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三了 深秋露濃 白居易說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晚去看看

九月初三了 深秋露濃 白居易說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晚去看看

《暮江吟》大約是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當時朝廷政治昏暗,他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離開朝廷後心情輕鬆暢快,因而寫下此詩。

九月初三了 深秋露濃 白居易說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晚去看看

詩中的有景色秋意,有自然風景,有夕陽晚月,有碧水清露,安逸閒適,是難得的秋意佳作。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

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麼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

九月初三了 深秋露濃 白居易說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晚去看看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餘輝鋪在江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

殘陽,是指晚霞,同時也指明瞭時間,夕陽無限好,暮江美景,盡收眼底。瑟瑟是說水是碧綠的,也有瑟瑟秋風起之景,這樣一幅夕陽美景,怎能不讓人喜悅沉醉於其中呢?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彷彿是一張精緻的弓。

九月初三了 深秋露濃 白居易說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晚去看看

白居易以夜將暮、露、月三景融合在一起,再用一個“可憐”,把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寫得可愛曼妙。而這平凡的一天,因為白居易的這首詩而顯得特別起來。

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

九月初三了 深秋露濃 白居易說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晚去看看

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後不久。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裡“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詩中白居易運用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蘊含著他對大自然的熱愛。

今天是九月初三,那就在傍晚之時去看看夕陽,然後看看新月,再看看如真珠似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