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金柚康廠外觀

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柚子乾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梅州故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趙方圓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樺

“養在深閨”的柚子次果竟是保健產品的重要原料,小小扶貧車間變身“脫貧大舞臺”。在柚子種植基礎深厚的梅州,產業幫扶是“因地制宜”而非“另起爐灶”,在完善相關基礎設施的同時,將生鮮果以外的次果進行深加工實現“變廢為寶”,延伸了產業鏈條,鼓了村民的“錢袋子”。

廣梅指揮部堅決落實“一盤棋”決策部署,總結“大帶小、小促大”典型經驗,以產業共建園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村扶貧產業,推動對口幫扶梅州產業共建與精準扶貧聯動發展。截至今年6月25日,廣州市對口幫扶梅州市的272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深度加工:把柚子“吃光榨盡”

廣東梅州素有“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金柚之鄉”,梅州柚的種植距今已有近百年曆史。2019年,梅州柚子的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年產量超過85萬噸。從田間傳統粗放種植,到產業園的生物提取車間,如今這裡的金柚產業已經形成了“初加工在貧困村,深加工在產業園”的扶貧方式。

走進位於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廣梅園”)的金柚康車間,長達42米的柚子提取器正在運轉中,平均1小時就能處理1。5噸柚子的提取工作。梅州金柚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李少華告訴記者,從各個貧困村收購來的柚子在這裡進行初步分離,再經過60-80℃的中溫烘乾,隨後進入無塵車間進行一系列機器、自動化提取工序,最終成為高階食品原料。

“柚子渾身都是寶。我們透過生物技術,提取柚子中的膳食纖維、果膠、柚黃酮等,提高附加值,把柚子‘吃光榨盡’。”在食品香料區,李少華向記者介紹了一款從柚子原料中提取並轉換而成的高倍甜味劑,作為代糖新增劑,它比蔗糖甜1500倍,吃完後不會導致血糖升高,還能掩蓋苦味。

李少華還告訴記者,將柚子前端初加工放在貧困村,就地對疏果集中收購、清洗、分揀、切片、烘乾成為原料;再將深加工放在產業園,透過生物轉化、催化技術提取內部活性成分。這種“粗加工在貧困村、深加工在產業園”的模式,既可以增加貧困戶就業機會,實現精準扶貧推動鄉村振興,又可以減少工廠的倉儲和加工場地使用成本。

因地制宜:柚子次果也能“變廢為寶”

在產業園中被當做“寶貝”的提取原料,曾經一度成為貧困村的“負擔”。記者瞭解到,梅州柚一般在中秋節前大規模成熟,但在每年3月底至4月初,種植戶都要進行一次修剪,將柚子開的花和殘次果等剪下。這些隨意丟棄、爛在地裡的柚子次果是如何“變廢為寶”,成為高附加值產品的呢?

李少華是2014年4月來到廣梅園的,對於第一次去鬆口鎮的貧困村收購柚子時的場景,他仍記憶猶新。“村民眼中不值錢的疏果,被扔在河流、山溝、樹溝、垃圾場等各個地方,不但影響村容村貌,遇到高溫天氣,空氣中還瀰漫著腐敗的氣息。”他告訴記者,在貧困戶觀念中,這些疏果沒有任何價值,“當時在一個收購點一天就能收購10多萬斤柚子疏果。”

目前,金柚康公司與大埔縣舊寨、梓里、河背、敬裡等貧困村以及梅州市當地大型柚子收購商達成合作。廣梅園管委會駐敬裡村黨建指導員袁曉科告訴記者,廣梅園管委會作為協調金柚康公司與敬裡村的“第三方”,有效地推動了產品質量與技術以及生產加工和銷售等各項工作的保障,最終目的是讓貧困戶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2018年,由廣州海珠區南石頭街道辦和廣梅園管委會引導和幫扶的產業扶貧專案、扶貧車間——敬裡村小柚果加工基地正式投入試生產,成為大埔縣四個開展同類產業專案村之一。每年一到柚子生產季,請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來扶貧車間幫忙,一人一天有120元的勞務報酬;同時,還將合作社的大部分利潤透過分紅方式分給貧困戶。

