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權謀角度看,劉邦“小人之舉”中隱藏的權謀智慧

秦漢歷史是一家之言,只有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裡,漢武帝之前的歷史,基本上就是照抄《史記》的,

看了《史記》中劉邦、項羽的記載,大多都人認為項羽是力能扛鼎,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大英雄,同情他這個悲慘命運;而對劉邦,儘管他得了天下,大多數人都覺得他無德、無才是個無賴的小人,靠著厚黑和運氣才成功的。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司馬遷《史記》

天縱豪情萬丈,生來氣冠三吳。百二秦關如鐵鑄,視若吹灰俎上魚。戟橫萬骨枯。勒馬自封王霸,息兵笑劃疆圖。歃血為盟情意重,怎奈劉邦非丈夫。隔江絕唱書。

而司馬遷他們家又是世襲太史公,漢朝官方的史官,他修當朝史書,居然把開國皇帝寫成小人、無賴,更讓人覺得劉邦的形象真實,他就是個小人、無賴。而劉邦的一系列的故事,更成了他是小人的“鐵證”。

從權謀角度看,劉邦“小人之舉”中隱藏的權謀智慧

但是,看歷史如果這樣看,還不如不看,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的公司老總、村長、縣長、管理幾十人的小領導,估計沒人敢瞧不起他們吧?

因為誰都知道,他們能脫穎而出,他們就不是普通人,都有過人之處。

那為什麼敢瞧不起一個開國皇帝呢?

像劉邦這樣的人,秦末大亂,以一個村長(亭長)的身份,奪得沛縣的領導權,又以沛縣一千多士兵的基礎,在全國上千諸侯中脫穎而出,奪得天下,笑到了最後。

都說項羽是蓋世英雄,一個能打敗蓋世英雄的人,會是無能之輩?

劉邦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做的許多事,因為後世讀者的地位太低,屁股決定腦袋,看不懂帝王處理問題的權謀思維,而基於道德去考量。

而像劉淵、石勒、李世民、耶律阿保機、朱元璋這樣的政治家看待劉邦,就認為劉邦古代是最厲害的皇帝。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廓開大業。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敬仰劉邦,故兼姓劉氏;又以蕭何助劉,故變其母族、後族為蕭氏。

這可能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你的身份決定了你眼中的劉邦形象。劉邦做的很多事,如果細細品味一下,都是有大智慧的。

從權謀角度看,劉邦“小人之舉”中隱藏的權謀智慧

比如,前203年,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候,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成皋一線對峙,劉邦堅守不出,還派軍隊侵擾項羽的糧道,項羽於是抓了劉邦的父親熬湯,想逼迫劉邦出城迎戰,劉邦說,我們是兄弟,橫豎得分我一碗。

《項羽本紀》: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項王從之。

看起來就是個無賴吧,但是結果是什麼呢?項羽最終還是放了劉邦的父親,拿劉邦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這種對方用自己親人的性命要挾你的時候,你怎麼選擇呢?

妥協?那隻會讓對方得逞,劉邦的這種選擇,是最明智的,那就是親人的命不重要,你自己看著辦吧?

雙方博弈,不能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軟肋,只要你有軟肋,就有別人攻擊的機會。

就比如,你老婆被人綁了,要挾你一百萬,你怎麼辦?給錢?那估計你得為她收屍了。這時候,你對綁匪說,太好了,我正想離婚呢,還怕她分我財產,現在正好,我不要了,你看著辦吧!這樣興許還有一線生機。

從權謀角度看,劉邦“小人之舉”中隱藏的權謀智慧

而之前,項羽彭城之戰大敗劉邦之後,劉邦駕車逃命,在逃跑的過程中,為了減輕馬車的重量,將兩個孩子魯元公主和劉盈扔下車,最後,部將夏侯嬰將兩個孩子救起,劉邦大怒,一路上有十幾次想斬殺夏侯嬰,直到逃回沛縣。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很多人看到這裡,就覺得劉邦一點人性都沒有,為了逃命,兩個孩子的性命都不顧,夏侯嬰救起他的兩個孩子,他居然要殺了夏侯嬰,

但是,他扔孩子下車的做法跟劉備扔阿斗做法是一樣的,他只是想表達一個意思,我孩子的性命不重要,將領和士兵的命才最重要,只是為了籠絡士兵和將領的人心。

從權謀角度看,劉邦“小人之舉”中隱藏的權謀智慧

而且他知道,夏侯嬰這些人不會真的扔下他的孩子不管,他們只是在士兵面前演雙簧而已。

另一件事,英布本來是投靠項羽的,後來劉邦的使臣隨何殺了項羽的使者,逼迫英布投靠了劉邦。項羽集團派兵攻打英布,英布大敗,逃到劉邦那裡,

英布到的時候劉邦正在洗腳,劉邦叫讓人去叫英布進來,英布看到劉邦之後,非常憤怒,因為洗腳的時候召見人非常不禮貌,是一種羞辱,有點後悔來投靠劉邦。當他出來的時候,回到自己的住處,見劉邦給他的房間、器具、食物、侍從又很豪華,規格跟劉邦自己的一樣,英布喜出望外。隨後,劉邦調撥了幾千人給他,回去又招攬舊部幾千人,讓他駐守成皋。

