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建成以關鍵技術為核心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技術體系

記者從今日(5日)召開的北京市“科技賦能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聞釋出會上了解到,北京市目前已建成以大氣環境資訊綜合分析、月度季度空氣質量趨勢預測分析、空氣質量動態統計預報模型系統、多模型數值模擬預報系統等關鍵技術為核心的預報預警技術體系,已逐步實現3—5天的準確預報和7—10天的趨勢預測,準確預測汙染過程,為提前啟動措施、削減汙染物濃度峰值、降低汙染物積累速度發揮積極作用。

自2012年起,北京市按新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在全國率先建成了城市PM2。5實時監測系統並逐小時對社會發布,綜合應用自動監測技術、組分監測技術、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及地基雷達監測技術等手段,建成了國際一流的天空地三維立體監測體系,實時監測北京空氣中的主要汙染物變化情況。

北京已建成以關鍵技術為核心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技術體系

同時,將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有機融合,建立千餘個小型化感測器組成的街鄉鎮高密度監測網路。透過智慧識別監測資料,建立動態網格汙染研判評估系統,為生態環境執法提供精準依據,實現由傳統現場“點對點”監管模式向遠端“點對面”模式的轉變;此外透過構建“市、區、街鄉鎮”三級管理體系,全面提升了大氣PM2。5汙染的精細化、精準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相關部門介紹,熱點網格、車載移動監測、線上監控等技術手段成為環境執法的“秘密武器”,也探索性開展了無人機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執法監管的科技化和精準化水平。覆蓋街鄉鎮的高密度監測網路,開展動態網格汙染研判評估、獲取汙染高值區域和點位,為監管執法提供精準依據。重型柴油車遠端線上監控系統實現了對幾十萬輛重型柴油車的實時監控。

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六項主要汙染物首次全面達標。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在空氣質量監測網路建設、PM2。5來源解析、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汙染源非現場監測等多個方向持續加大科研力度,產生了一系列創新性科研成果,有力支撐了空氣質量改善。

除傳統的環境要素外,生物多樣性、溫室氣體監測等體系的構建也已納入工作安排。

下一步,北京將進一步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進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監測領域的深度應用,打造國際領先的生態環境監測“智慧感知”創新示範基地,藉助科技力量全力支撐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前進。

(原標題:北京已建成以關鍵技術為核心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技術體系)

流程編輯:T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