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再上熱搜:不生孩子不買房,能有什麼罪?

大概是去年的這個時候,陳建斌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叫《第十一回》,這部電影大概講了這麼一個道理:

在不同的時代下,我們所追逐關注的點不同,我們所在意的東西不同,當不同時代的群體產生認知上的不同時,便會帶來代溝、分化。

不生孩子不買房,這個行動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的確是比較正常的,或者說至少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如果放在四十年前,三十年前,不同的事情,我們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在不同的時代,我們的認知和看法都會不同,即使事情還是同一件事情。

舉個例子:

在四十年前,只生

一個

好,這個觀念幾乎是深入人心的,大家都會覺得只生一個這就足夠了,但是在今天呢?我們把目光從集體轉移到了個體,更多地開始關注個人的選擇,也更多地開始學會尊重個人的選擇。

但“只生一個

”這種觀念,也不是自古就有的。再往前追溯的話,在那個年代,類似於“搞破鞋”這種事情,在一些地區被抓住了是要被浸豬籠的。

你看,在不同的時代,我們對同樣的一件事的看法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以今天這個時代的觀念來看李健的做法,我們會認為這是他的自由選擇,我們沒有什麼權利去幹涉他個人的選擇。

但如果是四五十年前,恐怕又是另一種看法。

即便是在今天,像李健這種不生孩子不買房的行為,恐怕都是要被很多70後乃至60後所不能忍的。換句話說,一般人要想學李健,恐怕還學不來,你也沒有那個條件。

李健再上熱搜:不生孩子不買房,能有什麼罪?

李健畢業於名校清華大學,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在90年代李健畢業第二年時,他的月薪已經有好幾千元了,那個時候的大幾千,絕對算得上是正兒八經的中產。

現在李健人到中年,有名、有學識、還有足夠高的收入,當一個男人具備這三點的時候,他當然能夠說他不生孩子不買房。

相反,如果一個普通人說這話時,可能迎接他的就是很多人的指責。即便以今天我們現代人的目光,在看人這個問題上也算不上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以經濟作為唯一的標的物去看人看物,這是很多人潛意識裡的做法。

這也是我們常常所說的雙標。你說你能理解李健的選擇,那很有可能這只是一種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的理解,不信?如果你的孩子選擇不生孩子不買房,你還能真正理解嗎?

我們通常都會羨慕那些有名有錢的人,如果這些人還能夠淡薄名利不為世俗的物品所捆綁的話,那他無疑會更容易受到我們的喜歡,因為這些東西是我們普通要為其奮鬥一生的。

同樣的一件事,處在不同時代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

李健再上熱搜:不生孩子不買房,能有什麼罪?

其次,對於生孩子買房這兩件事本身來說,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持一定的贊同態度的。

當然了,就我自己所知道的人來說,這種選擇在文化圈、娛樂圈其實都有。

文化圈裡面例如竇文濤、梁文道等等,娛樂圈的朴樹、何炅、梁朝偉夫婦等等。

當然了,這些都還只是不生娃,相對而言,不買房的人的確比較少,就我自己所知道的,似乎只有吳君如夫婦是沒有買房沒有打算生娃的,甚至沒有結婚證。

今天我們看待不生娃、不買房,是個人的選擇。未來可能更進一步的是,出軌都被看作是正常的個人選擇,道德和個人自由意志之間有沒有界限?這肯定是有的,但今天我們又看到,這種界限在被無限縮小之中。

至於為什麼不生孩子,這一點恐怕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跟外部環境有關。當然了,少數部分人是因為討厭孩子。

例如,歌手朴樹在談到為什麼自己不要孩子時就曾說過,“食品是不好的、上學也是不那麼好的、環境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覺得活著很累,所以不想讓他來到世上受苦。”

當外部環境不太好或是單純

認為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時,這種選擇體現在行為決策上時,就會偏向於不要孩子。

當然了,今天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要孩子,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今天生娃的成本越來越高了。

一個比較直白的原因是:

不是不想要,而是生不起。

李健再上熱搜:不生孩子不買房,能有什麼罪?

以今天我們的標準來衡量生娃這件事,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是:不再以溫飽為唯一標準,更注重質量的培養。

過去越生越多是為了養兒防老,那時候想要溫飽就需要足夠的勞動力來生產糧食,因此生娃不需要讀書,也沒精力沒錢讓孩子讀書。

今天不同了,今天很多人都在藉助工具、藉助技術來致富,溫飽不再是唯一的目的,我們有了更高的追求,於是養孩子的標準也變了,變成了要高質量培養孩子成才。

讓孩子成才,這個標準看起來單一,但你的投入卻幾乎沒有上限,沒有上限就意味著,這是一筆非常花錢的“投資”。

從最早的進口奶粉,再到後來的比拼學區,甚至國外留學等等,無一不考驗父母的經濟實力。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競爭也是需要成本的,要想提高孩子的競爭力,靠孩子自學成本當然很低,但提升也非常有限。

如果你的收入相對一般,也沒什麼時間陪伴孩子,甚至做不到把孩子帶在身邊,這樣的父母,自己都會內疚。

那更好的選擇是什麼?當然就是選擇不生,或者少生。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今天的很多人不生娃的原因是:

養老不再靠養兒了,甚至兒子還有可能啃老。

李健再上熱搜:不生孩子不買房,能有什麼罪?

養老靠孩子為什麼不現實了?這個原因只需要看看今天的自己就知道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下,過去大家都是農村人,幾乎都能夠陪在父母身邊,但今天不一樣了,今天的人不僅沒空陪父母,在經濟上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考慮到未來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危機,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是:那就是年輕人的啃老現象。

機會成本越來越少,好的就業越來越少,躺平也好內卷也罷,變相都加劇了年輕人的啃老現象。

基於以上幾點,李健不生孩子不買房,能有什麼罪?要真說有罪,他最大的罪也許就是沒有繳納“罰款”(參考計劃生育)。

我個人盲猜,大機率未來會有不生娃繳罰款的可能性。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對一切似是而非的事物和理論懷抱好奇,年讀書超百本,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