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一直以為這是一句諷刺話,現在才知道它真實含義

我是新 生代的太陽,點一下“關注”吧,每天分享一些歷史背後的故事和我的生活感悟。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向孟子訴苦,他覺得自己治理國家已經算是用心了,別的國家的國君不如他的大有人在,可是自己國家的人口並沒有因為他的“用心”而增加,鄰國的人口也沒有因為他們的國君“不用心”而減少,他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

孟子用戰場上的情況來給梁惠王解釋,雙方對立交戰,其中一方戰敗而逃。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來了,而有些人跑了一百步才停下來。

那些跑五十步的人,去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人,這樣做有道理麼?

梁惠王說,當然沒道理,逃跑就是逃跑,不分跑了多遠,性質是一樣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五十步笑百步”一直以為這是一句諷刺話,現在才知道它真實含義

“五十步笑百步”通常是比喻兩個犯了同樣錯誤的人,犯錯較輕的一方嘲笑較重的一方。

從小聽到的都是這個故事,所以一直覺得“五十步笑百步”這是一句嘲諷的話。

但根據已經在張家界出土的史料表明,

在秦國的法律的確有規定,在戰場上會根據實際後退的步數,來設定懲罰力度。

應當進軍但因恐懼,率先後退十二步者,判處“城旦”和“鬼薪”,就是不剃頭髮,派去修築長城或者當防守邊境,外加收集祭祀用的柴火。

後逃亡十二步的人判處“耐刑”,就是剃除鬍鬚,服勞役。

還詳細規定了,一步的長度。一步六尺,相當於1。38米,十二步為16。56米,四十六步為63。48米,一百步為138米……

也就是說,如果在戰場上,後退五十步與一百步的處罰是完全不同的,逃跑的順序也是量刑的標準。

這些記載出自於《奏讞書》,這是向上級官府提交的,請求再次審理案件的文書。

這些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發生戰場逃亡案的處罰記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

所以,

五十步笑百步,這不是一句嘲笑,而是描述了一個事實。

“五十步笑百步”一直以為這是一句諷刺話,現在才知道它真實含義

感悟

孟子是個擁有“浩然正氣”的人,他一生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絲毫不肯退讓。所以儘管他所期待的世界是美好的,但用他的理論是很難實踐的。

所以在孟子眼裡,戰士在戰場上只能向前,不能退後。那些都是逃跑的人,沒什麼兩樣。他希望的是,各安其位,各司其職。

犯錯和犯錯有區別麼?

在我看來,是有區別的。這就是為什麼法律要規定量刑的原因。

不能一概而論的原因是,人都有劣根性,是人都難免會犯錯。

我忽然意識到“標籤”這個詞,有多麼的重要,

但如果一個人認定自己,是個“惡人”那他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在他的內心認定自己“註定”會犯錯,那他就會失去底線。

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覺得自己是個“好人”,所以一旦犯錯誤時,內心會產生愧疚。

“五十步笑百步”一直以為這是一句諷刺話,現在才知道它真實含義

讀歷史就是為了學習經驗,吸取教訓,服務現在的。

之前我對社會上發生的那些惡性事件,也會希望那些施暴者受到zui嚴厲的處罰。覺得像他們那樣的人活著都是浪費空氣。

但如果對所有錯誤一視同仁的話,那壞事,多做一點和少做一點就沒有區別了。那樣的話,壞人會選擇怎麼做?

我們希望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變好,但有些人就是靠懲罰才能震懾。

大家犯的錯誤不同,懲罰不同,其實不光是出自於公平的角度,還是讓那些犯錯誤的人把握一下尺度。

法律是紅線也是底線,但若有人刻意去拉低這個底線,我們只能寄希望於他們不要錯得更離譜。減少損失和傷害。

我覺得這不是在鑽空子,這是在保護受害者。

“五十步笑百步”一直以為這是一句諷刺話,現在才知道它真實含義

當對我們身邊親近的人,產生“他就是這樣的人”“他永遠不會改變了”這樣的想法時,給自己敲個警鐘。

這種念頭想都別想,除非你真的希望對方一直這樣下去。

在對方意識到自己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時,他會比我們想象中還沒有底線。

人都是會變的,變化從來都是有好有壞的。

作者介紹:

我是新 生代的太陽,愛寫作的新手小白一枚,希望透過學習讓自己每天都有進步!