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王莽一生至少育有6子1女,原配王氏育有王宇、王獲、王安、王臨四子,以及女兒王嬿(後配與孝平帝為後);“侍者”增秩生“功修公”王興,“侍者”懷能生“功建公”王匡,其長子即是王宇。

王宇是長子,“先生”,享有父母之愛甚多,王莽又何苦將其處死呢?這其中必然是暗含玄機。

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首先,出乎意料的是,王莽對於自己的“妻子”之愛並不是那麼多。

王莽是元帝劉奭皇后王政君“弟子”,是她的侄兒。劉奭駕崩後,王政君之子劉驁嗣位,是為漢成帝,於是王政君又晉升“皇太后”,位極“至尊”。正是由於王政君的關係,外戚王氏家族也跟著“雞犬升天”起來,王莽的七個叔伯中,先後有五人就任“大司馬”之職,真真是“榮寵至極”。

但這好像跟王莽沒什麼關係,因為其父王曼“早死,不候”。王政君可憐弟弟家孤兒寡母,遂將其“供養東宮”。其時王莽年幼,還不到進士加爵的年齡,也只好如此了。

王莽從小便是有心之人,“

因折節為恭儉,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

” ,並且將他這些叔伯們伺候地服服貼貼的,比如大將軍王鳳病重時,王莽前往“侍疾”,以致“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數月”。這把王鳳感動到不行,尋思無論如何都要抬舉抬舉自己這個“苦命”的侄兒,遂與死前“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其年,王莽24歲,算是入了仕途。

再後來,王莽憑藉個人努力,不斷晉升,直至綏和元年(前8年),被拜“大司馬”,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總算是追上了自己的叔伯們。是年,王莽不過38歲,真正是“年輕有為”。

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那你說,王莽仕途順遂,位列公卿,那他的親人們是不是也跟著沾光?

真不一定!

比如王莽母親生病之時,公卿列候們紛紛安排夫人前往“探視”,卻見到王莽之妻王氏“

衣不曳地,布弊膝

”。王莽好歹是大司馬啊!怎麼能讓自己老婆穿這種衣服呢?於是竟誤以為其是王莽家的“僮使”了。

——說起王氏,這個女人也著實可心憐,好不容易生下四個兒子,卻被王莽一一逼死,以致“涕泣失明”。小女兒王嬿也在新朝末年的亂局中,跳入火海中活活燒死。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又比如王莽的二兒子王獲,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犯法殺了他的奴婢。從彼時的社會風情看,這不是什麼大事,然而王莽卻不願罷休,竟然“切責獲,令自殺”!這使得王獲成為第一個被王莽逼死的子嗣。

具體到王宇,也有史實給予證實——這一年,王莽準備為其娶妻。

王莽上邊還有個叫“王永”的哥哥,生前為“諸曹”,卻也像他爹王曼一樣短命,“蚤死”,留下了遺腹子王光。論年齡,王光比王宇小几歲,那麼其婚配的時間要晚於王宇才是。可王宇結婚時,王莽卻不願忽略這個侄兒,竟然安排二人“同日內婦”。這使得王宇以為,父親對於自己的婚姻“不上心”,哪有兄弟倆同日聚妻的?

顯然,王莽如此對待家人,多半是在為自己沽名釣譽了。

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時光荏苒,劉驁很快便被趙昭儀趙合德搞到蚪盡而亡(前7年),哀帝劉欣嗣位……

說起來,成哀兩帝,以及其後的孝平皇帝是“同祖”的,皆為元帝劉奭子孫。劉驁是劉奭長子,而劉欣則是劉奭二子定陶王劉康之子。說白了,成哀二帝是“叔侄”關係。

劉驁嗣位及至年過四十,仍無子嗣

——這倒不是因為劉驁身體有什麼問題,生不出娃來,而是與皇后趙飛燕姐妹有關。據史書記載,這姐妹倆至少害死過成帝兩個子嗣,比如劉驁和“許美人”的一子:

許美人元延二年懷子,十一月乳。昭儀謂帝曰:“……許美人兒何從生中!”……後詔使中黃門靳嚴從許美人取兒去,盛以葦篋,置飾室簾南去。——《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五》

不管史書記載真假吧,反正,劉驁膝下無子成了無奈的現實,而這急壞了母親王政君,遂令其擇子以延國祚。最後, 選來選去選中了劉欣“為太子”,其時劉欣剛剛17歲。

在漢庭看來,選立劉欣,事實上是將其“過繼”給了劉驁為子。既然是過繼,那就免不了要處理一下其與父母宗親間的關係。其時劉康已歿,僅餘其母丁姬,以及祖母定陶傅太后尚存,特別是傅太后,其在擁立劉欣為嗣的過程中,機關算盡:

……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隨王來朝,私賂遺趙皇后(趙飛燕)、昭儀及票騎將軍王根。後、昭儀、根見上無子,亦欲豫自結為長久計,皆更稱定陶王,勸帝以為嗣——《資治通鑑漢紀二十四》

起初,劉驁的想法是劉欣“既奉大宗後,不得顧私親”,並且規定丁姬、傅太后“自居定陶國邸,不得相見”。但很快就妥協了,改成了“十日一至太子家”。待到劉驁殞命,劉欣嗣位之後,這個規矩就變得愈發模糊以至無有了。畢竟,劉欣年齡已大,不是那麼好控制了。他當皇帝以後,為自己的母家和祖母家謀求政治權利,也是無可厚非。

但國不可有“二君”,亦不可有“二外戚”,於是以傅太后丁姬為主的哀帝外戚,與以王政君王莽為首的成帝外戚之間的權利之爭,便是不可避免得了。

這天,劉欣在未央宮擺酒,也邀請了傅太后參加。“內者令”很聰明,慮及傅太后皇帝祖母的“至尊”身份,便將其座次安排在了太皇太后王政君旁邊。可是王莽看到後卻大怒道:“

定陶太后藩妾,何以得與至尊並!

