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首惡不是吳三桂,那是誰?

明末首惡不是吳三桂,那是誰?

01

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薊遼督師袁崇煥宣佈了毛文龍“十二斬罪”後,請出尚方寶劍,將其正法。

東江軍並沒有因毛文龍之死出現譁變。

1、

袁崇煥給皮島官兵分發了十萬兩餉銀;

並把他們的軍餉提成了和關寧軍同一檔次,足足漲了一倍。

比跟著毛文龍好多了,實在沒有鬧事的理由。

2、

袁崇煥將原東江鎮的明軍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讓毛承祿、徐敷奏、劉興祚、陳繼盛統率。

這四個人裡,毛承祿是毛文龍的乾兒子;劉興祚是從後金反正歸明的地頭蛇;徐敷奏和陳繼盛都是袁崇煥的親信。

從這個組合可以看出,袁崇煥只想誅殺毛文龍,其餘一概不問。

對於東江軍,袁崇煥還是抱有希望,希望手下人可以把他們帶好的。

可是好景不長,東江軍就變天了。

02

這年十月,皇太極率軍,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

己巳之變爆發。

敗報傳來,崇禎立刻下令北京九門戒嚴,並急詔邊軍進京勤王。

先是袁崇煥因己巳之變被誣通敵賣國而下獄,這其中把徐敷奏牽連了進去;

袁崇煥進京勤王的時候,因劉興祚(劉興祚在努爾哈赤尚未稱汗建國前就已隸其麾後來投了大明)熟知皇太極的底細,就把他帶在身邊。

東江的職位交給了劉興祚的弟弟劉興治。

03

己巳之變中,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極的兩次“反間計”:

1、利用反間計,致使袁崇煥下了大獄;

2、後金軍北歸途中,連克通州、遷安、遵化、灤州(今河北灤縣)諸鎮北歸。

期間,皇太極還特意“照顧”了一下劉興祚:

“朕思擒劉興祚,勝得永平。彼忘朕格外恩養,詭計潛逃,被上天譴責,仍為我擒,未可知也。”

遂派阿巴泰、濟爾哈朗等率五百士兵追捕劉興祚。

第二天,劉興祚率八百騎兵押解後金兵首級赴永平報驗。

走到兩灰口時,與後金軍遭遇。

最終劉興祚身中流矢,被濟爾哈朗斬殺。

明末首惡不是吳三桂,那是誰?

皇太極

皇太極殺了劉興祚之後,又玩了一出反間計,偽造了一封劉興祚寫給弟弟的劉興治書信。

信中,劉興祚說自己又復投了後金。

皇太極把這封信,特意送去了陳繼盛那裡。

陳繼盛狐疑之下,就將這件事秘密報告給了孫承宗。

孫承宗為了保險起見(也是儘量避免無畏的明軍損耗),就讓手下人持調令把劉興治調往關內打後金兵。

04

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寸。

前不久,劉興祚的副將吳堅忠從永平前線回到皮島,給劉興治帶來一個爆炸性大訊息:

朝廷裡有人懷疑劉興祚又叛逃了後金,所以過段時間會派人到島上以調兵的名義,把劉興治等人騙回寧遠殺掉!

所以,劉興治一看見孫承宗的調令,一下就炸了!

崇禎三年(1630年)四月十二日,劉興治假借為劉興祚治喪的名義,遍邀東江諸將,實則暗暗埋伏手下精兵於大帳外。

喪禮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劉興治一聲令下,大頭兵們猛然殺出,陳興盛等人立時成了刀下亡魂。

周文鬱《邊事小記》載:

四月,署島事副總兵陳繼盛密報樞輔雲:“興祚未死從賊,興賢自奴中有書招興治等,且興治所領皆夷丁,大有可慮”等語……

加以興祚裨將吳堅忠等回島,亦云內地疑興柞從賊,將假調兵之名,殺其兄弟輩。

適樞輔調兵檄文至,興治遂信之,不勝忿恨,乃殺繼盛,並殺調兵各宮文武二十一員。

拘東島中之精甲利兵,及官商船艘,蠢然率兵至旅順,抵登只需一帆。時奴孽尚在灤永,中外彷徨。

05

陳繼盛一死,他手下的部將們害怕被劉興治秋後算賬,一鬨而散,紛紛離開皮島,自找門路。

其中有兩個傳奇人物——孔有德和耿仲明,渡海來到了山東登州,投奔了登萊巡撫孫元化。

遼東那麼大,這哥倆為什麼要投孫元化呢?

