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文|顏小二述哲文

中國民間有句老俗語是這麼說的:“救急不救窮”。這句話聽上去似乎有些冷漠,但是深究下去,我們可以發現深刻的哲理內涵,以及人性裡的“惰性”。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有一種人,他們人窮志不窮,還有一種人,則是人窮志短。而這兩種人身上的“窮”,含義卻不一樣。

第一種“窮”是資金暫時的匱乏,他們不會因為自己在經濟上的困難而隨意向他人尋求幫助,反而頗有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的大氣魄。對於這樣的人,“窮”只是一時。

第二種“窮”,就屬十分喜歡向別人“伸手”的人了。他們生活的窮困潦倒源於他們怠惰的思維和貧瘠的心靈,這種滲透到骨子裡的“窮”,旁人難救,唯有自救。於此,對於這種人,我們老祖宗的態度是,“救急不救窮”。

關於這種不值得“救濟”的窮,讓顏小二想到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魯迅筆下四處訴苦而窮困潦倒的“奴才”,像極了俗語中不可幫的“窮人”。

對於這類“窮人”,不是不救,而是救不了,因為思維的匱乏,唯有旁敲側擊,讓其自救。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1、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裡的“窮人”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這篇文章並不長,全文以“奴才”和“聰明人”以及“傻子”的對話展開。

“奴才”先是對“聰明人”訴苦,他說:

“先生,你知道的,我過的簡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這一餐不過是高粱皮,連豬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這麼一小碗。。。。。”

聰明人對奴才的遭遇表示同情,安慰他總會好起來的。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後來,“奴才”又對“傻子”訴苦,他說: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間小破屋,又溼,又陰,滿是臭蟲,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穢氣衝著鼻子,四面又沒有一個窗子……”

“傻子”聽了怒氣衝衝,動手就要幫奴才把房子砸出一個窗戶來。

這時,“奴才”嚇壞了,大喊著“強盜要砸屋子”,並叫來主人。

“傻子”被一群“奴才”趕走了,主人誇獎“奴才”做得好,“聰明人”也來慰問“奴才”,替他高興。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於此,魯迅先生筆下關於“聰明人”和“奴才”和“傻子”的荒誕故事,就此結束。

魯迅這個故事中的“窮人”是誰呢?一目瞭然,是“奴才”無疑了。

他的“窮”深入骨髓,且無可救藥,

他被“主人”壓迫著,更被“自己”壓迫著

,這是他的可悲;

而他以“主人”之壓迫,掩飾自己思想上的“匱乏”,將自己“咎由自取”般的悲劇歸咎於別人,這是他的“不爭氣”。

於此,魯迅先生對於“奴才”思維之窮的嬉笑怒罵,也是入木三分了。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2、為什麼“救急不救窮”

看了魯迅先生的文章,那麼對於“幫(救)急不幫(救)窮”背後的道理,我們就好理解了。

該不該幫一個人,對方於物質條件上是否匱乏不是“問題”,而是對方值不值得“幫”。

有一類人,他們因“無法選擇出生”而生活貧苦,這種“窮”不可怕,這是可以“改變”的“窮”。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就像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時生》中說的那樣:

悲觀也沒用。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只能儘量打好它。

但是有一種“窮”,與出生看似“有關”,但卻並非是絕對性“關聯”,這便是“思想貧瘠”。這一類人將自己的“窮”歸結為外因,沒有想過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奴才”,他們很擅長“訴苦”,他們想要收穫的也不是“救贖”,而是旁人的“同情”。

對於“奴才”,若是有人和“傻子”一般因憤怒想要為其做點什麼,不僅吃力不討好不說,還會成為奴才、聰明人、主人眼裡的“強盜”,繼而被趕走。這很荒誕,但這樣荒誕的事情,卻在我們身邊偶有上演。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所以,為什麼“幫急不幫窮”?

因為有“窮則獨善其身”之大氣魄的人,他們未必會向旁人尋求“幫助”,而常常訴苦、唸叨著自己的不容易,以此尋求“同情”的所謂“窮人”,他們有更大的可能性是“思想貧瘠”,這樣由內而外的“真窮人”屬“思維的怠惰”,外在的“救濟”甚至會起反作用。對於這樣的“窮人”,不是不幫,而是不能直接“幫”。

除了“自救”,別無他法。畢竟,

沒有人可以喚醒在“怠惰”面前裝睡的“窮人”。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於俗語“救急不救窮”,以及魯迅先生大作《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顏小二看到了我們的老祖宗,以及大文豪魯迅先生對“真窮人”的拯救態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曾看到一位不知名的網友說過這麼一句話,覺得很好,他說:

對窮人最大的善良,就是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和禮貌,而不是金錢上的資助。

這讓我想到了一位善良的老師,她叫“張桂梅”,她的事蹟感動了整個中國。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丈夫早亡、無兒無女的她在雲南的貧困山區教書40多年,創立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她曾多次將許多山裡的女孩從家貧輟學嫁人的命運中拯救出來。自2008年組建免費高中以後,她將1600多名女學生送出大山,徹底改變了女孩乃至女孩一家的命運。

我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抵莫過於此了吧。

張桂梅老師對她學生的“幫助”,才是顏小二心中真正的“拯救”。

如你我所見,幫助所謂“窮人”,從來不是從口袋掏錢遞給對方這樣“簡單”的事情,真正的幫助很難,甚至偉大,如張桂梅的“無私”,又如魯迅的“吶喊”。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為何俗語說“救急不救窮”?魯迅:有一種“窮”不可幫,也幫不了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