事們把一隻剛出生的嬰猴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猴媽媽。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實驗者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

剛開始,嬰猴多圍著“鐵絲媽媽”,但沒過幾天,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嬰猴只在飢餓的時候才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時間都是與絨布媽媽待在一起。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雖然這個實驗的物件是猴子,但心理學家們依然認為, 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因此,哈洛指出,

母親給予嬰兒身體上的接觸和舒適的感覺,可能會使嬰兒對母親產生依戀。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之後,哈洛又做了一個實驗,實驗者把一個不停敲鼓的機械熊放在小猴子的籠子裡。

熊是可怕的,猜猜這隻受驚的小猴子會向誰尋求安慰?

只見它飛快地

跑到絨布媽媽身邊並緊緊抱住絨布媽媽,似乎絨布媽媽可以給幼猴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幼猴慢慢安靜下來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它開始大膽地打量著熊,甚至出於好奇心,離開絨布媽媽靠近熊,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很明顯,

絨布媽媽是幼猴安全的避風港,給幼猴帶來了安全感。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在另一項實驗中,幼猴被放到了一個新房間裡,這個房間是安全的,裡面有一些玩具和其他的東西,但是對於幼猴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環境。

哈洛把鐵絲媽媽放進了房間裡,但鐵絲媽媽並沒有減輕它的緊張,幼猴看也不看鐵絲媽媽,蜷縮在地上一動不動。

當絨布媽媽在房間裡的時候,小猴子立刻撲進絨布媽媽懷裡,緊緊地抱住了她。

幾分鐘後,小猴子開始在房間裡轉來轉去,觀察和探索這個房間。

這個實驗進一步證實,

當小猴子有絨布媽媽做靠山時,它會被好奇心所驅使去探索世界,因為絨布媽媽是它安全的避風港,無論發生什麼事,它都能迅速跑去絨布媽媽那裡尋求安慰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因此,

心理學家認為擁抱和擁抱帶來的舒適感以及情感上的支援是寶寶與媽媽之間建立聯絡的基礎。

靈長目動物(當然包括人類的嬰兒)都渴望擁抱,它們對母親的依戀不僅僅來自於母親提供的食物,還來自於母親的肌膚接觸。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研究顯示,面板接觸能使嬰兒大腦分泌促進生長的化學物質。

有些國家把早產兒貼在媽媽或爸爸身上,這有助於早產兒調節體溫、睡眠、聽覺和味覺。而且,在這樣的親密接觸中,父母對孩子的需要更敏感,更有耐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建立彼此的依戀關係。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由於各種現實問題,有些媽媽不得不經常離開孩子,孩子的成長彈性很大,

爸爸或者祖父母都可以作為安全依戀的物件,只要是給孩子提供穩定而規律的生活,與爸爸建立安全依戀,與奶奶建立安全依戀,都是可以的。這些孩子也不會缺乏安全感。

母愛依戀基礎是擁抱,而非母乳

當然,如果媽媽能給孩子足夠多的擁抱,給予足夠多、高質量的陪伴,比如和孩子設定一個特別的時間,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依然可以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透過科學實驗與探討,我們瞭解到了母親或主要照料人的擁抱對於兒童安全依戀的重要性。

但是,新的問題可能又會出現:很多媽媽都擔心“我的寶寶一見到生人就哭”或者“我的寶寶太粘人了”

那麼接下來,更進一步的問題就是,

孩子對媽媽的安全依戀,在成長的各個階段,是否有可參考的標準?

事實上,當我們瞭解了依戀形成的各個階段,就不會感到焦慮了,因為你會發現很多情況都是寶寶成長中的正常表現。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下次來聊“

不同階段的母嬰依戀,寶寶的不同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