1、

從距離上看,從皮島走海路,登州最近。

去寧遠,要繞路,還要經過後金的地盤。

2、

這哥倆此時本錢太小,就算投了後金也不受重視。

3、

也是最重要的一條:

孫元化能坐上巡撫的位置,走的是技術路線,他本人的專業是個造大炮的。

技術男腦子裡沒那麼多彎彎繞,好忽悠。

(登州衛此時正有一名叫特謝拉·科雷亞的葡萄牙人,領著一幫同胞幫明軍建造歐式大炮,且已經試射成功。)

果不其然,見孔有德和耿仲明來投,孫元化也不加甄別,就對兩人委以重任,孔有德被任命為參將,耿仲明成了登州衛的中軍。

哥倆就這樣在登州安了家,優哉遊哉的,過了一年。

06

崇禎四年(1631年),後金再度包圍大淩河城。

崇禎急令九邊及直隸、山東各地火速派兵增援。

接到命令,孫元化就讓孔有德帶著一千餘人,前往遼東。

孔有德一百個不願意。

因為當年跟後金打過幾個照面,在他看來,手底下這點人還不夠給後金塞牙縫的。

可他又不敢明面上違抗孫元化的指示。

於是就謊稱海上有颶風,不能走海路,請求從陸路支援。

孫元化的腦子一時沒轉過來,就同意了。

孔有德起了磨洋工。

走了兩個多月,把隨行帶的糧食全吃完了,也才走到吳橋(今河北滄州吳橋縣)。

明末首惡不是吳三桂,那是誰?

登州到吳橋,直線距離450公里左右。

也就是說,他每天的行軍距離最多不超過20里路。

簡直爬得比蝸牛還慢。

07

孔有德到吳橋的時候,老天爺也跑來湊趣,下起了大雪。

糧食吃完了,人總不能餓死啊。

這時候,一個大頭兵就跑到吳橋城外的一戶大莊園裡偷了一隻雞。

大戶立刻派兒子去孔有德處討說法。

不就是一隻雞嘛,有什麼了不起!

但知道來人的身份後,孔有德立刻!馬上!麻溜地!讓部下出錢,把已經吃到肚子裡的雞買了。

但就跟《水滸傳》裡,祝家莊店小二發現時遷偷雞一樣——

大戶兒子表示:

我們不要錢!我們只要雞!

孔有德實在沒辦法,只能對偷雞的大頭兵進行了懲處,用箭插穿他的兩隻耳朵在,軍營裡遊街。

大戶兒子這才心滿意足的準備打道回府。

大戶的底氣,來源於他的身份。

戶主王象春是退休在家的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

王象春的大哥王象乾,來頭更大,曾兩度任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論資歷,孫承宗都比不上。

別人都怕大頭兵,恰巧他家正好是拿捏大頭兵的。

可大頭兵們可不管這些,集體暴走:

“老子們把腦袋別褲腰帶上保家衛國,如今卻因為一隻雞被人欺負成這樣子!”

還一把火燒了王家莊園。

08

眼見軍隊譁變,孔有德以及副手李九成、李應元等人卻不制止,反而任由事情鬧大。

他們為什不管?

因為孫元化之前給了李九成一筆錢讓他去買馬,可李九成把錢拿去賭場輸了精光,反正回去也不好交差,還不如在吳橋造反!

孔有德此時也沒得選,王家被燒了房子,豈能善罷甘休?

這一狀少不了要告到北京去,到時候自己的前途肯定沒有了。

所以,孔有德心一橫,便同意當這次譁變的頭頭,領著大家四處搶掠。

叛軍先後打破陵縣、臨邑、商河三城,接著包圍德平,不久又棄德平而去,攻陷了青城、新城,把整個山東半島鬧得一塌糊塗。

《明史·朱大典傳》載:

