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拄拐進來幾年後活動自如,北京這個“村辦養老院”有啥秘訣?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音樂室裡,阿姨們伴著“卡拉OK”唱興正濃;隔壁的書畫室,三位老人各自潑墨揮毫,時而彼此評點一番;設在窗邊的象棋桌,裡三層外三層圍著“支招”的老人……

老人拄拐進來幾年後活動自如,北京這個“村辦養老院”有啥秘訣?

沿北京金手杖養老公寓連廊走上一圈兒,衛生院、健身房、圖書館盡收眼底,連食堂都有兩個。很難想象這是鄭各莊村的“村辦養老院”,更令人稱歎的是,養老公寓五幢高樓總共住著1200餘位老人,有超過百歲的老人,90歲以上的有30多位,不到80歲的都算“年輕人”!不少老人拄著柺杖進來,幾年後活動自如,還胖了一圈兒。不僅長壽,更要“樂活”。頤養天年的同時,老人們的觀念也在悄然轉變。

顧慮漸消

從“無奈之舉”

到接納“第二個家”

老人拄拐進來幾年後活動自如,北京這個“村辦養老院”有啥秘訣?

“李老師,您回來啦!”進入養老公寓大廳、上電梯、到達所住樓層,迎面走來的工作人員、老朋友都和李國盛熱情打著招呼。“回來啦,您最近挺好的吧?”他滿面帶笑,連連點頭示意。

進門坐在沙發上,喝一口老伴遞來的熱茶,李國盛感慨“跟家裡一樣!”而從“不情願”到享受住在這裡,對老兩口而言,頗有些重新思索生活方式的意味。

李國盛和老伴住在南三環附近,兩年前,突然間老兩口同時患病,打破了生活的寧靜。採買洗涮成了負擔,日常依靠退休的女兒照顧也不太方便,於是李國盛提議,找一處設施便利的老年公寓住段時間。

子女們尋覓許久,看中了這裡的環境。然而即便條件不錯,李國盛坦言剛搬來時,心裡也是不太情願的。“多少有些顧慮,在我們的認知裡覺得住養老院有點‘悽慘’,是無奈之舉,好像孩子不管你了似的。”作為著名相聲演員,李國盛交友眾多,不少老朋友聽聞他們到了養老院,還紛紛開車前來探視。“問我們怎麼跑這兒來了?以為我們家裡出什麼事兒了呢!”

抱著“身體養好了趕緊回家”的心情,李國盛只按最短期限交了一年的費用。然而入住半年後,老兩口漸漸喜歡上了養老公寓的日子。“屋裡東西很全,什麼都不缺。”他指指設在門口的廚房,“雖然我們不做飯,用不到廚房,但有這些東西就有家的感覺,看著心裡安慰。”

此外,服務人員的細緻也令李國盛印象深刻。他回憶一次在食堂吃飯,自己臨走時隨口說了句,要是有點辣椒油就好了。第二天再去食堂,就有員工專門給他送來一瓶辣椒油。還有一次,凌晨兩點老伴血壓高,李國盛陪她到一層的公寓醫護中心,迅速得到24小時值班醫護人員的關照。

“我是拄著柺棍進來的,現在你看看我!”李國盛笑著拍拍胸脯。經過調養,已經80歲高齡的他,精神狀態比前幾年還要好。“其實身體早就康復了,但我們一年到期後又續住了五年。對住養老院這件事也慢慢有所改觀,這裡已經是我們第二個家了。”

動靜調養

從心臟“老病號”

到游泳、吹葫蘆絲都不在話下

老人拄拐進來幾年後活動自如,北京這個“村辦養老院”有啥秘訣?

統一樣貌的白色房門外,單獨安裝的一道“紗門”顯得個性十足。屋裡頭,淡雅桌布映襯著老式組合櫃,椅子上鋪設的厚厚手織坐墊,再搭配著牆上各個年代的“全家福”、人工上色的“古董”結婚照,整個空間充滿溫馨暖意。

這裡是張亮和牛欣老兩口的房間,作為“資深住戶”,他們早在2013年重陽節就搬了進來,轉眼間已經在公寓安度了近六個年頭。

這些年,老兩口結識了不少同住好友,而最讓人稱奇的,還是他們身上發生的變化——剛來時,張亮做過兩次大手術,牛欣則裝了第四個心臟起搏器。如今他們一位84歲,一位81歲,游泳、吹葫蘆絲都不在話下,哪有一點病人的影子!

