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了防沉迷技術,沉迷就沒了

不是有了防沉迷技術,沉迷就沒了

近日,國家網信辦指導組織“抖音”“快手”“火山小影片”等短影片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這是網路短影片領域首次嘗試開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對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營造良好網路環境具有創新性意義。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短影片,既可能影響學業,又損傷視力,還可能盲目模仿引發不良後果,某些“青少年不宜”的內容更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成為社會普遍關切和糾結的現實問題。“青少年防沉迷系統”的試點很有必要。

不過,從前些年網路遊戲推廣防沉迷系統的實踐來看,“青少年防沉迷”是一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需要不斷完善堵塞漏洞。比如有短影片平臺曾推出防沉迷“時間鎖”功能,使用者單日使用時間超過2小時,系統就會自動鎖定,需要再次輸入密碼才能使用。不過,網友很快找到破解辦法,破解後就能繼續使用。而且,如果青少年在啟動應用時故意不選擇“青少年模式”,系統也難以發揮防沉迷作用。

可見,防沉迷技術終究還是由人來掌握和應用的,“防沉迷系統”的開發與上線並不意味著青少年沉迷短影片現象從此自然消失。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力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除了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家長也要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防沉迷”的模範榜樣。因為,家長過度沉迷網遊、短影片,孩子難免會好奇、效仿。不讓或限制孩子玩,也就難有說服力。更有不少孩子玩網遊、刷短影片,往往就是使用家長的手機。家長少玩手機多陪孩子,多與孩子在生活、學業、情感方面交流,多盡一些監護、約束義務,才有可能讓孩子從短影片痴迷中解脫出來。

網際網路企業要切實負起自身責任。某些網際網路企業過於追逐經濟利益,沒能很好地兼顧社會效益,缺失應有的社會責任,備受社會詬病。相關企業應摒棄唯利是圖的觀念、模式,不打擦邊球,不搞變通手法,不以犧牲青少年身心健康為代價攫取利潤,拿出切實行動推動“防沉迷”系統不斷完善、不折不扣落到實處,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