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作者 —— 咖加使用者:BigAceOnTheTrack

Intro:關於上汽奧迪

上汽奧迪來之前,國內市場的奧迪產品線基本被一汽-大眾奧迪和進口奧迪蠶食殆盡。這其中,主力走量車系(如三廂轎車、中型和緊湊型 SUV)由一汽-大眾奧迪負責,而進口奧迪主要經營相對小眾且個性化的車系(如 S、RS 系列效能車和瓦罐車)。

本來留給上汽奧迪的發揮空間並不多,縱觀整個德國奧迪產品線,能走量的都被隔壁一汽拿走了,小眾車強行拿來國產似乎也不適合新品牌打頭陣,這頗有些「夾縫中求生存」的感覺;於是上汽奧迪做產品的重心就放在了「本地化魔改」上——先前的 A7L 就是這個思路,去掉溜背,把產品定位從「大號四門掀背轎跑」改成「三廂豪華轎車」,結果大家也知道了,雖然指導價降到 40 萬元出頭,但買 A6L 的人覺得它不夠穩重,買 A7 的人又覺得它沒有靈魂,還是略顯尷尬。

關於 Q6 車系

國內市場好 SUV 這口很多年了,近年來的呼聲又集中在大號三排座 SUV 這個細分級別上。不管這第三排到底有沒有用、買回來到底好不好停車、買這一臺車究竟能不能實現「一家老小集體出行」的理想化需求,反正是都要嚷嚷著買。對夾縫中的上汽奧迪而言,讓大號三排座車型來主攻 SUV 陣營也是相對穩妥的。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大概兩三年前,坊間有傳言稱上汽奧迪會把 Q7 國產;當時一併傳出的還有如今已經實現的華晨寶馬 X5L。當時我的看法是,進口奧迪 Q7 本是一款典型的歐美工具車,如果國產化後,能在產品力上更加偏重國人對此類產品「豪華舒適」的需求,那自是極好的。結果一通好等,來了個 Q6。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直營店的銷售專員並不掩飾它「中國特供車」的身份,也並不抗拒承認它 MQB Evo 橫置平臺的底子。對上汽奧迪而言,他們已經儘可能把 Q6 的賣點做得足夠顯性——車身尺寸最大的奧迪 SUV(5099mm 車長和 2012mm 車寬)、可選二排航空座椅、EA888 Evo4 和 EA390 兩種動力總成、B&O 音響系統,如此等等。45。96-63。06 萬元的官指價,巧妙地卡在 Q5L 和 Q7 之間,填補了近 20 萬元的空缺,賬面來看能做的都做了。

靜態體驗:50 TFSI quattro Edition One

由於這次是在直營店做試駕,靜態和動態分別體驗了不同配置級的車型。店內展車是頂配 50 TFSI 六缸機的 Edition One,擁有黑化運動套件、Edition One 獨佔磨砂車漆和內飾,以及六缸版本(6 座)專屬的第二排航空行政座椅。靜態表現上和四缸機車型(40/45 TFSI)最大的區別就是第二排,四缸版本全都是 7 座,第二排是聯排座椅。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Q6 的燈光語言相當豐富,前後都是燈帶貫穿,內飾各處均有氛圍燈點綴,中控層次感營造得很好。「羽林套裝」和「飛騎套裝」的關係類似「致雅型」和「動感型」,羽林套裝 D 柱那裡金屬質感的大裝飾板原是塑膠件,飛騎套裝與車身不同色的包圍倒也上了漆,並不是磨砂塑膠。很多人說 Q6 長得「不奧迪」,我覺得還可以,車尾的造型有些初代 Q7 的神韻,整車形面也並沒跳脫出奧迪家族的設計語言,只是作為大號 SUV 略顯浮誇。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前排的靜態表現可以得到好評,帶可調長度的坐墊頂到膝關節後仍有餘量,膝點可調,頭枕和靠背的承託也沒有問題,只是整張座椅稍窄稍薄。方向盤可調自由度足夠。調節到我一貫的駕駛坐姿後,可以輕鬆觸及擋把前方的 MMI 下半屏(空調屏),實現常用的功能調節(本人身高 175cm)。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我始終認為,帶有觸覺反饋、能實現盲操的實體按鍵和旋鈕,才是真正適合車內常用功能操作的方式。但如果一定要全做成屏,奧迪的 MMI 上下分屏是從人機工程來講更加友好的設計,把常用功能整合到下半屏,最起碼還能觸手可及。

