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中國第一位“太上皇”,中原騎兵教父,結局卻相當悲慘

趙武靈王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不高,稍微懂點歷史的人,知道他搞了一個“胡服騎射”,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這個名字是陌生的。

不過,梁啟超對他的評價倒是挺高的,

說他是“黃帝之後的第一偉人”。

趙武靈王是個有故事的男人

,也是一世雄主,他的雄才偉略,絕不僅僅是一個“胡服騎射”。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

,當然,那會兒沒有皇帝,也沒有太上皇的說法,人家叫“主父”。按照趙武靈王的設想,這叫“二元君主制”,他當董事長,管決策,兒子當總經理,管幹活。

他是第一個微服私訪,以君主的身份親自去搞間諜活動的人

。為了摸清秦國的地形地貌,他喬裝打扮進入秦國,還跟秦王面對面的聊了幾句,最後從容逃脫。

他是一個好爸爸

,既寵小兒子,也愛大兒子,為了能讓兩個兒子都當上“王”,他甚至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老父親的諄諄之心,溢於言表。

趙武靈王:中國第一位“太上皇”,中原騎兵教父,結局卻相當悲慘

但是,恰恰是他對兩個兒子的“愛”,分配的不均衡,引起兄弟反目,最終導致他被圍困在沙丘,足足三個月,最後被活活餓死。

剛剛上任,他就智破五國聯盟

公元前326年,趙武靈王的老爸,趙肅侯去世了。

趙肅侯是一個明主,在他的帶領下,趙國打破了魏國的強國地位,解除了魏國對趙國的威脅,也因此得罪了魏惠王。

國君去世,正是一個國家動盪之時,魏惠王聯合秦國,楚國,齊國,燕國,準備以弔唁之名,瓜分趙國。一時間,烏雲籠罩著趙國。

此時的趙武靈王,剛剛15歲,他在託孤大臣肥義的幫助下,他有條不紊的展開了反擊。

首先,他重金賄賂越國,讓越國出兵攻打楚國,讓楚國無心在趙國戀戰;其次,他挑撥中山國,讓中山國捅燕國的屁股;最後,他拉上韓國和宋國,來給自己助陣。

當五國使臣帶著大軍來到趙國的時候,趙武靈王又下令,只允許使臣進城,軍隊一律在城外等候。在趙國的重要城市,上黨,代郡,太原,邯鄲,趙武靈王也分別部下了重兵。

三招兩式之下,化解了五國聯盟的陰謀,五國使臣一看,這沒得玩了,得嘞,進來給趙肅侯鞠個躬,拍屁股回家吧。

經此一事,奠定了趙武靈王的地位,魏國也不敢再挑事兒,乖乖的派人來和談。

圖謀安定,他擁立燕國,秦國兩位國君

公元前315年,燕國發生內亂,燕國太子“平”本想讓齊國來給自己做個助攻,沒想到引狼入室了,齊國進入燕國之後,大掠一番,引得天怒人怨。

趙武靈王看準時機,護送在韓國當人質的燕國太子“職”進入燕國,繼位為新君,就是“燕昭王”。

趙武靈王為什麼這麼做?當然不是給燕國做慈善,他有他的深謀遠慮。

當時,雖然韓趙兩家關係比較好,也簽訂了“互不攻打盟約”,但是,盟約這玩意,就是擦屁股紙,內急的時候用一下,用完就扔了,誰也不會把他當回事。

背地裡,韓國又和燕國簽訂了一個“共同防禦趙國”盟約,公子職為什麼會在韓國,就是因為這個條約,韓國害怕燕國不遵守盟約,才讓他到韓國當人質的。

趙武靈王擁立燕王,這就相當於燕國欠了趙國一個大人情,韓燕兩國簽訂的盟約,不攻自破。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陽舉周鼎,結果被砸死了,秦國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王位爭奪戰,以羋八子,魏冉為首的楚國外戚集團,主張擁立羋八子的兒子,嬴稷繼位為君。

當時嬴稷在燕國當質子,他要回國就必須經過趙國,一開始,趙國是把他給扣押下來了,魏冉急忙給趙武靈王寫了一封信,陳述了厲害關係,並保證,只要趙武靈王能護送嬴稷回到秦國,保證不會與趙國為敵。

