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萬歲”瓦當,書法變化豐富 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本文轉自:新快報

■收藏週刊記者 潘瑋倩 通訊員 黃巧好

像廣州南越宮署遺址這樣,如此大量且單一地使用“萬歲”文字瓦當是極為罕見的。同時,“萬歲”二字佈局嚴謹,而又富於變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瓦當選錄》

1

進展:著手整理出版歷年發掘資料

廣州古稱番禺,秦漢時已成為我國九大都會之一。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州老城區中心的中山四路和中山五路交會處一帶,文獻資料記載和考古研究表明,遺址所在地,是廣州城市的原點和2000年來不變的城市中心。

根據院方給新快報收藏週刊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自2014年第一期建成對外開放以來,開始著手整理歷年發掘資料,在合作機構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援下,選擇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各類文物,分專題編輯出版。

記者手上的這本《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瓦當選錄》,即是其中一部。南越國宮署遺址經多年考古發掘,出土建築構件多不勝數,歷代瓦當數以千計。圖錄共選取各朝代瓦當標本134件、瓦當祖範1件,試圖透過瓦當這種特殊的建築構件,反映從秦代到清代廣州(番禺城)建築規格及其樣式的發展變化。該書也是南越王宮博物館和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合併為南越王博物院後,考古整理出版的第一本書。

其中,原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在該書序言裡,特別提到了“萬歲”文字瓦當的獨特魅力。

2

驗證:金石考古

與科學考古發掘

全洪表示:嶺南地區發現瓦當實物的時間很早,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廣州市東郊東山龜崗開建廣(州)九(龍)鐵路發現大量陶瓦。廣東南海人潘六如收集、整理並考釋這些“殘瓦蟲書”,發現了“長壽”、“萬歲”等文字瓦當,寫成《南越故宮殘瓦記》、《南越故宮殘瓦文字》等文,彙編成《潘六如南越瓦文稿》。他認為這些陶瓦文字字型介乎篆隸遞變特徵,考為南越國時期。潘六如等紳士以文字等考證為南越古瓦,確實精當。以考稽古,雖與現代考古學不同,屬典型的金石考古典範例,畢竟是考古百年之先聲。這是最早在地下發現南越國時期文物,激發了廣東文人的家國情懷,拉開南越文化、嶺南文化研究的序幕。

1975年廣州市中山四路秦漢造船工場遺址考古試掘,在船臺遺址層(第⑨層)出土繩紋筒瓦和寬弦紋板瓦。覆蓋在第一號船臺上面的西漢初年堆積層(第⑧層)也發現造型相同的筒瓦和板瓦,還有瓦當16件。瓦當的當面圖案為雲樹紋,其製法與陝西咸陽發現的秦瓦當相同。在南越磚石走道(第⑦B層),道面及南側有大量殘瓦和瓦當。這是建築物被毀,走道被破壞以後形成的地層,除了大型印花磚、磚雕脊飾等建築材料,也有“萬歲”文字瓦當。

這次發掘出土的秦漢雲紋瓦當的主紋為捲雲,以雙直線分隔,作三分或四分法佈置。“萬歲”文字瓦當與東山發現的完全一致,以科學考古發掘的地層學與型別學驗證了1907年發現瓦當考證的準確性。

3

依結構、字劃筆勢和佈局分為三種

目前廣州發現的南越“萬歲”文字瓦當數量眾多,書法變化豐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南越國時期無疑是嶺南瓦當的發展和繁榮時期”。

據瞭解:文字瓦當絕大多數為“萬歲”二字,陽文,自右向左篆體橫書。“萬歲”二字依字的結構、字劃筆勢和佈局之不同,分為三種:第一種字劃複雜,筆勢流麗勻圓,類似龜蛇體(見圖1)、有的為鐵線篆(見圖2),從區域性的筆畫變化來看,可有14款不同的寫法;第二種筆勢方折,字型寬博,乃成熟典型的繆篆(見圖3),也可以分成13個款式;第三種有一“歲”字的“戈”部下面的一劃飾成箭頭形。在“萬歲”文字瓦當上飾箭頭紋,福建崇安漢城遺址也有出土。另外,南越“萬歲”文字瓦當有少數反文,即把右向橫書改為左向。南越國宮署遺址共發現“萬歲”文字瓦當幾十款,或完整,或殘損,有的可以看得出來是同範製成。

“萬歲”文字瓦當在其他地方也常有發現,雖然這種“萬歲”具有吉祥語的意義,卻只是在較高規格的建築遺址出土。如陝西省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千秋萬歲”“萬歲未央”,寶雞羽陽宮遺址“羽陽萬歲”和福建省崇安縣漢城遺址的“常樂萬歲”“萬歲”等。然而像廣州南越宮署遺址這樣,如此大量且單一地使用“萬歲”文字瓦當是極為罕見的。同時,“萬歲”二字佈局嚴謹,而又富於變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資料連結

“萬歲”瓦當:

嶺南最早的美術字

南越國初創時期繼承了秦代建築風格,以後緊跟漢代,雲箭紋瓦當紋飾保留了秦漢之際的樸實風格,略晚的“萬歲”瓦當紋飾則表現出異彩紛呈的特色。南越國都城是當時嶺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宮殿的建築型別多樣,不少建築規模大、等級高,考古發掘出土的“萬歲”瓦當主要集中於南越國都城,代表了南越國時期瓦當藝術的最高水平。“萬歲”文字有正體、變體、反文,文字變化有數十種形式,表明南越王宮內有大小不等的宮殿、廊道、門闕,在建築的外簷有統一的外表裝飾,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和美感活力。

嶺南地區的百越族是沒有自己文字的鬆散部落,在春秋時吳越的兵器上鐫刻一種“鳥蟲文”,其特徵是字首鳥形,書體疊轉彎曲。南越國“萬歲”文字書寫時筆劃轉折,具有鳥蟲書的筆韻,反映出嶺南地區的文字風格。南越國“萬歲”文字佈局巧妙、疏密得當,書寫筆劃使用了增筆手法,橫豎撇捺表現出曲折變化的效果。“萬歲”圓潤的裝飾體現了文字的和諧有序,富有節奏和韻律的美感,字型的古樸端莊融入到圓形瓦當的藝術創作之中,因此被譽為“嶺南最早美術字”。

(摘自胡建《南越宮署的萬歲瓦當:嶺南最早的美術字》,《文物天地》2013年第12期。)

“千秋”“萬歲”都曾是人面鳥身的神獸

秦漢時期,以文字為主體紋飾的文字瓦當開始出現併成為主流。這些文字有一些表明建築物的名稱或用途,如秦漢上林苑中的“上林”瓦當;而更多是吉祥語,如“千秋萬歲”瓦當、“長樂無極”瓦當等,表達了古人對長壽永生、福祉延綿的祈願。這種祈願並非皇家的專利,除了漢長安城的皇家建築外,像南越王宮這種諸侯王的宮署,南陽宛城冶鐵遺址這種官營作坊,乃至地方豪族,同樣可以使用“千秋萬歲”瓦當之類的吉語瓦當,並不存在僭越的說法。

南越王宮瓦當上的“萬歲”二字,是漢代常用的吉祥語,其文字形式與中原的相似,應該是“千秋萬歲”的省稱。東晉葛洪的《抱朴子·內篇》中提到“千歲之鳥,萬歲之禽,皆人面而鳥身,壽亦如其名”。“千秋”“萬歲”都是人面鳥身的神獸,非常長壽。

(摘自《廣州原點考古手記》,廣州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

■本版圖片來自《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瓦當選錄》,科學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