“貧困戶透過售賣小柚果給合作社、有償參與生產、合作社利潤分紅等多途徑獲得收入,該專案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閉環產業扶貧模式,切實提高了貧困村整體收入。”袁曉科說。

據瞭解,2018年至今,金柚康公司共收購貧困村柚果共18。8萬千克,直接帶動貧困村收益90。94萬元。

扶智扶志:

貧困戶種柚子年入4萬元

說起近幾年的變化,徑口村貧困戶王惠松深有體會。今年50歲的他原來沒有什麼手藝,家裡又有長輩需要照顧,只能在當地謀生計。他看到村裡很多人種柚子,於是也跟著種了50多棵柚樹,但由於沒有經驗和技術,且柚子樹缺乏打理,收入並不理想。

扶貧工作隊來到後,鼓勵他學好種植技術和擴大規模。王惠松決定再租下一些柚子林,將柚子種植規模擴大到了300棵,面積達10畝,扶貧工作隊還請來種柚專家,多次為他講授種柚子的技術和要求。工作隊還免費發放了價值1萬多元的60多包柚子肥料,現在他的柚子種植管理得很好,且經常參加農民夜校組織的培訓,2019年種柚子收入約達4萬元,生活條件得到很好的改善。“要堅持下去,努力幹,往後生活會越來越好。”王惠松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廣藥集團自2016年5月起對口幫扶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徑口、園嶺、灣溪等三條相對貧困村。廣藥集團的三個扶貧工作隊入駐貧困村後,透過認真調研落實產業幫扶專案,瞭解到當地的金柚是較為優質的種植產業,有種植基礎,基本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鏈。

為更好地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實現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2019年3月底建成梅州市首個農民夜校及梅縣區首個村一級黨員教育培訓示範點。一年內,廣藥集團又先後捐建成立星群夏桑菊農民夜校、採芝林農村夜校、白雲山小柴胡農民夜校,不定期聘請農林水畜專家及農村致富能手等為村民及貧困戶授課,傳授種養技能和實用知識。自農民夜校開辦一年以來,共舉辦了13場次各類技能培訓,共有近500人次的貧困戶及村民參加。

記者手記

變廢為寶 扶貧增效

產業扶貧是本輪精準扶貧的關鍵舉措。實踐也證明,扶貧成效明顯的地方往往產業發展好。

首先,扶貧產業應立足當地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一個缺乏基礎的產業,必然脫離實際和市場需求,最終難以持續。

梅州柚子種植是當地有名的特色優勢產業,農戶種植人數多、種植面積廣、種植技術成熟,有著優良深厚的種植傳統。廣州市對口幫扶梅州市以來,始終立足於當地資源和特色產業,扶持梅州柚產業做大做強,充分挖掘梅州柚的特色和亮點,形成獨特優勢、品牌的產業,使梅州柚果真正成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開心果”。

其次,扶貧產業僅立足本地特色優勢遠不夠,還需要創新思維、創新發展,在差異化、精品化和產業鏈上做文章。梅州柚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產生許多次果和廢果,這些柚果多被丟棄在果園裡、垃圾場,造成大量資源浪費、汙染周邊環境衛生。將殘次果回收利用,變廢為寶,不僅帶給農戶一筆收入,也充分挖掘了梅州柚的價值,延長產業鏈條,加工成品由企業收購後進行二次精加工,廣泛用於醫藥、食品等領域,構建了從田頭到舌尖的產業鏈。

此外,改變了當地果農的思想觀念更為重要,讓他們意識到殘次果也是有價值的,從而帶動梅州柚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梅州柚產業高質量發展。某種意義上,這種觀念的轉變比直接帶動增收更為有效、影響更為深遠,真正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