這是一樁好買賣,一個順水人情,就能贏得邊境安定,比百萬大軍都管用。於是,趙武靈王派人護送嬴稷回到秦國,繼位為君,就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秦昭襄王。

果然,趙武靈王在位之日,秦國對趙國秋毫無犯,直到趙武靈王死後,才爆發了長平之戰。

為圖霸業,他主動讓位,專心軍事

趙國地處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與北方的胡人接壤,因此,北方胡人侵擾,一直是趙國最頭疼的問題。

胡人之所以難對付,和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作戰習慣有很大關係。

趙武靈王:中國第一位“太上皇”,中原騎兵教父,結局卻相當悲慘

胡人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他們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生活地點,很難尋找到他們,而且,他們擅長騎馬,機動性強,經常是南下撈一票就跑,你找都找不到他們。

趙武靈王充分發揚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精神,在趙國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向胡人學習,

“著胡服,學騎射”,建立了中原地區第一支騎兵,戰鬥力大大加強。

此後,趙武靈王北上征討,滅了中山國,把中山國王給遷徙到了陝西膚施(今延安),打敗林胡,婁煩兩個胡人部落,建立了雲中郡,雁門郡,代郡,還在北方修築了“趙長城”。

一時間,趙武靈王打遍北方無對手,趙國,也成為了北方第一強國。

當了北方霸主,趙武靈王還不滿足,他還想一統中原。為了能夠讓自己專心研究軍事,他決定把國君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具體的國家管理工作,讓兒子去做,自己尊稱“主父”,仍然位居領導。

當時諸侯國中,能夠與趙國抗衡的,只有秦國。為了研究秦國的地形地貌,趙武靈王決定喬裝打扮,親自到秦國去當一把間諜。

他假裝是趙國使臣趙招,在秦國境內遊覽了一番,把秦國的地形地貌都熟記於心,還特意去見了一次秦王,秦王問話,他不卑不亢,對答如流。

晚上,秦王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覺得今天的趙國使臣太可疑,言談舉止儼然君王風範,第二天一早,就召趙國使臣再次來見,結果來的人和昨天的不一樣。

來人說:“我才是真的趙招,昨天那個人,其實是我們的主父”,秦王趕緊派白起率3000大軍去追,至函谷關時,守關將領彙報:“趙國使臣已經出關許久了”。

就這樣,趙武靈王成為戰國時代,第一個微服私訪,親自到他國當間諜的人。

父子相鬥,老狐狸在沙丘翻船

趙武靈王的原配是韓國貴族,韓夫人,生下長子,起名叫“章”,被趙武靈王立為太子。後來,他又娶了一個小嬌妻,吳娃,也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何”。

按說太子乃國本,廢長立幼引起國家動亂的事情,比比皆是,偏偏趙武靈王就這麼幹了,在韓夫人去世後,他立吳娃為夫人,廢除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該立公子何為太子。

後來,

趙武靈王讓位的時候,就真的把王位傳給了小兒子,公子何。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公子章那個心理憋屈啊:“你個臭老二,就這麼硬生生的奪了我的王位,我不甘心啊”

趙武靈王:中國第一位“太上皇”,中原騎兵教父,結局卻相當悲慘

看著當哥哥的站在下面,唯唯諾諾的給弟弟行禮,趙武靈王心裡也不舒服,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大兒子不公平了,他又想起了韓夫人的溫柔賢惠,心裡開始自責。

為了彌補大兒子,趙武靈王封大兒子為安陽君,封地在“代郡”,派田不禮為宰相,輔佐公子章。

按說,作為一個封地,是不可能給配備宰相的,如此一來,“代郡”就成了趙國的“國中之國”,或者說是趙國的“特區”。這讓新上任的趙惠文王非常不滿意。

哥倆的矛盾,由此產生。

等趙武靈王從秦國回來後,發現國內形勢發生變化了,公子何已經完全掌握了大局,當初自己留給小兒子的一套班子,宰相肥義,太傅李兌,司馬公子成已經完全倒向小兒子,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趙武靈王不甘心,我本來想當董事長,沒想到卻被踢出了董事會。