50 TFSI 的第二排是兩張航空行政座椅,坐墊長度足夠,可以電調半躺,還有可調腰部支撐。帶可調側翼的頭枕實際靠起來有些「塌」,而且缺乏頸部承託;另外坐墊角度比較平,膝點翹不起來,半躺下去的坐姿也略不自然,像「北京癱」。但這仍然是目前我體驗過的所有奧迪 SUV 中最舒適的後排座椅。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由於二排航空座椅體積龐大,進出這臺高配 Q6 的第三排並不太方便。第三排要想正常坐人,也必須把第二排向前移動,此時第二排腳部縱深會有些受限。這個第三排還是同級車的老問題,坐墊和地臺間高低落差有限,坐墊本身也不夠長,而且不配備 ISOFIX 介面,基本只能應付短途坐成年人。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展開第三排後,Q6 的尾廂容積與同平臺的大眾途昂相仿,尾廂地臺還是挺高的。第三排和尾廂綜合體驗強過同尺寸級別標杆漢蘭達,強得有限。大部分時間內,Q6 還是無法避免 7 座變 5 座、6 座變 4 座的命運。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動態體驗:45 TFSI quattro 齊雲型 羽林套裝

專營店的試駕車只有 45 TFSI quattro 羽林套裝的版本,搭載高功率 EA888 Evo4 動力總成和 7 速雙離合變速箱,7 座,可以提供 195kW 最大功率和 400N·m 最大扭矩,前後均為 255/50 R20 輪胎規格,選裝 L2 輔助駕駛,標配定速巡航。由於試駕路段在北京 CBD 核心區,路況較為糟糕,這次可以提供的動態內容較為有限。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Q6 這臺 7 速 DCT 祖傳降擋響應慢半拍,平順性表現倒是可圈可點,除了低速 2 擋 3 擋來回切換有少量抖動外,存在感都是很小。油門踏板響應積極,行程分配較為合理,以往大眾雙離合車型油門初段行程偏「空」的特性也感知不強了。作為主打大城市家用的 SUV 而言,這種駕駛性表現是相對契合的。

轉向手感上,低速的阻尼明顯偏重,回正力矩也偏小,掛入 R 擋之後也同樣沉甸甸,配合大尺寸的車身,無論揉庫還是窄路會車都給人勢大力沉的感覺,開起來費勁。車速提升之後的中心感倒是足夠,但在其目標使用者群體的大城市交通環境用車,光是揉出小區的體驗就足夠你喝一壺的,這顯然配不上車頭那四個圈的優雅。家用大車最好的主觀駕駛感受是「沒有大車感」,這東西很玄學,動力響應、轉向手感、車身跟隨性、底盤濾振性、隔音靜謐性……缺一不可,哪一樣沒做好體驗就會割裂。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CBD 周邊小路坑窪井蓋不少,減速帶也有若干,拿來小測底盤質感也算能用。如果把四個圈抹掉,單作為 MQB Evo 平臺的 SUV 來看,濾振性起碼是比途昂那大小顛簸晃悠不斷的表現強不少,穿溝越坎的表現算得上乾脆,只前橋伴有少量餘振。但它還不夠「奧迪」,這又是個玄學。坑窪接縫細節抹了,沒抹平;減速帶過了,車身的動作幅度又偏大。所謂高階感並非一味往死裡柔韌,但總歸強調一種巋然不動的從容不迫;上汽奧迪儘可能讓 Q6 做出高階感來,但與想象中的「奧迪 Roadjet」之間,又還是差了些神韻。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聽覺品質這塊,風噪胎噪沒條件測完,一路上車速就沒太拉起來過,但至少在 60kph 水平下表現很好;發動機噪音比預期要吵,踩高些轉速車內聽得清清楚楚,這也是不夠那四個圈的優雅。身為 A8L D3 車主,從小到大也沒少坐各類大奧迪,V6 V8 W12 都有接觸,印象最深就是,無論車外如何轟隆隆,坐進去一關上門,便只聞音樂聲。這 Q6 是發動機與音樂齊鳴。14 顆 B&O 喇叭,底鼓彈性不足、次低頻黏膩如泥,沒聽兩首就給關了,想來和那些帶升降喇叭的 B&O 也並不是同一個 B&O。

尾巴

車子試罷仔細琢磨,夾縫中的上汽奧迪其實是找到了目標使用者想要的東西:四五十萬買個氣派的大號奧迪 SUV;橫置平臺 MQB Evo 實現了比縱置平臺天生更好的車內空間;高配有奧迪 SUV 表現最好的後排座椅;市區日常駕駛該有的平順性也有;音響不提聽感好賴是個 B&O。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這一切賣點都夠顯性,都契合大城市大號 SUV 使用者的需求,也顯示了上汽奧迪搶佔熱門市場的決心。但從產品力上細細品來,那些顯性背後的隱性,也不時透出上汽奧迪的心急。足「大」而不足「雅」,這車頭的四個圈反而喧賓奪主,成了 Q6 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還有,那個啥,聽說現在四五十萬可以買途銳了……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

上汽奧迪Q6試駕:足「大」而不足「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