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會5》被吐槽,但笑果文化:估值超30億,6年融8輪

《脫口秀大會5》被吐槽,但笑果文化:估值超30億,6年融8輪

《脫口秀大會5》即將收官,跟第一季、第二季的小聲量,第三季、第四季的炸裂相比,第五季讓人愛恨交加,當然,觀眾的愛恨都是給大會的組織方“笑果文化”的。

01、不好笑了

先來看第五季的表現。從評分看,前四季分別為6。8分、7。6分、7。9分、7。6分,第五季斷崖式下跌,被4。3萬多名豆瓣網友評了個5。1分;從評分人數看,有前四季聲量做鋪墊的第五季評分人數居然比三、四季少了1萬多人。

一口氣從頭追到尾的昭昭表示,評1星的人裡就有她,她對這一季大會的整體印象就是生氣,“第五季的slogan變成了每個人都能快樂5分鐘,但是我每次看完都要生氣5小時”。

讓她氣憤的幾個點在於,首先領笑員不行,“領笑員除了要會笑之外,還要起到‘提純’作用,這本質上是個語言類節目,秀的是觀點,領笑員得能從演員的秀裡面提純出一些可以昇華的觀點”。

但領笑員的表現是段子都聽不懂,燈還胡亂拍:那英不懂外賣小哥“金頭盔”的梗,周迅忘記拍燈導致資深脫口秀演員小鹿敗給了一個說“BBQ”老梗的拉宏桑。

其次是這一季的梗並不好笑,好多“內部梗”,也就是一直關注節目,對演員及演員背後的公司笑果文化了解的觀眾才能懂的梗,“沒什麼出圈的段子,而且好多都是離婚梗,有種才華山窮水盡的感覺”。

02、商務佔據了打磨段子時間

在行業資深人士陳明看來,導致這季脫口秀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就是脫口秀演員上的青黃不接。“脫口秀本質上是個內容行業,靠的是輸出內容的人,但是這季脫口秀從頭到尾就缺少一個像前幾季那樣‘炸’的人。”

像是第三季的楊笠,第四季的徐志勝、周奇墨,都是很出圈的人,尤其是楊笠一句“男人就是那麼自信,又那麼普通”,讓“普信男”出圈,成了熱搜常客。但第五季沒有這樣的人。即便楊笠參加了第五季,但是講的段子也有失水準,止步半決賽,輸給了新人,可是新人的段子,卻沒能破圈。

這種怪圈的形成,跟《脫口秀大會》背後的運作有很大關係,運作形式導致演員打磨段子的時間被壓縮。

《脫口秀大會》的出品方除騰訊外,就是笑果文化。根據天眼查資料,葉烽是笑果文化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約31。57%,李誕持有約4。58%。

一力將脫口秀這門語言表現形式推廣出圈的笑果文化,本質上是一家藝人經紀公司,跟哇唧唧哇、樂華有些相似,笑果形成的脫口秀產業鏈為上游進行挖掘與培養新人,中游打造爆款節目,下游承接商務合作。

《人物》曾報道稱,在《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笑果啟用的全是自己體系下的演員,而與笑果簽約,是演員們上大會的前提,合約期限通常是10年,第一年商務分成10%。此外分成除了包括傳統商務外,還有演員開立的播客收入、巡演票房。熱門選手外派到其他俱樂部,票務分成漲到了40%。

演員如果只在《脫口秀大會》演出,顯然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多參加綜藝,多拍廣告才是。比如曾拿到《脫口秀大會》第四季冠軍的周奇墨曾調侃,已經不敢說自己是一個脫口秀演員,而是一個“廣告機器”。

成為冠軍後,周奇墨不是在商務現場,就是在奔往商務現場的路上,經紀人要在車上跟他對接下一個商務。不只周奇墨,幾乎所有透過《脫口秀大會》一炮而紅且屬於笑果文化的藝人,路徑都如此。

然而,一個5分鐘的段子,從寫出來到開放麥打磨、修改打磨,最短也要一個月。時間被商務佔據的脫口秀演員,打磨段子的時間被壓縮得厲害。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有的段子東拼西湊,為什麼總是拿離婚梗、內部梗出來救場。

被李誕稱為“一個新興行業裡獨大卻弱”的笑果文化,在6年時間裡完成了8輪融資,估值超30億元,成為同行嘴裡的“爺商”,的確很了不起。但要知道,脫口秀演員的商業價值,也建立在他講段子的水平之上,雖然靠著自身流量可以賺幾年錢,但為長遠計,對笑果文化,對整個脫口秀行業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昭昭,陳明均為化名)參考資料:《笑果吞不掉單立人》,人物

(作者 | 華宇,編輯 | 劉肖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