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主播稱“原切靜醃牛排”為“原切牛排”,實為不同品類

因在直播過程中將“原切靜醃牛排”說成“原切牛排”,擁有千萬級粉絲數量的美食博主“小貝餓了”近期釋出宣告,稱相關產品沒有質量問題,“原切牛排”說法系口誤,並稱有關部門已經介入,正積極配合調查。將“原切靜醃牛排”說成“原切牛排”,“小貝餓了”究竟錯在哪裡?

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劉少偉在上海市消保委日前釋出的科普文章中解讀稱,目前我國市售牛排主要分為原切牛排、調理牛排兩大類。原切牛排是指僅經過物理分割、包裝,不新增任何輔料的牛排,即“純牛肉”;調理牛排通常是在牛肉中額外新增水、調味品、食品新增劑等進行醃製、滾揉而成。

另據輕工業行業標準QB/T 5442-2020《牛排》定義,“原切牛排”是指以鮮、凍分割牛肉為原料,經修整、冷凍(或不冷凍)、切片(或不切片)、搭配(或不搭配)方便調料、包裝等工藝製作的塊狀肉製品。“調理牛排”則是指以鮮、凍分割牛肉為原料,配以輔料調理加工,經修整、醃製、成型、冷凍(或不冷凍)、切片(或不切片)、搭配(或不搭配)方便調料、包裝等工藝製作而成的塊狀調理肉製品。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原切牛排不經輔料調理加工。“小貝餓了”直播帶貨的“原切靜醃牛排”因經過醃製,屬於調理牛排範疇,雖較“原切牛排”僅少兩個字,品類上卻不相同。

除工藝和配料不同外,原切牛排與調理牛排在營養成分、售價上也存在差異。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對23款牛排進行比較試驗發現,原切牛排蛋白質含量在16。7g/100g-22。9g/100g之間,平均含量約為20g/100g。而調理牛排蛋白質含量在9。42g/100g-13。9g/100g之間,平均含量約為12。1g/100g,大致為原切牛排的60%。

比較試驗還發現,2款調理牛排的蛋白質實測值分別為標籤標示值的64%、77%,未達到GB 2805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實測值≥80%標示值的要求;4款調理牛排的脂肪實測值分別僅為標籤標示值的12%、29%、43%、56%。其中1款“西餚記”樣品,蛋白質實測值為9。42g/100g,為標示值的64%,脂肪實測值為1。2g/100g,為標示值的43%,低於調理牛排的平均含量。

為比較牛排價格,新京報記者還對線下渠道銷售的8個品牌13款牛排產品進行統計,折算成100g單位售價,4款原切牛排售價在20元-75元不等,5款帶有“整切”“原切”宣傳語的調理牛排售價在11。4元-35。3元不等,4款“超值牛排”“家庭牛排”“菲力牛排”(均為調理牛排)售價在6。6元-17。2元不等。整體來看,配料表中新增的非牛肉成分越多,售價相對越低。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