是年,大淩河新城被圍,部檄元化發勁卒泛海,趨耀州鹽場,示牽制。

有德詭言風逆,改從陸赴寧遠。

十月晦,有德及九成子千總應元統千餘人以行,經月抵吳橋,縣人罷市,眾無所得食。

一卒與諸生角,有德抶之,眾大譁。

九成先齎元化銀市馬塞上,用盡無以償,適至吳橋。

聞眾怨,遂與應元謀,劫有德,相與為亂,陷陵縣、臨邑、商河,殘齊東,圍德平。既而捨去,陷青城、新城,整眾東。

各位可能會奇怪,孔有德部下就1000多號人,他是怎麼鬧出這麼大動靜來的。

那是因為登萊地區是大明反攻遼東的補給基地。

在孔有德上路前,孫元化給他配備了差不多三倍於自身的給養和武器彈藥。

這些東西,孔有德往返遼東一趟都夠了。

因此,聽說孔有德部在吳橋譁變,孫元化非常緊張,他很清楚這些人的戰鬥力(主要是火器很猛),在山東沒人能剛正面。

山東巡撫餘大成平時也不懂打仗,只能和孫元化商量對策。

兩人一合計,對叛軍還是以招撫為主,既然大頭兵們是因為沒吃的才鬧事,那隻要給他們糧草。

事情不就輕鬆解決了嗎?

並下令沿途州縣,不得出兵截擊孔有德部,以免激化矛盾。

09

可孔有德前面幾仗打得太順了,膽子也大了,就想在山東搞割據!

孔有德便將計就計,寫信給孫元化訴苦,約定投降日期,迷惑孫元化,率兵直奔登州而來。

(孔有德從吳橋返回登州,滿打滿算只用了24天。)

等到孫元化感到事情不會那麼簡單了結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孔有德已經到了距登州不足十里的地方。

孫元化讓部將張燾率軍儘量去截住孔有德。

總兵張可大也派來了南直隸地方軍助陣。

兩路人馬成夾擊之勢。

眼看就要成功,可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張燾退出了戰場!

原來,張燾手下多為遼兵,和孔有德的部下是同鄉。

孔有德只派人過去跟張燾拉了拉老鄉感情,張燾就在戰場上放了水。

失去張燾的策應,張可大被孔有德殺得大敗。

10

城外的仗打輸了,但登州還在孫元化手裡。

只要守住城池,孔有德便無可奈何。

孫元化是造大炮的人才,他在主持修繕登州城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兩個問題:

1、登州是後勤基地,為了方便運輸,城直接修在了海邊;

2、登州參考了歐洲的稜堡樣式,擁有堅固的城防,是可以扛住大炮攻擊的,比山海關修的還要厚。

這就代表著,孔有德如果想正面突破登州,難如登天。

可是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

孔有德眼睛一轉,計上心來。

他派出手下士兵化妝成敗兵,前往登州叫門,要求進城避難。

孫元化記吃不記打,雖然手下人再三勸阻,不能放這些“敗兵”進來,可他就是不聽。

這夥叛軍進城之後,立刻秘密聯絡在城內的耿仲明等人。

等到半夜時分,叛軍趁守兵不備,舉火為號,耿仲明和都司陳光福開啟登州東門,放孔有德兵馬入城。

登州城即告陷落。

張可大在官署上吊自盡;

