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收穫滿滿,如何看待電影“叫座不叫好”

“五一”小長假,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雖然深陷“退票風波”,但仍一家獨大,三天收穫票房6。38億元,佔了國內電影票房的64%,賺得盆滿缽肥。

《後來的我們》算上是一部文藝片了,符合導演劉若英的氣質,文藝片一直以來都比較小眾,總不如商業片那麼吸人眼球,但總有那麼一部分忠實的文藝片粉絲追隨,所以文藝片總是不溫不火,叫好不叫座。

這次《後來的我們》能取得如此好的票房,確實讓人大跌眼鏡,有些出乎意料,網上差評如潮,被指三觀不正,可是仍然有那麼多人去花錢看,是什麼原因呢。

小編以為,正是因為現在人們太缺乏精神文化生活的滋養了,這是一種對文化生活渴求的表現。三天小長假,旅遊到處都是人,出門到處都堵車,選擇附近的一家影院,陪著朋友、戀人或者家人一起看部電影是個不錯的選擇。看什麼電影,拼的就是宣傳和名氣了。

劉若英的名氣可謂算大了,而且又是眾多中年男人的大眾情人,奶茶形象深入人心,知性,淡雅,她拍的電影無論好評還是差評,總免不了一份好奇心,要去看一看的。

《後來的我們》收穫滿滿,如何看待電影“叫座不叫好”

其實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步伐的加快,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都在日趨提高,一部電影幾個億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網路上很多拍客拍的小成本電影常常有六七百萬的點選率,按照每部收費5元來看,也有三四千萬的收入了,而這些電影的製作成本往往只有幾百萬。

三觀正不正,小編不評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觀,很多人喜歡摟著身邊的“潘金蓮”在網上大罵“西門慶”。

《後來的我們》收穫滿滿,如何看待電影“叫座不叫好”

小編更關注的是那些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劇本好、導演好、演員好、表演好、配樂好,就是沒票房。如2012年的《萬箭穿心》,《萬箭穿心》被很多人評為2012最佳國產電影,不僅在網上一陣好評,還入圍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北京國際電影節首屆“天壇獎”主競賽單元等獎項,可惜票房上卻成了炮灰。

《後來的我們》收穫滿滿,如何看待電影“叫座不叫好”

《鋼的琴》在網上有著號稱“零差評”的好評,可見此片口碑之好。看完這部電影后內心深處總有種淡淡的感動,另外此片同樣入圍了多項電影節,也同樣繼承了叫好不叫座的可怕趨勢。

《後來的我們》收穫滿滿,如何看待電影“叫座不叫好”

《東邪西毒》可能會有更多人知道,這部經典的武俠電影,文藝武俠的巔峰之作,當年票房卻極其慘淡,如不是片中有著許多的巨星,票房恐怕還會更慘。

《後來的我們》收穫滿滿,如何看待電影“叫座不叫好”

“有些人是離開之後,才會發現離開了的人才是自己的最愛。”《東邪西毒》裡有很多類似讓人過耳不忘的經典臺詞,就像這一句,今天看來依然感同身受,有著強烈的共鳴,因為它說的就是我們自己。

對於電影的叫座與叫好,哪個更重要,不知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