於是殺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間行與何俱歸漢。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帳御飲食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很多人看到這裡,又覺得劉邦是個純粹的農民,地痞流氓的天性,無拘無束隨意慣了,在洗腳時候接見別人,羞辱別人,難怪魏豹評價劉邦:劉邦傲慢無禮愛侮辱人,罵諸侯大臣就像罵奴才一樣,沒有一點禮節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髃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英布是什麼人?當初跟著項羽混,也是一方諸侯,跟漢王劉邦是平起平坐的人,實力、地位都在那裡,現在兵敗投靠劉邦,心裡自然是不服劉邦的,按照常理劉邦會優待他,劉邦如果以禮相待,太在乎英布的投靠,那英布估計就不把劉邦當回事了,還想著跟劉邦分庭抗禮。

劉邦怎麼樣才能駕馭好這個人?讓他甘心驅使呢?讓他不敢反叛?

劉邦降維打擊,先冷落英布,告訴英布,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你現在就是喪家之犬,是我收留你,你要老老實實的,這樣英布心裡落差很大,本來想著會優待,現在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自己也沒什麼價值。

而當英布回去後,又給他君王的待遇,跟劉邦自己待遇一樣,先把他踩在腳底下,不給他希望,後又把他捧的高高的,透過這種一慢一敬,一辱一榮,前倨後恭的手腕,劉邦就把英布這種大哥級任務收拾得服服帖帖,心悅誠服,甘心為其驅使。

從權謀角度看,劉邦“小人之舉”中隱藏的權謀智慧

這其實是領導用人的慣用手法,特別是對待那種自恃有才、桀驁不馴、不服管的刺頭,這類人很難管理,需要對他們降維打擊,先貶低他們,讓他們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價值,再又重用他們。同時,也告訴他們,別看你有才有能力,我不用你,你什麼都不是,我用你,你才能發揮價值,一切都是我說了算。

劉邦這種駕馭人才的方法,對韓信和酈食其也用過。

劉邦領銜滅秦後,經過陳留,就打聽陳留有哪些人才豪傑,酈食其也找人引薦自己,劉邦就去找酈食其,他來到高陽,讓酈食其來見他,他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酈食其見到劉邦後,劉邦罵道:“你個奴才相儒生!、、、、”,

酈食其說:“如果您下決心要招攬賢人,推翻暴秦,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傲慢無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 ”

於是劉邦立刻停止了洗腳,然後穿整齊衣裳,把酈食其請到了上賓的座位,並且向他道歉,兩人開始促膝長談。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韓信離開項羽投靠劉邦時,夏侯嬰很欣賞韓信,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讓韓信做管糧食的小官,治粟都尉,還不如在項羽陣營的時候。

韓信就想逃走,蕭何月下追韓信,追回後,蕭何也引薦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很多人認為劉邦沒有識人之明,夏侯嬰和蕭何都比劉邦會識人,韓信是蕭何的引薦才做大將軍的。

但是,這其實也是劉邦的馭人之術,如果一開始夏侯嬰推薦,馬上就重用韓信,以韓信的性格,自然難以駕馭,認為是因為自己才華出眾才被重用,先把他打入谷底,置之死地,然後再重用。

對於像劉邦這樣的一個軍政集團的首腦,除了制定戰略規劃外,最重要的就是識別人才、用好人才、駕馭人才。其中,駕馭人才是最難的,這點可以看看其他失敗的人,比如陳勝、李自成、洪秀全等人。

秦末陳勝最開始造反,但是失敗得也最快,被車伕殺了。為什麼失敗?因為不會駕馭人。

派武臣去攻打趙地,武臣自立為王。

派韓廣去燕地,韓廣自立為燕王。

派周巿去魏地,周巿立魏咎為魏王。

手下將領都駕馭不了,派出去的將領基本都擁兵自重,或自立為王。

洪秀全造反後,傳說手下封王兩千多個,最後還是內訌了,為啥封2000多個王?為啥內訌?不會駕馭人唄。

而劉邦陣營也是派系林立,無論是沛縣嫡系、豐沛派系、滅秦中加入的人,還是楚漢戰爭中的盟友,都能駕馭得很好。

範浚是怎麼評價他的?“夫以高祖權略智數,攬英豪而驅御之,蓋真王霸才,雖羽百輩不敵也。”

劉邦的權謀智慧非常高,能招攬天下英豪,並且能駕馭驅使他們,這是項羽比不了的。

所以,劉邦很多看起來“小人”、無賴的做法,都隱藏著很高深的權謀智慧,只是讀史的人未必能理解。

這也是為什麼帝王將相看劉邦,劉邦,劉邦是很厲害的帝王,底層人看劉邦,劉邦就是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