為了奪回自己的權力,趙武靈王設下了一個圈套

,他準備讓兩個兒子相互爭鬥,最後自己以老父親的身份,出面收拾殘軍,順便奪回大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首先提議,把趙國一分為二,讓“代郡”獨立出來,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提議,被趙惠文王給否決了,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趙武靈王的目的,達到了,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哥倆之間的裂痕再深一些,再大一些,最好能動起手來。

但是,趙武靈王知道,在邯鄲城內,到處都是小兒子的人馬,無論是他,還是他的大兒子,都不可能有機會動手,因此,他找了一個藉口,說是去沙丘看他的陵寢修的怎麼樣了,順便邀請兩個兒子一起去。

這個藉口,合情合理,小兒子也沒有理由拒絕,因此,趙武靈王帶著兩個兒子就來到了沙丘,一場好戲就要開演。

沙丘之行,父子三人可謂是各懷鬼胎。

趙武靈王希望兩個兒子能在這裡動起手來,他穩坐釣魚臺,漁翁得利;大兒子希望藉助這個機會,除掉弟弟,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小兒子則希望在這裡,一舉把父親和哥哥都消滅,省的有人在身邊礙手礙腳的。

達到沙丘之後,趙武靈王和大兒子住在一個行宮,小兒子獨自一個人住在一個行宮,畢竟人家是趙國國君嘛,待遇要高一點。

大兒子其實對老父親的意圖已經心領神會,他假借主父的名義,去宣趙惠文王過來,這個時候,宰相肥義站了出來,他說:“大王當心,這可能是個圈套,讓我先過去,如果沒有什麼危險你再過去”。

於是,肥義單獨一個人過去了,但是並沒有見到主父,他就意識到:“不好,果然是圈套”。

公子章帶人出來,先殺了肥義,然後帶著人馬就奔向趙惠文王的行宮,

宮廷政變,就這麼赤裸裸的展開了。

趙武靈王:中國第一位“太上皇”,中原騎兵教父,結局卻相當悲慘

趙惠文王這邊,早就回去搬救兵了,太傅李兌和司馬公子成帶著人馬及時趕到,殺退了公子章的人馬,公子章逃到了趙武靈王的寢宮避難。

本來李兌是要去請示趙惠文王,該如何處理,公子成攔住了他說:“千萬不要去請示,這會讓大王很為難,一個是哥哥,一個是父親,你讓他怎麼下令?這個事兒,只能我們自己動手”。

於是,李兌和公子成殺進行宮,找到公子章,把他給殺掉了。但是對於趙武靈王,那畢竟是前老闆,他們沒有勇氣去殺,只好把行宮團團圍住。

臨走前,李兌對著行宮大喊:“所有人,必須離開行宮,最後一個出來的,滿門抄斬”,不一會兒的功夫,行宮裡所有的宮女,奴婢,伙伕,下人全部跑了出來。

趙武靈王當然也想跑,可是,他被攔了下來,士兵們不敢殺他,只是把他攆回了行宮。

就這樣,諾大的一個行宮,就剩下趙武靈王一個人。

三個月,沒有人給他做飯,沒有人給他洗衣服,沒有人陪他說話,更沒有小嬌妻陪他運動,

他把行宮裡能吃的東西都找了出來,甚至連樹上的鳥窩都掏遍了,堅持了三個月,最後還是被活活餓死了。

這個下場,和當年的齊桓公,是多麼的相似。

這三個月裡,沒有人去關心過趙武靈王,因為朝中大臣都已經是趙惠文王的人,而趙惠文王的心思,大臣們都已經摸透了。

趙惠文王也沒有過問一句,他就是在靜靜的等著趙武靈王在行宮裡自生自滅。

三個月後,行宮開啟,看著趙武靈王的屍首,他的小兒子略帶誇張的表演了一場哭戲,然後就草草的把趙武靈王給下葬了。

因為,屬於趙惠文王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趙武靈王,確實是一代雄主,但是,“主動讓位”這步棋,確實是一招“臭棋”,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國沒有二主,大權一旦旁落,是很難再撿起來了。

太上皇,歷來都沒有什麼好結局,也許,根子就在趙武靈王這裡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百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