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從鼎盛到滅亡不到200餘年

,由於清政府的夜郎自大,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

使得中國在科技,文化,政治和經濟上遠遠落後西方國家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泱泱大國,最後的權力竟然落在了一個年幼的小孩手裡,令世人一笑大方。

1911年,有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徹底推翻了清政府

,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餘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社會。

而作為中國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卻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從此了無蹤跡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一、攝政王載灃執政生涯

攝政王載灃自幼出身貴族,不愁吃穿,天生高人一等

。他的哥哥是光緒皇帝。因此他是一個權傾朝野的人,在政治上他非常的有遠見,曾多次為光緒帝出謀劃策;光緒年間,義和團運動爆發,義和團裡的成員有意地打死了一位來自德國的公民,

此事引起了德國人的公憤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為了能夠平息事件造成的影響,緩和兩國的關係,

光緒帝便派出載灃遠渡大洋彼岸去到德國與德國人講和。

來到德國後,德國人顧及他是中國皇帝的親弟,所以對他百般照顧。可是攝政王載灃只說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

他是來登門道歉的

不過

德國人向來強勢,他們不習慣中國人的禮儀

甚至要求攝政王載灃能夠以跪下來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真誠的歉意

。德國皇上的過分刁難,並沒有讓他放下自己的尊嚴,他始終在內心覺得一個大興王朝的王爺,怎麼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下跪呢?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雙方就下跪一事交涉了數幾天

,因為載灃不甘於屈服德皇,最終德皇下令要求他和他的隨從一併鞠躬來了結。事後,他還希望能夠繼續遊覽歐洲各國的風采,但被德皇一一拒絕。

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輪船回到中國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回到中國後,

他的仕途風生水起,一直做到了一品大官

,還掌管了重要的軍事部門,負責重要的軍事內容。經過幾年的發展,他的勢力越來越大,朝廷上

許多大官對他趨炎附和,望藉由他的勢力來擴充套件自己的生意

。總之,他是個有權有勢的大人物。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二、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

清朝末年,綜合國力逐漸衰落,皇室貴族的腐敗生活引起了公民的憤怒,期間爆發了很多民間組織反抗活動。其中以辛亥革命最為出名,

它完全推翻了清朝,使得中國社會邁向新的里程

。它爆發最根本的原因是

社會底層人民不甘於現狀而產生的一次反革命運動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辛亥革命運動期間,皇家的軍隊實力遠遠不如人民組織,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失去了原本的活力。

並且許多大臣看大清的局勢已去,便紛紛開始叛逃或敵對。

另外,許多地方政府陸續地與大清王朝撇開關係,不受大清軍隊的統治

此時一些民間的暗勢力蠢蠢欲動,他們互相勾結官員,成為了一股強有力的危險力量。即使大清沒有了任何挽回局勢,

攝政王載灃不遺餘力地走訪民間,四處拉幫結派,意圖能夠匡扶正統。

其次,

他還藉由兒子溥儀的權利宣告了一份密旨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密旨上面寫明,由皇帝親自為大元帥率領軍隊,

皇帝親政前則由攝政王掌權

。因此攝政王和他的兄弟們掌管了全部的軍事權力,他獨攬大權,排除異己。

可是朝廷上總有一些官員貪汙受賄,造成國庫緊缺,嚴重影響戰爭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最終,各種因素下清政府被推翻了,1

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在南京領任民國大總統

,而溥儀則被迫使頒佈退位詔書,將權力移交給袁世凱,

這一刻清朝正式滅亡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三、攝政王載灃迴歸平淡生活

清朝滅亡之後,攝政王載灃的生活非常低調,

他沒有繼續參與反清復明的活動

,也沒有勾結外國勢力做出對中國人民不利的事情,他一向寡言少語,不與日本人來往,

甚至不答應日本人提出的任何條件,只想平安度日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有一次日本人伸出橄欖枝,要求他和他的家人一起去東北生活,這其中自然包括了溥儀和他的妹妹。

他始終堅持反對一家人去往東北生活

,認為這只是日本人的圈套,並非一個安全的上上之策,

後來又因戰亂一家人搬到了另一個地方躲避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北平戰爭期間,溥作義也參與了其中

,為了得知溥作義的確切訊息,他每一天都守在收音機面前,收聽廣播,

透過廣播瞭解每一天發生的戰爭具體形勢

,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安然入睡。

四、清朝最後一位攝政王載灃病逝

很多人會問,攝政王載灃為什麼不跟溥儀一樣勇敢去和日本人蛇鼠一窩,做著反清復明的春秋大夢。

實際上,這跟他本人的性格有著很大關係,他是一個非常明事理,憨厚老實,沒有野心的人,

他深知清朝氣數已盡,回力乏天了。

另外他知道自己實力不夠,自己的軍事力量跟民國比,簡直不值得一提。

便決定安心的生活,從此隱姓埋名,甘願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與世無爭

。還有他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便變賣了自己的家產,以填補家用。

1951年,載灃因多年老疾病感染風寒而去世

,死後被葬於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作為曾經的攝政王,為何在清朝滅亡後,選擇了徹底退隱呢?

攝政王載灃的一生有過輝煌,有過落寞,但始終作風清廉

,這是他最難得可貴的地方。載灃的從一個名不經傳的王爺成為頂天立地的攝政王,

依賴於他過於常人的膽識和勇敢

結語:

清朝的滅亡是歷史的選擇,滿族人的腐朽的統治思想加劇了中國社會衰敗的程度,

日益激化了民族之間矛盾,深深地埋下了禍根;辛亥革命期間,攝政王-載灃用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沒有能夠改變國家滅亡的命運,

印證了“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載灃在清朝滅亡以後,開始過著流浪的生活,

他沒有像其他王室子孫一樣每天忙想著如何復辟。而是選擇了一種安靜的生活狀態,新中國成立後他也像普通人一樣過著快樂的日子,或許對他而言是最好的宿命,直到1951年安詳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