”並且命令內者令重新為其安排座位,“更設座”。

傅太后聽說後,當時就急了

——

大怒,不肯會,重怨恚莽。

胳膊拗不過大腿!不管怎麼說,現在是人家劉欣的天下,你這麼做不是在打皇帝的臉麼?於是王莽一尋思,得罪了傅太后,劉欣少不了給自己“穿小鞋”,我還是自己閃吧?便向劉欣遞交辭呈,“乞骸骨”。劉欣表示同意,遂“罷就第”。

當然,以上只是雙方交峰時的一個縮影,類似情況還有不少,以至於哀帝年間,王莽落得“兩起三落”,退出了權利舞臺。

這樣的權術爭奪,於王莽而言無疑是“無益”且危害巨大的,要不是劉欣死得早,估計他這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

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公元前1年,僅做了7年皇帝、年僅24歲的哀帝劉欣駕崩,王政君主政,遂又把“在野”的王莽找了回來,委以“大司馬”之重任,並就另立新君的問題,徵求他的意見。最終,二人改立中山孝王劉興之子

劉衎

為帝,是為漢平帝。

劉興也是劉驁的兄弟,所以這成平二帝之間也是“叔侄關係”,而且不例外,也是以“過繼”,即成帝后人的身份嗣位登基的

——估計劉驁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死了這麼多年,又被過繼來一個兒子。

衎嗣位時年紀尚小,僅有8歲,非常方便王莽控制,而家世方面也比劉欣差些。此時劉興,以及其祖母中山馮太后(名將馮奉世之女)均已不在,僅餘其母衛姬尚存。衛姬十分可憐,生下劉衎才兩年,丈夫劉興就過世了(前8年),沒過過多少舒心日子,也只得將所有希望都放在兒子

衎身上。

現在,劉

衎被立為皇帝,王莽學聰明瞭,自思:

絕不能再走老路,絕不能再出現哀帝年間那種兩大外戚集團相爭的局面,一切都要以我“老王家”馬首是瞻!

於是王莽一方面“拜帝母衛姬為中山孝王后。賜帝舅衛寶、寶弟玄爵關內候。賜帝女弟三人號君”,給予衛氏宗親以實實在在的爵賞;另一方面又下了“死命令”:

絕不允許衛氏宗親前往長安

——“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師”。

人家衛姬就這麼一個兒子,兩人相依為命多年,你現在一紙詔書就讓人家母子永隔?這誰受得了?是不是太不仁道?於是,衛姬痛苦萬分,“日夜啼泣,思見帝”。這可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那現在衛姬是不是什麼辦法都沒有了?

也不盡然!她還可以找王莽的兒子想想辦法,比如王宇。

也不知道是王宇從衛姬那裡拿了東西,還是他自己

有良心

,覺得父親這樣做實在過分,遂跟父親講,說您現在隔絕衛氏是不是不太好啊?等到皇帝將來長大了,還不得怨恨您?(“恐帝長大後見怨”)

——或許,王宇沒想過,王莽是不會讓劉

長大的。

光勸王莽還不夠,王宇還給衛寶寫信,要其令衛姬上書謝恩,並痛斥一下丁、傅二外戚當年之惡,以此來表明自己是絕對不會與王氏為敵的。

就這點伎倆還想對付王莽?

果然,王莽不為所動!

這可怎麼辦?

按理,王宇走到這一步已是仁之義盡,即便就此罷手,衛氏也不好怪他什麼!

人,特別是年輕人,很容易“擰”,而且一“擰”到底非把事情做成不可,這裡,王宇就較上勁了,非要他父親轉心回意不可!

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接下來,王宇找到老師吳章及大舅哥呂寬商議。就此,吳章出了個餿主意,“以莽不可諫而好鬼神,可為變怪以驚懼之”,這樣的話,王莽就能“歸政衛氏”了。

於是,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呂寬提著一桶狗血去到王莽家門口噴灑,不料“門吏發覺之”。

這個事其實可大可小,只要你沒被抓住就好;你一被抓就不好辦了,天下人都會以為王莽父子不和,你讓王莽怎麼處理呢?

不處理吧?自己剛剛就位大司馬,天下人豈不笑話死他,以後這大司馬也別幹了,政治生涯就此終結;處理吧,王宇是自己親生,怎麼下得去手呢?

而王莽又是一個極要臉面之人,想到自己努力十幾年的政治報復尚未實現,反被這一桶狗血給灑沒了,豈能甘心?遂思來想去,想去思來,狠下心來犧牲兒子,遂“執宇送獄”,並且為了讓他死的體面些,少受皮肉之苦,令其“飲藥死”。

得,王宇就這麼丟了卿卿性命……

沒被篡漢者王莽殺死的孺子嬰為何最後會被更始帝劉玄殺死?

那你說,這個事兒王宇就沒錯嗎?

顯然,他把政治想得太簡單了,他只是想讓衛氏母子團圓,卻未曾料到這樣做的政冶後果,而王莽則想得比他深,更看得比他遠——即便現在不處理王宇,恐怕他將來也會為自己的單純而付出沉重代價。

當然,王莽在將兒子送往天國之時,內心是極度痛苦的,他多麼希望兒子能跟他想得一樣,並與他併力相前呢……

只可惜,再也不能夠了……

參考:《資治通鑑》、《漢書》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