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城崇文門外,人山人海。是日,景泰朝的兵部尚書、北京保衛戰的主持者、大明王朝的第一忠臣、挽大廈於將傾的于謙,將要被斬首。與往日人們圍觀被行刑的拍手稱快不同,人們對於這位於謙大人卻是無不感念,悲慟大哭。連上天似乎也被這種悲哀侵染了,以致於“陰霾四合”。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但朱祁鎮的詔令如鐵,即便如此群情洶洶也並不能阻止於謙被處死的命運。

此時,站在行刑臺的劊子手內心波濤洶湧。於職業而言,他必須處死這位股肱之臣;但於人心而言,他又何嘗不知這位大人曾經救下了幾十萬、幾百萬的大明臣民,是救時宰相!

午時已到,行刑!手起刀落,于謙卒,年60歲。接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行刑的劊子手竟也自殺賠死了。我們無從知曉他刀下之鬼有多少位,但我們肯定可以知曉的是死於他手的于謙觸動了他的內心,才有了以死贖罪的做法。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這之前,就在錦衣衛奉旨抄沒于謙府邸之時,如劊子手一般無二的情景已經發生過一次了。錦衣衛,作為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且肆意用刑的組織,手段狠辣,其中自然也都是些手染鮮血的鐵石心腸之輩,但就在奉旨抄沒時,他們在於謙的府邸之中得到的卻是“家無餘資”,正當他們看見正室緊鎖,認為裡面必然是金銀財寶無數之時,開啟之後裡面卻是供的景泰帝朱祁鈺所賜的蟒衣、劍器。單就仕宦而言,于謙從政幾十載;單就為兵部尚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有八年之久。卻如此清貧至此,不禁潸然淚下。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年少有為

就在朱元璋去世的同年,杭州府錢塘縣於家誕下一子,而他就是于謙。

於氏一族,在當地算是名門望族,于謙的曾祖父更是擔任過大總管之職,祖父也在朱元璋朝任工部主事之職。不過,或許是有鑑於朱元璋誅殺功勳的行為,其父於彥昭卻並未出仕。

但這並不妨礙對於謙的敦敦教誨。

少年于謙,便志存高遠,對於以身殉節的文天祥更是敬佩有加,更是高懸其像,日夜參拜。君子之儀,當出自此。七歲時,便有遊方和尚贊他“將來定是救時宰相”。

當然這些預測之言的應驗,若說是上應天意,不如說是于謙本人的孜孜以求。

二十三歲時,經過多年寒窗苦讀,于謙高中進士。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仕途之路

與做學問不一樣,在政壇之上的剛毅鐵骨與爾虞我詐的權力鬥爭顯然格格不入。好在,他能得遇明君。在御史任上,雖然于謙幹得便是出力不討好的生計,但明宣宗朱瞻基卻“音吐鴻暢,帝為傾聽”。

明宣宗上任伊始,漢王朱高煦便發動了叛亂。于謙也終於到了能夠發揮他特長的時候,在朱瞻基御駕親征下,朱高煦自知不敵,只得選擇出降。宣宗便令于謙數落其罪行,而於謙“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慄”。面對二叔的求饒,朱瞻基大悅,不過最後朱高煦還是想的太多,一記掃堂腿將侄子打到在地,也意味著自己以及自己子嗣的死路。朱瞻基將他扣上銅槓木炭燒死,漢王之子家眷也盡被殺戮。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當然,立功的于謙得到的是升遷,被委派巡撫江西。于謙到達後,很快的便平反冤假錯案多達數百起。

剛直的他,還來了個跨省舉報,上書彈劾陝西官員。明宣宗對於于謙自然是知其所以能,於是走馬上任,于謙直接被點成了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陝西。與眾多官員希冀升官發財不同的是,這位年輕的才子,想的是如何造福地方。面對黃河決堤,他賑災、修提;面對大同府,豪強林立、官宦侵吞民田,他鐵腕治理。

但是此時,小皇帝朱祁鎮卻在張太后、三楊去世之後,盡顯昏君本色。王振開始成為大臣們的“翁父”,但于謙對此卻嗤之以鼻。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王振何時吃過憋,自然不樂。于謙在王振一黨構陷下也很自然的“下獄”,但這一舉動卻將王振嚇到了,因為于謙治下的河南、山西官民不樂意了,紛紛上書直陳。

這就是民心的力量。

1448年,50歲的于謙任兵部左侍郎。此時的朝堂之上,年輕的朱祁鎮開始放飛自我;王振則在想著“自我實現”。機會很快也到了這二人眼前,瓦剌人利用互市想著騙我大明?不允!瓦剌人入寇!

王振:當年太宗皇帝五次北伐,宣宗曾大破兀良哈。朱祁鎮:明白!眾位大臣:皇上萬斤之軀,怎能輕易冒險。

朱祁鎮,我要效法太宗,立萬世之功。於是,1449年朱祁鎮點齊了幾十萬大軍御駕親征。至於結局,土木堡之變,王振被樊忠錘殺;朱祁鎮也成了俘虜。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力挽狂瀾

瓦剌也先十分高興,若此時直驅北京,豈不是要恢復祖上榮光!但此時的大明北京紫禁城內,徐珵還在看星星,主張南遷;作為兵部此時最高長官于謙沒忍住,但是效果明顯,確立了主戰,而國不可一日無君之下,郕王朱祁鈺也成為了新君。

一場戰爭的勝利,現在看來輕描淡寫。但當時的危局,一旦城破,明朝覆滅。因此,這場戰役大明王朝輸不起,在於謙的排程之下, 山東等地的兵士不斷增援,而瓦剌行軍之慢以及在紫荊關四日的消耗,也延遲了瓦剌大軍的攻勢。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待到瓦剌大軍抵進時,北京城內已有20餘萬明軍。勤王之師,也在陸續增援。勝利的天平,也成功的易位,這場戰役之中,他親自出德勝門,更厲害的是還下令關城門,要嘛勝,要嘛戰死。

瓦剌衝鋒,明軍衝鋒!也先的兩個弟弟相繼戰死,再打下去能否出長城都是問題,不愧是雄主,也先下令撤軍。

勝利之後,于謙自然為朱祁鈺所重。但于謙並未自大,反倒是謙讓功績,對於生活也是“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可惜的是,在他心中的“社稷為重,君為輕”,隨著朱祁鈺的作穩帝位、廢除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朱見濟為太子,變得處境尷尬。

奪門之變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而且他的太子朱見濟也早夭,再無所出。曾經因為主張南遷,而聲名狼藉的徐珵,此時已經改名為徐有貞,他想到了從龍之功。石亨、曹吉祥自然也趨之若鶩,三人沆瀣一氣,于謙知道嗎?于謙心知肚明,但于謙想的卻是國家穩定,社稷安危,他想的是舉薦朱見深為承位者,如此便能實現政權的安穩過度。

明朝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抄家的錦衣衛潸然落淚,劊子手自殺陪死

但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作為投機者,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十六日,奪門之變發生。于謙等人也被捕,對於于謙,明英宗還有句“謙實有功”,但對於徐有貞而言,對於這位尚書,這位斷送自己晉身之途的于謙,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如此,于謙被判斬首、棄市,家族籍沒,充邊。

這是于謙的悲劇,更是君主專制下的大明王朝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