孫元化自刎不成,被孔有德手下俘虜。

孔有德念在之前孫元化曾經無私收留過自己,也沒把他怎麼樣,只讓他寫信給餘大成,請求“和談”,要求朝廷任命自己永鎮登州。

孫元化寫完信後,孔有德就把他放出了登州。

餘大成見事情越鬧越大,想捂蓋子已經捂不住了,只好給崇禎上疏,請求朝廷派兵鎮壓。

崇禎見到告急文書後大怒,下令罷去餘大成和孫元化兩人的職務,並檻送京師。

孫元化和餘大成手拉手關進了大牢,經三司會審,餘大成被判充軍流放,孫元化被押赴西市,斬首示眾。

11

登州的仗還在繼續。

孫元化被殺之後,崇禎任命徐從治為新山東巡撫,和新登萊巡撫謝璉即刻前往萊州戡定戰局。

按照朝廷歷來的規矩,此戰應由謝璉坐鎮萊州指揮平叛,徐從治主要負責在濟南供應糧草。

但徐從治藝高人膽大,覺得自己應該與前線將士共存亡,便主動要求前往萊州激勵人心。

可徐從治沒料到的是,在他進入萊州後不久,孔有德竟派人把萊州圍了個水洩不通,日夜輪番攻打。

朝廷雖然在外線集結了大批平叛部隊,但山東地面上兩位最高長官都在萊州,並沒有人對這些軍隊進行統一指揮,因此朝廷的部隊反而放不開手腳,處處吃癟。

儘管到了這個時候,朝廷裡還是有人盲目自信,主張招撫孔有德。

兵部尚書熊明遇,以山東地面的部隊沒有人監管為由,推薦侍郎劉宇烈為山東總督。

劉宇烈到了山東之後,暫停一切軍事行動,專一派人招降孔有德。

徐從治對此堅決反對,但劉宇烈根本不聽。

而孔有德把握機會,明面上跟劉宇烈進行接觸,說自己即將投降,暗中卻把之前孫元化委託葡萄牙人造好的大炮拉到萊州城下。

一頓亂轟之後,徐從治壯烈殉國。

12

然後,孔有德故技重施,又假裝撤圍,向謝璉請降。

謝璉明知道孔有德是假降,但此時萊州城已經被叛軍包圍長達半年時間,為了全城百姓的生路,謝璉也沒有辦法,只能甘冒奇險跟知府朱萬年出城。

叛軍見到謝璉等人,連跪帶哭,態度誠懇,但等他們脫離城上守軍的炮火範圍,就立馬換了一張臉。

他們把朱萬年押到城下,讓他叫門,讓裡面的守軍投降。

面對叛軍冷酷無情的大刀,朱萬年毫無懼色,大聲喊道:

“吾死矣,汝等宜固守!”

萊州城上的總兵楊御蕃眼含熱淚,下令向叛軍開炮!

朱萬年就此與叛軍同歸於盡!

訊息傳到北京,輿論大躁,舉朝憤恨。

劉宇烈被下詔獄,熊明遇也被撤職,從此朝廷再沒有一個人提議招撫孔有德,全部立足於戰!

13

崇禎五年(1632年)七月,山東戰場終於迎來了一位靠譜的巡撫朱大典。

朝廷也下定決心拿出了壓箱底的武器——4800名關寧鐵騎。

祖大壽的弟弟祖大弼、家丁祖寬以及吳襄、吳三桂等人也都奉調趕到山東助拳。

戰局開始明朗。

官軍先在平度陣斬叛軍頭目之一的陳有時,又在沙河大敗孔有德。

幾天之後,孔有德等人不甘心失敗,再次捲土重來,又被總兵金國奇一陣斬殺叛軍上萬人,餘者四散奔逃,無數人跳海而死。

孔有德不得已從萊州撤圍,逃回登州。

有意思的是,萊州軍民一開始並不相信叛軍真的撤圍,還以為又是在詐降,等官軍靠近萊州城牆時,城上照例發射大炮攻擊。

眼看自己人就要互相殘殺,還是太監高起潛想到個主意,派了個小內監入城講清楚了前因後果,才解開了這場誤會。

官軍把登州城團團圍住,最後的時刻終於要來了。

14

朱大典本來是想把這場仗當成持久戰來打的,畢竟當初孫元化修築登州城的時候,實在太盡心了。

但李九成心裡輕視官軍,偏要帶著人出城挑戰。

這就再好不過。

一場混戰下來,叛軍大敗,李九成被殺。

李九成之死,對叛軍計程車氣是個重大的打擊。

崇禎六年(1633)二月份,祖寬頻人奪取了登州水城門外的女牆。

這意味著,叛軍從登州通往大海的退路隨時有被官軍切斷的危險。

孔有德和耿仲明瞧出苗頭不對,便加緊收拾金銀細軟。

孔有德趁著夜色,用海船滿載著金銀財寶向遼東方向逃跑;

接著耿仲明也跑路了。

不到三天,叛軍主帥基本跑光。

剩下的叛軍更加沒有鬥志。

遊擊劉良佐(後來的江北四鎮之一)見狀,派人在城下挖坑道並放置炸藥,炸塌了登州城牆。

官軍從塌陷處蜂擁而入,一舉收復登州。

吳橋兵變至此落下帷幕。

15

這場戰爭對於登萊人民來說,創傷是巨大的。

但這場戰爭的勝利,為崇禎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在之後的十年中,每當關內有事,崇禎總是會調集關寧軍前往平叛。

而孔有德等人叛逃出海,隨後投降皇太極。

這對後金來說,實在是一個重大利好。

因為他們的手下曾經在登州跟著葡萄牙人學習過如何鑄造大炮,歐式大炮的技藝從此傳到了後金。

以前,後金的火炮來源主要來自瀋陽城內的工匠,不但制式過於老舊,而且鑄造速度遠遠跟不上皇太極的野心。

現在孔有德帶來了新技術,這就使得遼東戰場上,雙方火炮的迭代差距急速縮小。

經過一番打磨,後金成立了自己的炮兵部隊——烏真超哈。

而他們進關入主中原的日期也日益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