“養老的環境很重要”,每每有人詢問張亮“養生秘訣”,老爺子絕不“藏著掖著”。他將搬進“金手杖”視作一種緣分——出門買個菜的工夫,就尋到了理想的養老場所。

年輕時,張亮和牛欣曾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後來輾轉調動離京,定居在濟南。但兩個女兒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學,並留京工作、成家,小女兒就住在宏福苑西街附近。因年歲漸高,他們從濟南搬來和小女兒同住,一次偶然買菜回家的路上見到了剛開業的“金手杖”。

“看條件不錯,以為會很貴,沒想到價格還能承受,就搬進來了。”張亮回憶,雖然知道公寓家電傢俱齊全,但“新家”還是給了他們驚喜。“屋內屋外進行了適老化改造,淋浴有座椅,有緊急呼叫器。開啟衣櫃,連衣架都準備好了!”為了錦上添花,老兩口還專門從濟南搬了好幾樣“大件”,當熟悉的老傢俱環繞身邊,家的感覺就更濃郁了!

入住後,老兩口首先感受到睡眠質量好多了。尤其牛欣,以往在劇團常熬夜排練,白天嘈雜難以徹底休息。而養老公寓入夜後相當安靜,特別適合身心調養。“生活方面也非常便利,飯菜很合口味。”張亮表示,自己專門和這裡的營養師聊過,“覺得他們菜色、雜糧粥等等搭配得很講究。”

此外,張亮強調老年人無論現下身體狀況如何,一定要重視鍛鍊。“每週公寓都有家政員上門打掃,但我們從來都不用,全是自己打掃,就當鍛鍊了。還有每天散步,對身體也很有好處。一開始走不遠,後來就越走越遠了。”

文化養老

趁身體靈便

更要積極享受生活

老人拄拐進來幾年後活動自如,北京這個“村辦養老院”有啥秘訣?

相比其他因身體狀況入住養老公寓的老人,宋振濤和孫以瑞兩位老人搬進“金手杖”,頗有些“無心插柳”的意味。原本家住天通苑的他們身體硬朗,照顧自己沒有任何問題。但孫以瑞卻一直有個苦惱——沒地方“玩兒”。

“我們啊,可以說是因為共同興趣走到一起的,一輩子喜歡文藝。”孫以瑞身形修長,腰桿挺直,雖然已82歲高齡,仍能看出長久積澱的舞蹈底蘊。少年時代,作為上海中學生藝術團舞蹈隊員,孫以瑞就曾接受舞蹈名家指導。後來入讀師範學院藝術系,併成為學校的藝術教師,“唱歌跳舞”幾乎是伴隨老人一生的愛好。

住在天通苑期間,孫以瑞認識了一些愛跳舞的老朋友。大夥兒推選她做指導,成立了一支舞蹈隊。然而小區空間緊張,排練節目只能在戶外小廣場。“受天氣影響不說,我們歲數這麼大了,也有些不好意思。”

2014年,有位隊員告訴孫以瑞,北邊一點的金手杖養老公寓有很好的舞蹈室,大夥兒就興沖沖地來“勘察”。孫以瑞回憶,那會兒剛營業一年多,入住的老人不算多,舞蹈室幾乎處於閒置狀態。“我們一看,地方寬敞,裝置又新,簡直太好了!”

隊員們排練時,吸引了一位已經入住的老太太,她對舞蹈也很感興趣,便邀請大家去她家坐坐。“進去一看更喜歡了,格局和家裡一樣,佈置得又溫馨,不是千篇一律那種‘賓館’樣子。”孫以瑞又拉來老伴宋振濤“考察”一番,當即拍板入住“金手杖”。三個子女住得都不太遠,平日過來探望也很方便。

83歲高齡的宋振濤年輕時在部隊是“文藝骨幹”,吹拉彈唱樣樣都行。老兩口作為中堅力量,配合公寓成立了“金手杖藝術團”。宋振濤是當仁不讓的晚會主持人,孫以瑞也組建起了一支時裝秀舞隊,幾年裡未曾缺席任何一場活動或演出。

隨著入住的老人越來越多,不少人“慕名”與這老兩口結識。“在這兒交了很多朋友,經常大夥聊著聊著就唱起來了。我們還學電腦、學拍照,每次活動我都用手機編一個‘美篇’,有四五百人看呢,挺有成就感的。”宋振濤笑言,養老院不見得非到坐輪椅了、走不動了才來住。趁著身體靈便,更要積極享受生活。“文化養生是非常重要的養老方式,人老不老不在年齡,而在心態。要讓腦子多活動,保持好奇心,不斷去追求和探索。”

(原標題:長壽秘訣 不僅養生更要“樂活”)

流程編輯 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